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空间架构及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空间架构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种类和性能也日益繁多,以满足不同行业的智能化工作需求,降低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骨架结构,其包括支撑骨架、加强组件以及外壳组件。支撑骨架能够围设用于放置货物的存储空间,且支撑骨架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上横板和底板,其中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上横板一体成型;加强组件贴设于支撑骨架外侧,外壳组件扣设于加强组件上。现有技术提供的机器人骨架,虽然可以为机器人提供稳定的支撑结构,但由于支撑骨架由板状结构组成加工麻烦,且一旦某部分存在损坏或结构失效,则会导致整个支撑骨架需要进行更换,更换成本较高;同时,板状结构的支撑骨架存在加工成本高、加工装配误差大、易变性等问题,且难以适用于具有曲面造型或者其他需要更高的外形造型要求的机器人壳体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空间架构,以提高机器人空间架构的结构稳定性,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空间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1)、内舱组件(2)、底盘组件(4)及外壳组件(3),所述支撑骨架(1)与所述底盘组件(4)连接,所述内舱组件(2)与所述支撑骨架(1)可拆卸连接并围设形成有向外扩容的容置空间,所述外壳组件(3)隔空地围设于所述内舱组件(2)和所述支撑骨架(1)的外部以形成机器人外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空间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1)、内舱组件(2)、底盘组件(4)及外壳组件(3),所述支撑骨架(1)与所述底盘组件(4)连接,所述内舱组件(2)与所述支撑骨架(1)可拆卸连接并围设形成有向外扩容的容置空间,所述外壳组件(3)隔空地围设于所述内舱组件(2)和所述支撑骨架(1)的外部以形成机器人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空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1)呈前高后低和/或前宽后窄地设置,所述支撑骨架(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前框部(11)和后框部(12),所述前框部(11)设有凸伸部(14),所述凸伸部(14)的一端与所述前框部(11)连接,所述凸伸部(14)的另一端向所述机器人的外部延伸,以形成扩容的所述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空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部(11)的宽度大于所述后框部(12)的宽度;所述前框部(11)的顶端高度大于所述后框部(12)的顶端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空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舱组件(2)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骨架(1)两侧的侧面板(21),所述侧面板(21)连接于所述前框部(11)和所述后框部(12)之间,且所述侧面板(21)的前端面安装于所述前框部(11)的相对内沿,所述侧面板(21)的后端面安装于所述后框部(12)的相对外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空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舱组件(2)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骨架(1)背面的后面板(23),所述后面板(23)连接于所述后框部(12)朝向所述前框部(11)的相对内沿,且所述后面板(23)的四周边沿分别凸出所述后框部(12)以供与所述侧面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锐,刘贤林,周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