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386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包括第一跳板结构;所述第一跳板结构一端铰接于甲板上;所述第一跳板结构另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二跳板结构;所述第二跳板结构远离第一跳板结构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三跳板结构,且所述第三跳板结构铰接端设置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对应于第二跳板结构底部;多组滑轮牵引绳的牵引端驱动连接于靠近第二跳板结构的第一跳板结构铰接端两侧;当所述第一跳板结构向上收回时,所述第二跳板结构与第三跳板结构向下折叠贴近于第一跳板结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能有效快速的收展,便于车辆通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涉及车辆跳板领域。
技术介绍
在运输方面,利用船舶运输能节省运输成本,但是在装卸货物的时候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力,因此也会相应的带来诸多的不便;而通过在船舶上安装跳板来实现船舶与陆地的连通,这样装有货物的车辆就能行驶至船舶上,然后在装卸货物,这样就能减少搬运所耗费的劳力以及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货物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能有效快速的收展,便于车辆通行的效果。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包括第一跳板结构;所述第一跳板结构一端铰接于甲板上;所述第一跳板结构另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二跳板结构;所述第二跳板结构远离第一跳板结构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三跳板结构,且所述第三跳板结构铰接端设置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对应于第二跳板结构底部;多组滑轮牵引绳的牵引端驱动连接于靠近第二跳板结构的第一跳板结构铰接端两侧;当所述第一跳板结构向上收回时,所述第二跳板结构与第三跳板结构向下折叠贴近于第一跳板结构底面;便于跳板折叠收回或展开形成通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跳板结构上与甲板铰接端处转动设置有内翼板;所述内翼板截面呈弧型;所述内翼板远离第一跳板结构一端贴搭于甲板表面;所述第一跳板结构向上收回时,所述内翼板与第一跳板结构表面存在夹角;减小空隙,保证安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跳板结构与第二跳板结构铰接端下端通过导柱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跳板结构与第二跳板结构展开时,所述第一跳板结构与第二跳板结构铰接端表面齐平,减小间隙,使通道更平缓。所述第一跳板结构与第二跳板结构铰接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板结构;所述连板结构包括连杆和肘板;所述肘板呈三角型结构,所述肘板一角与第一跳板结构铰接设置,所述肘板二角与第一跳板结构上的液压缸驱动端铰接设置,所述连杆一端与第二跳板结构铰接设置,且所述连杆另一端与肘板三角铰接设置。进一步的,当折叠时,所述第三跳板结构的限位板底面贴于第一跳板结构底面,且所述限位板限位于第二跳板结构;当展开时,所述第三跳板结构远离第二跳板结构的一端可向上翻转,便于贴搭到不同倾斜面的码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跳板结构的翻转端转动设置有外翼板;所述外翼板远离第三跳板结构一端渐进减小,且所述外翼板远离第三跳板结构一端的宽度渐进增大,便于车辆行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跳板结构、第二跳板结构、第三跳板结构、内翼板和外翼板表面分别设置有防滑条,且所述防滑条呈鱼骨状排列设置;当折叠或展开时,所述防滑条相应的拼接或分离;避免车辆打滑。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快速的收展跳板,便于车辆在船舶与码头之间行驶,提高装卸效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1)分别在跳板两端设置内翼板和外翼板,减小了跳板与码头和甲板之间的坡度,形成一条平缓的通路,便于车辆通行;2)这样采用多节拼接的方式形成的车辆跳板,能更好的控制跳板的折叠或展开,快速的搭建起通行通道,便于车辆的通行,减小装卸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跳板折叠状态结构图;附图2为跳板展开状态结构图;附图3为连板结构图;附图4为内翼板结构图;附图5为防滑条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5: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包括第一跳板结构1;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一端铰接于甲板上;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另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二跳板结构2;所述第二跳板结构2远离第一跳板结构1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三跳板结构3,且所述第三跳板结构3铰接端设置有限位板31,且所述限位板31对应于第二跳板结构2底部;多组滑轮牵引绳的牵引端驱动连接于靠近第二跳板结构2的第一跳板结构1铰接端两侧;当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向上收回时,所述第二跳板结构2与第三跳板结构3向下折叠贴近于第一跳板结构1底面。