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089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芦苇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机械防除:盐碱地开垦为稻田前进行深翻,种植第1年和第2年对稻田进行深翻,第3年及以后对稻田进行旋耕;(2)化学防除: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育期和水稻成熟时分别施用除草剂;(3)水分控制: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长期间对稻田灌水,夜间土壤处于湿润状态。本申请的芦苇防除方法将机械防除、化学防除与水分控制相结合,解决了单一防除不彻底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化学药剂的大量施用所产生的农药残留,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芦苇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
技术介绍
芦苇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茎十分发达,根系扎的深,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生长在湿地及稻田环境中,开垦稻田的盐碱地一般是湿地,芦苇杂生,是盐碱土稻田的难防杂草。早期一般水田芦苇数量少,芦苇防除主要靠化学防除,但盐碱地稻田开垦于湿地,芦苇数量多,由于盐碱土稻田与正常稻田栽培管理方式不一样,为防止盐分在地表聚集、危害水稻,所以盐碱土稻田在水稻生育期间要全程有水层,并且水体中盐分浓度超过0.1%时就要排水,盐碱土种稻水分管理,要通过建立水层来达到以水压盐的目的,同时要通过不断的排水达到以水洗盐的目的,为此给恶性杂草芦苇的防治和根除带来很大的影响,药剂不能长期保持在水层中,芦苇在无水干燥条件下根茎会干缩致死,但盐碱土稻田为控制盐分不能无水层,达不到通过土壤干燥抑制芦苇生长的目标。在盐碱土这类特殊稻田土壤上,单一的防除方法不能彻底根除,对水稻生长带来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效益降低,持续大量施用化学药剂对粮食产生农业残留,因此采用多方位的芦苇综合防除方法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将机械防除和化学防除相结合,解决了单一防除不彻底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机械防除:盐碱地开垦为稻田前进行深翻,种植第1年和第2年对稻田进行深翻,第3年及以后对稻田进行旋耕;(2)化学防除: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育期和水稻成熟时分别施用除草剂;(3)水分控制: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长期间对稻田灌水,夜间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作为优选,所述盐碱地开垦为稻田前深翻的深度为28~30cm。作为优选,所述种植第1年和第2年深翻的深度为20~25cm。作为优选,所述旋耕的深度为10~12cm。作为优选,所述深翻和旋耕的时间为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作为优选,所述水稻生育期使用的除草剂为精吡氟禾草灵,所述水稻成熟时使用的除草剂为草甘膦异丙胺盐。作为优选,所述精吡氟禾草灵在芦苇株高50~70厘米、4~7叶时施用,所述精吡氟禾草灵每公顷的使用量为2700~3300mL,使用时按照每公顷675~750L的用水量稀释后喷雾。作为优选,所述草甘膦异丙胺盐在芦苇株高45~55cm时施用,所述草甘膦异丙胺盐每公顷的使用量为600~800mL,使用时按照每公顷25~35L的用水量稀释后喷雾。作为优选,所述草甘膦异丙胺盐还可以在芦苇株高10~20cm时施用,施用时用水稀释5~10倍后涂抹到芦苇茎叶上。作为优选,所述稻田灌水后水层深度为2~3c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机械防除:盐碱地开垦为稻田前进行深翻,种植第1年和第2年对稻田进行深翻,第3年及以后对稻田进行旋耕;(2)化学防除: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育期和水稻成熟时分别施用除草剂;(3)水分控制: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长期间对稻田灌水,夜间土壤处于湿润状态。本申请的芦苇防除方法将机械防除、化学防除与水分控制相结合,解决了单一防除不彻底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化学药剂的大量施用所产生的农药残留,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机械防除:盐碱地开垦为稻田前进行深翻,种植第1年和第2年对稻田进行深翻,第3年及以后对稻田进行旋耕;(2)化学防除: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育期和水稻成熟时分别施用除草剂;(3)水分控制: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长期间对稻田灌水,夜间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盐碱地开垦为稻田前深翻的深度优选为28~30cm,进一步优选为29~31cm,再进一步优选为30c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种植第1年和第2年深翻的深度优选为20~25cm,进一步优选为21~24cm,再进一步优选为22~23c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旋耕的深度优选为10~12cm,进一步优选为11c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深翻和旋耕的时间优选为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进一步优选为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深翻和旋耕为了切断芦苇地下根茎,防止次年萌发。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水稻生育期使用的除草剂优选为精吡氟禾草灵。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水稻成熟时使用的除草剂优选为草甘膦异丙胺盐。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精吡氟禾草灵优选在芦苇株高50~70厘米、4~7叶时施用,进一步优选为在芦苇株高60厘米、5~6叶时施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精吡氟禾草灵每公顷的使用量优选为2700~3300mL,进一步优选为2900~3100mL,再进一步优选为3000mL。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精吡氟禾草灵使用时优选按照每公顷675~750L的用水量稀释后喷雾,进一步优选为按照每公顷700~725L的用水量稀释后喷雾。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草甘膦异丙胺盐优选在芦苇株高45~55cm时施用,进一步优选为在芦苇株高50cm时施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草甘膦异丙胺盐每公顷的使用量优选为600~800mL,进一步优选为650~750mL,再进一步优选为700mL。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草甘膦异丙胺盐使用时优选按照每公顷25~35L的用水量稀释后喷雾,进一步优选为按照每公顷30L的用水量稀释后喷雾。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草甘膦异丙胺盐还可以在芦苇株高10~20cm时施用,施用时用水稀释5~10倍后涂抹到芦苇茎叶上。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涂抹时芦苇株高优选为12~18cm,进一步优选为15c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涂抹时草甘膦异丙胺盐稀释倍数优选为6~9倍,进一步优选为7~8倍。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精吡氟禾草灵剂型优选为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草甘膦异丙胺盐剂型优选为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稻田灌水后水层深度优选为2.5c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稻田灌水有利于控制芦苇生长,同时降低盐度,夜间湿润可以保持土壤透气,防止盐分向耕层聚集。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1)机械防除:在10月1日将盐碱地开垦为稻田,开垦前进行28cm深翻,种植第1年和第2年的10月1日对稻田进行25cm深翻,第3年及以后的10月1日对稻田进行10cm旋耕;(2)化学防除: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育期使用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在芦苇株高50厘米、4叶时施用,每公顷的使用量为2700mL,使用时按照每公顷675L的用水量稀释后喷雾;在水稻成熟时使用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在芦苇株高45cm时施用,所述草甘膦异丙胺盐每公顷的使用量为600mL,使用时按照每公顷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机械防除:盐碱地开垦为稻田前进行深翻,种植第1年和第2年对稻田进行深翻,第3年及以后对稻田进行旋耕;/n(2)化学防除: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育期和水稻成熟时分别施用除草剂;/n(3)水分控制: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长期间对稻田灌水,夜间土壤处于湿润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机械防除:盐碱地开垦为稻田前进行深翻,种植第1年和第2年对稻田进行深翻,第3年及以后对稻田进行旋耕;
(2)化学防除: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育期和水稻成熟时分别施用除草剂;
(3)水分控制:在芦苇发生时,在水稻生长期间对稻田灌水,夜间土壤处于湿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碱地开垦为稻田前深翻的深度为28~3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第1年和第2年深翻的深度为20~25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的深度为10~12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翻和旋耕的时间为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盐碱地稻田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双王秋菊刘鑫李婧阳郭忠明李嘉彤许元鹏宋德俊王大鹏韩宏博何淳王青钟倩任立勇纪长欣陈万鹏庞锐李煜峰卢全彬刘大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北禾水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