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061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53
一种出水装置,进水组件设置在固定座组件的上部,分水组件设置在固定座组件的下部,壳体套设在分水组件外并与分水组件一体绕固定座组件转动;固定座组件包括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上的密封垫,密封垫上间隔设有一组堵水柱;分水组件包括出水面盖,分水座及进水座;进水座上设有第一组过水孔及第二组过水孔分别与密封垫上的堵水柱配合,分水座上设有第一组水道与第二组水道分别与第一组过水孔及第二组过水孔连通,出水面盖上设有第一组出水孔及第二组出水孔分别与第一组水道与第二组水道连通,结构简单,操作更方便,档位转换明显且换档时手感基本不受水压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水装置,具体与一种结构简单,档位转换明显且换档时手感基本不受水压影响的出水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在出水装置中,例如花洒,龙头,其出水状态有多种,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气泡水,花洒水等等,一般在出水端会安装出水模式切换装置,通过切换控制出水模式,达到满足使用效果又节约用水的目的,现有的起泡器出水切换一般为转动切换装置,转动出水面盖与分水座上的不同水道连通以改变出水方式,这种直接转换水道的方式,在转动过程中档位转换不明显,使得操作不够方便,且操作者在操作时手感会受水压变更而受到影响。另外,现有的进水座与分水座之间大多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加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档位转换明显且换档时手感基本不受水压影响的出水装置。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出水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壳体,进水组件,固定座组件,分水组件;其中,进水组件设置在固定座组件的上部,分水组件设置在固定座组件的下部,壳体套设在分水组件外并与分水组件一体绕固定座组件转动;所述的固定座组件包括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上的密封垫,密封垫上间隔设有一组堵水柱;分水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出水面盖,分水座及进水座;所述的进水座上设有第一组过水孔及第二组过水孔分别与密封垫上的堵水柱配合保证进水组件转动时堵水柱分别封堵第一组过水孔或第二组过水孔以改变出水路线进而切换出水方式,分水座上设有第一组水道与第二组水道分别与第一组过水孔及第二组过水孔连通,出水面盖上设有第一组出水孔及第二组出水孔分别与第一组水道与第二组水道连通。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孔位容置弹簧及定位销,进水座上与其配合的位置设有凹槽位保证分水组件转动时定位销与凹槽位配合定位进行出水方式的切换。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座组件还包括一插销,卡设在固定座与进水座之间保证固定座与进水组件间的定位。进一步,所述的进水座与分水座之间通过扣位卡合固定。进一步,所述的进水座上沿圆周均匀分布十二个孔位,间隔的六个孔位形成第一组过水孔,另外六个孔位形成第二组过水孔;分水座上沿圆周分布向内的第一水道与第一组过水孔连通,向外的第二水道与第二组过水孔连通;出水面盖上沿中心分布第一组出水孔与第一水道连通,沿外圆周分布第二组出水孔与第二水道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密封垫封堵的方式改变出水方式,使切换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更方便,档位转换明显且换档时手感基本不受水压影响。且进水座与分水座采用扣位扣合的结构,加工及安装更方便。附图说明:以下用附图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图4为分水组件剖面示意图;图5为进水组件及固定座组件剖面示意图;图6为进水座结构示意图;图7为分水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种出水状态示意图一;图9为本技术第一种出水状态示意图二;图10为本技术第一种出水状态示意图三;图11为本技术第二种出水状态示意图一;图12为本技术第二种出水状态示意图二;图13为本技术第二种出水状态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详述:图1-图13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出水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壳体1,进水组件2,固定座组件3,分水组件4。