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23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产科护理领域,具体是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包括水平设置的移动安装板,移动安装板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移动安装板,移动安装板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升降安装板,升降安装板的下端四角均竖直设置有电控升降柱,电控升降柱的下端均固定在移动安装板上,所述移动安装板的上端中间区域水平设置有支撑气囊,支撑气囊的下端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充气管,通过多点主动导流,并配合加热,使得热空气迅速进入装置,并通过均流结构和导流气囊,一方面提高婴儿在婴儿床上的舒适性,另一方面保证婴儿的所处的环境温度稳定,通过多组导向减震结构,使得装置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并配合转动减震,使得减震调校温和,适用于婴儿的护理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产科护理领域,具体是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
技术介绍
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现在的婴儿床款式多种多样,功能和价格也是相差也很大,选择时要注意安全和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婴儿床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父母应给予重视,及时排除隐患。婴儿床油漆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关键要看是否含有重金属和甲醛等有害成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科婴儿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看护者也希望能拥有一个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全面地婴儿床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婴儿床,常规的婴儿床功能单一,使用不方便,从而增加了看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虽然当前使用的产科护理用婴儿床能够减轻看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是在婴儿床的舒适性方面、环境温度调节方面、转移减震方面均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减震设计过于强硬,容易造成婴儿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包括水平设置的移动安装板,移动安装板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移动安装板,移动安装板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升降安装板,升降安装板的下端四角均竖直设置有电控升降柱,电控升降柱的下端均固定在移动安装板上,所述移动安装板的上端中间区域水平设置有支撑气囊,支撑气囊的下端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充气管,支撑气囊的下端配合充气管对称设置有泄气管,泄气管均向下伸出移动安装板,移动安装板的两端均竖直向上设置有装载安装架,升降安装板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作业安装板,作业安装板的中间位置水平嵌入设置有均匀导流腔,作业安装板的正上端水平设置有导流气囊,导流气囊的外表面均覆盖设置有波浪状亲肤海绵,作业安装板的上侧配合导流气囊的前后左右四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设置有转动挡板,导流气囊的下端四角均竖直向下设置有泄气管,泄气管的内部均设置有溢流阀,作业安装板的下侧中间区域四角均竖直向下设置有活动导流筒,活动导流筒均向下贯穿升降安装板,升降安装板配合活动导流筒均设置有活动导向孔,升降安装板与作业安装板之间的活动导流筒外侧均竖直设置有限位弹簧,活动导流筒的下端均水平设置有缓流筒,缓流筒的一侧均水平设置有抽风导流筒。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安装板的下端四角均竖直设置有转向安装柱,转向安装柱的下端均通过橡胶柱倾斜设置有支撑安装架,支撑安装架的下端均通过复位转轴设置有摆动安装轮架,摆动安装轮架的下端均通过转轴设置有移动导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气管向前伸出移动安装板,且充气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安装板的下端四角均竖直设置有导向安装柱,移动安装板的上端配合导向安装柱均竖直设置有导向安装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气囊的内部中间位置纵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支撑多孔导流筒,支撑多孔导流筒的外侧均均匀设置有若干导流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多孔导流筒的下端均水平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导流管,导流管的下端均与均匀导流腔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风导流筒的内部均设置有抽风机,抽风导流筒的外端均设置有抽风滤网,抽风导流筒与缓流筒之间均竖直设置有电辅热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点主动导流,并配合加热,使得热空气迅速进入装置,并通过均流结构和导流气囊,一方面提高婴儿在婴儿床上的舒适性,另一方面保证婴儿的所处的环境温度稳定,通过多组导向减震结构,使得装置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并配合转动减震,使得减震调校温和,适用于婴儿的护理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中支撑多孔导流筒的立体示意图。