动力驱动牵引绳带带动第一跳板结构1上下运动,并且在第一跳板结构1与第二跳板结合2铰接端和第二跳板结构2与第三跳板结构3铰接端处分别设置有动力机构,这样通过动力驱动、牵引绳的牵拉以及驱动装置的相互配合,就能实现第一跳板结构1、第二跳板结构2和第三跳板结构3之间折叠或展开;折叠时,便于收回跳板,展开时,能够接通码头,这样能便于车辆在船舶与码头的通行,便于装卸货物。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上与甲板铰接端处转动设置有内翼板4;所述内翼板4截面呈弧型;所述内翼板4远离第一跳板结构1一端贴搭于甲板表面;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向上收回时,所述内翼板4与第一跳板结构1表面存在夹角。当跳板折叠或展开时,内翼板4能自由的在第一跳板结构1与甲板之间转动,当跳板展开时,内翼板4表面与第一跳板结构1表面拼接,而内翼板4另一端贴搭在甲板上,避免产生的空隙影响车辆的通行,避免事故的发生。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与第二跳板结构2铰接端下端通过导柱21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与第二跳板结构2展开时,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与第二跳板结构2铰接端表面齐平;这样便于车辆正常的行驶,同时也便于第一跳板结构1与第二跳板结构2折叠在一起,减小占用的空间。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与第二跳板结构2铰接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板结构6;所述连板结构6包括连杆61和肘板62;所述肘板62呈三角型结构,所述肘板62一角与第一跳板结构1铰接设置,所述肘板62二角与第一跳板结构1上的液压缸驱动端铰接设置,所述连杆61一端与第二跳板结构2铰接设置,且所述连杆61另一端与肘板62三角铰接设置;肘板62一角与肘板62二角之间的距离小于肘板62二角与肘板62三角之间的距离,且所述肘板62一角与肘板62三角之间的距离大于肘板62二角与肘板62三角之间的距离。液压缸驱动肘板62二角,促使肘板62三角环绕肘板62一角转动,肘板62三角推动连杆61带动第二跳板结构2转动,进而完成折叠或展开的动作。当折叠时,所述第三跳板结构3的限位板31底面贴于第一跳板结构1底面,且所述限位板31限位于第二跳板结构2,防止第三跳板结构3向下翻转,避免展开时第三跳板结构3不能贴搭在码头上;当展开时,所述第三跳板结构3远离第二跳板结构2的一端可向上翻转;这样第三跳板结构3贴搭在码头时,不管码头面是平面还是倾斜面第三跳板结构都能够相适应。所述第三跳板结构3的翻转端转动设置有外翼板32;所述外翼板32远离第三跳板结构3一端渐进减小,且所述外翼板32远离第三跳板结构3一端的宽度渐进增大;减小码头表面与跳板表面之间的坡度,这样跳板与码头表面就能形成一条平缓的坡路,便于通行。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第二跳板结构2、第三跳板结构3、内翼板4和外翼板32表面分别设置有防滑条5,且所述防滑条5呈鱼骨状排列设置;当折叠或展开时,所述防滑条5相应的拼接或分离;避免车辆在跳板上行驶时打滑,防止事故的发生。上述描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跳板结构(1);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一端铰接于甲板上;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另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二跳板结构(2);所述第二跳板结构(2)远离第一跳板结构(1)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三跳板结构(3),且所述第三跳板结构(3)铰接端设置有限位板(31),且所述限位板(31)对应于第二跳板结构(2)底部;多组滑轮牵引绳的牵引端驱动连接于靠近第二跳板结构(2)的第一跳板结构(1)铰接端两侧;当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向上收回时,所述第二跳板结构(2)与第三跳板结构(3)向下折叠贴近于第一跳板结构(1)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跳板结构(1);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一端铰接于甲板上;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另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二跳板结构(2);所述第二跳板结构(2)远离第一跳板结构(1)一端铰接设置有第三跳板结构(3),且所述第三跳板结构(3)铰接端设置有限位板(31),且所述限位板(31)对应于第二跳板结构(2)底部;多组滑轮牵引绳的牵引端驱动连接于靠近第二跳板结构(2)的第一跳板结构(1)铰接端两侧;当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向上收回时,所述第二跳板结构(2)与第三跳板结构(3)向下折叠贴近于第一跳板结构(1)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上与甲板铰接端处转动设置有内翼板(4);所述内翼板(4)截面呈弧型;所述内翼板(4)远离第一跳板结构(1)一端贴搭于甲板表面;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向上收回时,所述内翼板(4)与第一跳板结构(1)表面存在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与第二跳板结构(2)铰接端下端通过导柱(21)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与第二跳板结构(2)展开时,所述第一跳板结构(1)与第二跳板结构(2)铰接端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船用车辆折叠跳板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震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华海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