进水组件设置在固定座组件的上部,分水组件设置在固定座组件的下部,壳体套设在分水组件外并与分水组件一体绕固定座组件转动。进水组件2从上向下依次包括相互配合的:球头滤网21,球头密封垫22,铜接头23。固定座组件3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座31及设置在固定座上的密封垫32,定位销33,弹簧34,插销35,Y型密封圈36;密封垫32上间隔设有一组堵水柱321。分水组件4包括从下向上位次相互配合的出水面盖41,滤网42,分水座43,O形密封圈44及进水座45;所述的进水座45上设有第一组过水孔451及第二组过水孔452分别与密封垫32上的堵水柱321配合保证进水组件转动时堵水柱分别封堵第一组过水孔451或第二组过水孔452以改变出水路线进而切换出水方式,分水座43上设有第一组水道431与第二组水道432分别与第一组过水孔451及第二组过水孔连452通,出水面盖41上设有第一组出水孔411及第二组出水孔412分别与第一组水道431与第二组水道432连通。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座31上设有孔位311容置弹簧34及定位销33,进水座45上与其配合的位置设有凹槽位保证分水组件转动时定位销与凹槽位配合定位进行出水方式的切换。优选的,插销35卡设在固定座31与进水座45之间保证固定座与进水组件间的定位。所述的进水座45与分水座43之间通过扣位卡合固定。在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水座45上沿圆周均匀分布十二个孔位,间隔的六个孔位形成第一组过水孔451,另外六个孔位形成第二组过水孔452;分水座43上沿圆周分布向内的第一水道431与第一组过水孔451连通,向外的第二水道432与第二组过水孔452连通;出水面盖41上沿中心分布第一组出水孔411与第一水道431连通,沿外圆周分布第二组出水孔412与第二水道432连通。安装时,选将进水组件与固定座组件安装完成形成一个组件,再将外壳与分水组件安装完成形成另一组件,两个组件再装配形成本技术的出水装置,将出水装置安装至出水端,参考图6-8,第一种出水状态,水路由进水组件进入,此时,密封垫的堵水柱将第二组过水孔堵住,水流经由第一组过水孔进入第一组水道再由第一组出水孔流出,如需切换出水状态,只要转动外壳带动分水组件一体转动使密封垫上的堵水柱将第一组过水孔封住,此时,水流经由第二组过水孔进入第二组水道再由第二组出水孔流出。本技术采用密封垫封堵的方式改变出水方式,使切换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更方便,档位转换明显且换档时手感基本不受水压影响。且进水座与分水座采用扣位扣合的结构,加工及安装更方便。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壳体,进水组件,固定座组件,分水组件;其中,进水组件设置在固定座组件的上部,分水组件设置在固定座组件的下部,壳体套设在分水组件外并与分水组件一体绕固定座组件转动;所述的固定座组件包括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上的密封垫,密封垫上间隔设有一组堵水柱;分水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出水面盖,分水座及进水座;所述的进水座上设有第一组过水孔及第二组过水孔分别与密封垫上的堵水柱配合保证进水组件转动时堵水柱分别封堵第一组过水孔或第二组过水孔以改变出水路线进而切换出水方式,分水座上设有第一组水道与第二组水道分别与第一组过水孔及第二组过水孔连通,出水面盖上设有第一组出水孔及第二组出水孔分别与第一组水道与第二组水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壳体,进水组件,固定座组件,分水组件;其中,进水组件设置在固定座组件的上部,分水组件设置在固定座组件的下部,壳体套设在分水组件外并与分水组件一体绕固定座组件转动;所述的固定座组件包括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上的密封垫,密封垫上间隔设有一组堵水柱;分水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出水面盖,分水座及进水座;所述的进水座上设有第一组过水孔及第二组过水孔分别与密封垫上的堵水柱配合保证进水组件转动时堵水柱分别封堵第一组过水孔或第二组过水孔以改变出水路线进而切换出水方式,分水座上设有第一组水道与第二组水道分别与第一组过水孔及第二组过水孔连通,出水面盖上设有第一组出水孔及第二组出水孔分别与第一组水道与第二组水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镫辉陈智斌李清双黄辉
申请(专利权)人:恺霖卫浴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