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199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4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其包括透水路面,设置于透水路面两侧的水道,所述水道紧靠于路面设置,所述水道紧靠所述路面的侧壁开设有供透水路面中的水流入水道的进水孔,所述水道远离所述路面的侧壁开设有供水道中的水流出水道的出水孔。本申请具有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
本申请涉及道路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
技术介绍
排水系统是结合道路工程排除路面与地面雨雪水、城市废水、地下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设施,它是道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雨水资源回收利用的基础。道路排水包括路面排水部和路边排水部,一般的道路排水主要是向下排水,即通过增加路面的透水性,辅以水道对水流的导向以进行排水,减少积水的形成。然而,对于土质疏松的地域,雨水如果过多地向下渗流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甚至出现管涌等现象,如果过多地阻止雨水渗流又容易导致土壤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对道路两旁的生态作物造成供水不足,因此导致雨水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土质疏松的地域存在有雨水资源难以充分利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包括透水路面,设置于透水路面两侧的水道,所述水道紧靠于路面设置,所述水道紧靠所述路面的侧壁开设有供透水路面中的水流入水道的进水孔,所述水道远离所述路面的侧壁开设有供水道中的水流出水道的出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路面上的水能够通过透水路面下渗,下渗至透水路面中的水向路面宽度方向两侧的水道渗透并通过进水孔进入到水道中,水道能够将透水路面的水积攒并具有一定的储存效果,水道中的水从出水孔向水道远离路面的一侧流出水道以对道路旁的植物进行滋润。通过这种方式将透水路面的水收集以持续向透水路面两旁的植物补充水分,对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特别是对于土质疏松易透水的地域具有更好保水效果。优选的,所述路面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整平层及密实混凝土层,所述进水孔一端连通于整平层且另一端连通于水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由上至下依次为透水混凝土层、整平层及密实混凝土层,水能够通过透水混凝土层及整平层向下快速渗入透水路面,密实混凝土层阻止水的继续下渗,使得水向透水路面宽度方向两侧的水道渗透。优选的,所述密实混凝土层顶部由自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两侧逐渐降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实混凝土层顶部由自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两侧逐渐降低,使得密实混凝土上的雨水受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即使得水由透水路面向透水路面两侧的水道渗流的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水道的侧壁及底壁均由密实混凝土制作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道的侧壁及底壁均由密实混凝土制作而成,由此使得水道具有加好的储水效果,水道中的水不易从水道的侧壁或底壁渗出。优选的,所述水道顶部设置有封闭板与盖板,所述封闭板与所述盖板沿所述水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封闭板固定于所述水道顶部,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封闭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板与盖板沿水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封闭板固定连接在水道顶部,盖板可拆卸连接于封闭板,在需要对水道进行清洁时候,将盖板从封闭板上拆卸即可进行对应段落的水道的清理。优选的,所述水道底壁起伏设置,所述水道底壁由每个封闭板长度方向的中部向该封闭板两侧的盖板逐渐变低,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水道底壁的最高点之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道底壁由每个封闭板长度方向的中部向该封闭板两侧的盖板逐渐变低,出水孔位于所述水道底壁的最高点之上,由此使得水道中的杂物或水中的杂质在趋于集中,在对水道进行清理时候,杂物能够处于盖板的正下方,便于清理,提高清理效率。优选的,所述盖板开设有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开设透水孔,在降雨较大的时候,部分雨水在渗入透水路面之前会直接从路面上向路面两侧的水道流动,流动至水道上方的水能够通过盖板上的透水孔进入到水道中,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水道在降水较大的情况下的储水效率。优选的,所述出水孔中设置有出水件,所述出水件呈圆筒状,所述出水件中设置有透水的阻隔件,所述出水件两端固定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开设有若干通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孔中设置出水件,出水件中设置透水的阻隔件,使得水道中的水能够较容易的通过阻隔件而进入到土壤中,而土壤难以经过阻隔件进入到水道中,由此减少水土流失情况的产生,同时,减少水道受污染的概率。出水件固定设置的端盖将阻隔件固定于出水件中,使得阻隔件不易脱离出水件,提高出水件的透水挡土效果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透水路面上的水能够通过透水路面下渗并通过进水孔进入到水道中,水道中的水从出水孔向水道远离路面的一侧流出水道以对道路旁的植物进行滋润,由此将透水路面的水收集以持续向透水路面两旁的植物补充水分,对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特别是对于土质疏松易透水的地域具有更好保水效果;2.出水孔中设置出水件,出水件中设置透水的阻隔件,使得水道中的水能够较容易的通过阻隔件而进入到土壤中,而土壤难以经过阻隔件进入到水道中,减少水土流失情况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视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出水件的结构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路面;11、透水混凝土层;12、整平层;13、密实混凝土层;2、路基;3、水道;31、封闭板;32、盖板;321、透水孔;33、进水孔;34、出水孔;4、出水件;41、端盖;411、通水孔;42、阻隔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参照图1,包括透水路面1及设置于透水路面1两侧的水道3,水道3紧贴于透水路面1设置。参照图1,透水路面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11、整平层12及密实混凝土层13,密实混凝土层13下方为路基2。密实混凝土层13由自密实混凝土铺设以使得密实混凝土层13具有较低的透水性,整平层12由透水混凝土与其他材料的混合材料铺设以使得整平层12具有较好的透水性,透水混凝土层11由透水混凝土铺设以使得透水混凝土层11具有较好的透水性。路基2顶面为水平平面,密实混凝土层13底面也为水平平面并且密实混凝土层13的底面紧贴于路基2顶面。密实混凝土层13截面的顶部呈向下开口的钝角形状,即密实混凝土层13顶面由自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两侧逐渐降低。整平层12截面的底部也呈向下开口的钝角形状,整平层12底面紧贴于密实混凝土层13顶面,整平层12顶面为水平平面,透水混凝土层11底面也呈水平平面且透水混凝土层11的底面紧贴于整平层12顶面。参照图1和图2,水道3具有侧壁和底壁及向上的开口,水道3的侧壁与底壁均为密实的混凝土材料制成,水道3的底壁低于密实混凝土层13。参照图1和图3,水道3紧靠于路面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进水孔33,进水孔33的一端连通于整平层12且另一端连通于水道3以使得渗入整平层12的水能够通过进水孔33进入水道3中。参照图1和图4,水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路面(1)及设置于透水路面(1)两侧的水道(3),所述水道(3)紧靠于路面(1)设置,所述水道(3)紧靠所述路面(1)的侧壁开设有供透水路面(1)中的水流入水道(3)的进水孔(33),所述水道(3)远离所述路面(1)的侧壁开设有供水道(3)中的水流出水道(3)的出水孔(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路面(1)及设置于透水路面(1)两侧的水道(3),所述水道(3)紧靠于路面(1)设置,所述水道(3)紧靠所述路面(1)的侧壁开设有供透水路面(1)中的水流入水道(3)的进水孔(33),所述水道(3)远离所述路面(1)的侧壁开设有供水道(3)中的水流出水道(3)的出水孔(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11)、整平层(12)及密实混凝土层(13),所述进水孔(33)一端连通于整平层(12)且另一端连通于水道(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实混凝土层(13)顶部由自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两侧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3)的侧壁及底壁均由密实混凝土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锦伟吴菀蓉吴雨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永庆市政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