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油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79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油设备,包括箱体,进水口与出水口;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腔,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进水口连接;排渣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螺旋轴和排渣口,螺旋轴的一端设置在过滤腔内,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螺旋轴,排渣口与螺旋轴对接;油水分离腔,与输出端连接,油水分离腔内有气泡发生器,油水分离腔的顶端设有刮板机构,刮板机构对液面作往复运动;集油槽,与刮板机构对接;污水提升腔,与油水分离腔连接,污水提升腔内设有排水泵;此隔油设备通过过滤组件过滤,螺旋轴清除渣物,气泡发生器把废油与水分离,刮板机构将废油收集到集油槽内,污水提升腔将污水排出,油脂分离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减少设备日常清理及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油设备
本技术涉及厨余垃圾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隔油设备。
技术介绍
隔油设备是借助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及油水不相容的原理,产生油水分层,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现有的隔油设备中,除渣方式大部分都是滤网渣框式除渣,除渣效果差,日常维护不方便;除油方式大部分都只靠重力分离,油面层大,不便油水分离,带有动力装置的,传动是靠链条,在运行过程中,链条出现故障的频率高,增加设备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隔油设备,油脂分离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设备日常清理及维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隔油设备,包括箱体,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过滤组件,设置在箱体内,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腔,过滤腔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进水口连接;排渣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螺旋轴和排渣口,螺旋轴的一端设置在过滤腔内,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螺旋轴沿远离过滤腔的方向运输,排渣口与螺旋轴对接;油水分离腔,设置在箱体内,油水分离腔与输出端连接,油水分离腔内设有气泡发生器,油水分离腔的顶端设有刮板机构,刮板机构对液面作往复运动;集油槽,设置在箱体内,集油槽与刮板机构对接;污水提升腔,设置在箱体内,污水提升腔与油水分离腔连接,污水提升腔内设有排水泵。有益效果:此隔油设备通过过滤组件将渣物过滤出来,通过螺旋轴及时清除渣物,并利用油水分离腔接收过滤后的污水,通过气泡发生器把废油与水分离,在重力的作用下,废油浮在上层,然后通过刮板机构将废油收集到集油槽内,最后通过污水提升腔将分离废油后的污水排出,油脂分离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设备日常清理及维护。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油设备,集油槽内设有加热器和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加热器连接。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油设备,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开关,温度传感器感应集油槽的温度,开关控制加热器的启动和关闭。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油设备,污水提升腔内设有排污泵和第一排空阀。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油设备,油水分离腔内设有第二排空阀。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油设备,排渣机构还包括渣桶,排渣口上设有排渣管道,排渣管道与渣桶连接。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油设备,过滤组件为弧状结构的滤网,滤网的开口朝向进水口。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油设备,刮板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旋转轴和刮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旋转轴转动,刮板安装在旋转轴的侧壁上,刮板沿旋转轴的轴线延伸成长条形。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油设备,油水分离腔与污水提升腔之间设有排气管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图2,一种隔油设备,包括箱体10,设有进水口11与出水口12,其中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处均设有法兰连接口;过滤组件20,设置在箱体10内,过滤组件20包括过滤腔,过滤腔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进水口11连接;排渣机构3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1、螺旋轴32和排渣口33,螺旋轴32的一端设置在过滤腔内,螺旋轴32上设有螺旋叶片,第一驱动装置31驱动螺旋轴32沿远离过滤腔的方向运输,排渣口33与螺旋轴32对接,保证螺旋轴32在运输渣物时,渣物会自动掉入排渣口33;油水分离腔40,设置在箱体10内,油水分离腔40与输出端连接,油水分离腔40集中带有废油的污水,静置污水一段时间废油会与污水自动分离,油水分离腔40内设有气泡发生器41,提高油水分离效率,油水分离腔40的顶端设有刮板机构42,刮板机构42对液面作往复运动,控制刮板机构42作用于废油的液面且尽量避免刮板机构42作用于水;集油槽43,设置在箱体10内,集油槽43与刮板机构42对接,优选可采用漏斗结构收集刮板机构42刮过来的废油,用漏斗结构集中输送废油至集油槽43;污水提升腔50,设置在箱体10内,污水提升腔50与油水分离腔40连接,优选的连接口设置在底油水分离腔40的底部,污水提升腔50内设有排水泵60,排水泵60能将污水排出;此隔油设备通过过滤组件20将渣物过滤出来,通过螺旋轴32及时清除渣物,并利用油水分离腔40接收过滤后的污水,通过气泡发生器41把废油与水分离,在重力的作用下,废油浮在上层,然后通过刮板机构42将废油收集到集油槽43内,最后通过污水提升腔50将分离废油后的污水排出,油脂分离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设备日常清理及维护。在本实施例中,集油槽43内设有加热器和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加热器连接。优选的,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开关,温度传感器感应集油槽43的温度,开关控制加热器的启动和关闭。当集油槽43内的废油凝固时,通过加热器加热融化可保证废油顺利排出,其中废油的凝固受温度影响,因此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废油凝固状态,并及时启动加热器,提高自动化程度。在本实施例中,污水提升腔50内设有排污泵和第一排空阀,油水分离腔40内设有第二排空阀,排渣机构30还包括渣桶,排渣口33上设有排渣管道,排渣管道与渣桶连接,渣桶内设有电动阀,清理维护时,打开电动阀可以排放内部的渣物及污水,排污泵用于清洗排泥,设备清理维护时,打开第一排空阀和第二排空阀可以排放内部的渣物及污水。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组件20为弧状结构的滤网,滤网的开口朝向进水口11,滤网的输入端为滤网的顶端,滤网的输出端为滤网的底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n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腔,所述过滤腔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n排渣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螺旋轴和排渣口,所述螺旋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螺旋轴沿远离所述过滤腔的方向运输,所述排渣口与所述螺旋轴对接;/n油水分离腔,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油水分离腔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腔内设有气泡发生器,所述油水分离腔的顶端设有刮板机构,所述刮板机构对液面作往复运动;/n集油槽,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集油槽与所述刮板机构对接;/n污水提升腔,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污水提升腔与所述油水分离腔连接,所述污水提升腔内设有排水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
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腔,所述过滤腔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
排渣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螺旋轴和排渣口,所述螺旋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螺旋轴沿远离所述过滤腔的方向运输,所述排渣口与所述螺旋轴对接;
油水分离腔,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油水分离腔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腔内设有气泡发生器,所述油水分离腔的顶端设有刮板机构,所述刮板机构对液面作往复运动;
集油槽,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集油槽与所述刮板机构对接;
污水提升腔,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污水提升腔与所述油水分离腔连接,所述污水提升腔内设有排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内设有加热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云林书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白云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