1-转动挡板、2-波浪状亲肤海绵、3-导流气囊、4-泄气管、5-作业安装板、6-溢流阀、7-升降安装板、8-电控升降柱、9-支撑安装板、10-导向安装柱、11-导向安装孔、12-转向安装柱、13-摆动安装轮架、14-移动导轮、15-复位转轴、16-支撑安装架、17-橡胶柱、18-支撑气囊、19-移动安装板、20-充气管、21-导流孔、22-支撑多孔导流筒、23-导流管、24-抽风滤网、25-抽风机、26-抽风导流筒、27-电辅热网、28-缓流筒、29-活动导流筒、30-活动导向孔、31-限位弹簧、32-均匀导流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包括水平设置的移动安装板19,移动安装板19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移动安装板9,移动安装板9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升降安装板7,升降安装板7的下端四角均竖直设置有电控升降柱8,电控升降柱8的下端均固定在移动安装板9上,所述移动安装板19的下端四角均竖直设置有转向安装柱12,转向安装柱12的下端均通过橡胶柱17倾斜设置有支撑安装架16,支撑安装架16的下端均通过复位转轴15设置有摆动安装轮架13,摆动安装轮架13的下端均通过转轴设置有移动导轮14,移动安装板19的上端中间区域水平设置有支撑气囊18,支撑气囊18的下端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充气管20,充气管20向前伸出移动安装板19,且充气管20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支撑气囊18的下端配合充气管20对称设置有泄气管4,泄气管4均向下伸出移动安装板19,移动安装板9的下端四角均竖直设置有导向安装柱10,移动安装板19的上端配合导向安装柱10均竖直设置有导向安装孔11,移动安装板9的两端均竖直向上设置有装载安装架,升降安装板7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作业安装板5,作业安装板5的中间位置水平嵌入设置有均匀导流腔32,作业安装板5的正上端水平设置有导流气囊3,导流气囊3的外表面均覆盖设置有波浪状亲肤海绵2,导流气囊3的内部中间位置纵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支撑多孔导流筒22,支撑多孔导流筒22的外侧均均匀设置有若干导流孔21,支撑多孔导流筒22的下端均水平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导流管23,导流管23的下端均与均匀导流腔32连通,作业安装板5的上侧配合导流气囊3的前后左右四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设置有转动挡板1,导流气囊3的下端四角均竖直向下设置有泄气管4,泄气管4的内部均设置有溢流阀6,作业安装板5的下侧中间区域四角均竖直向下设置有活动导流筒29,活动导流筒29均向下贯穿升降安装板7,升降安装板7配合活动导流筒29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包括水平设置的移动安装板(19),移动安装板(19)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移动安装板(9),移动安装板(9)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升降安装板(7),升降安装板(7)的下端四角均竖直设置有电控升降柱(8),电控升降柱(8)的下端均固定在移动安装板(9)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安装板(19)的上端中间区域水平设置有支撑气囊(18),支撑气囊(18)的下端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充气管(20),支撑气囊(18)的下端配合充气管(20)对称设置有泄气管(4),泄气管(4)均向下伸出移动安装板(19),移动安装板(9)的两端均竖直向上设置有装载安装架,升降安装板(7)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作业安装板(5),作业安装板(5)的中间位置水平嵌入设置有均匀导流腔(32),作业安装板(5)的正上端水平设置有导流气囊(3),导流气囊(3)的外表面均覆盖设置有波浪状亲肤海绵(2),作业安装板(5)的上侧配合导流气囊(3)的前后左右四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设置有转动挡板(1),导流气囊(3)的下端四角均竖直向下设置有泄气管(4),泄气管(4)的内部均设置有溢流阀(6),作业安装板(5)的下侧中间区域四角均竖直向下设置有活动导流筒(29),活动导流筒(29)均向下贯穿升降安装板(7),升降安装板(7)配合活动导流筒(29)均设置有活动导向孔(30),升降安装板(7)与作业安装板(5)之间的活动导流筒(29)外侧均竖直设置有限位弹簧(31),活动导流筒(29)的下端均水平设置有缓流筒(28),缓流筒(28)的一侧均水平设置有抽风导流筒(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科护理用婴儿床,包括水平设置的移动安装板(19),移动安装板(19)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移动安装板(9),移动安装板(9)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升降安装板(7),升降安装板(7)的下端四角均竖直设置有电控升降柱(8),电控升降柱(8)的下端均固定在移动安装板(9)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安装板(19)的上端中间区域水平设置有支撑气囊(18),支撑气囊(18)的下端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充气管(20),支撑气囊(18)的下端配合充气管(20)对称设置有泄气管(4),泄气管(4)均向下伸出移动安装板(19),移动安装板(9)的两端均竖直向上设置有装载安装架,升降安装板(7)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作业安装板(5),作业安装板(5)的中间位置水平嵌入设置有均匀导流腔(32),作业安装板(5)的正上端水平设置有导流气囊(3),导流气囊(3)的外表面均覆盖设置有波浪状亲肤海绵(2),作业安装板(5)的上侧配合导流气囊(3)的前后左右四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设置有转动挡板(1),导流气囊(3)的下端四角均竖直向下设置有泄气管(4),泄气管(4)的内部均设置有溢流阀(6),作业安装板(5)的下侧中间区域四角均竖直向下设置有活动导流筒(29),活动导流筒(29)均向下贯穿升降安装板(7),升降安装板(7)配合活动导流筒(29)均设置有活动导向孔(30),升降安装板(7)与作业安装板(5)之间的活动导流筒(29)外侧均竖直设置有限位弹簧(31),活动导流筒(29)的下端均水平设置有缓流筒(28),缓流筒(28)的一侧均水平设置有抽风导流筒(26)。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洪梅刘霞常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