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及基于激光控制的多功能毛发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044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9
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及基于激光控制的多功能毛发护理装置,包括总线和连接在总线上的若干个激光控制模块,激光控制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可调电阻,激光二极管具有激光发射极、激光接收极和公共电极,可调电阻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用于调节电阻阻值的第三端,激光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激光接收极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端和第三端连接,第二端经第一电阻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通过加入的调节电阻,使得电路的激光输出功率保持在恒定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及基于激光控制的多功能毛发护理装置
本申请涉及毛发护理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及基于激光控制的多功能毛发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内置有激光发生元件的毛发护理装置,如激光梳,其通过激光刺激皮肤内的毛囊而进行生发,称为低能量光疗法,对于容易脱发的患者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目前,市面上带有激光治疗效果的毛发护理装置,大多无法使得激光功率稳定在恒定功率,使得具有激光治疗效果的毛发护理装置的医学保健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及基于激光控制的多功能毛发护理装置,用以有效的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激光功率无法恒定的技术缺陷。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包括总线和连接在总线上的若干个激光控制模块,激光控制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可调电阻,激光二极管具有激光发射极、激光接收极和公共电极,可调电阻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用于调节电阻阻值的第三端,激光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激光接收极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端和第三端连接,第二端经第一电阻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公共电极与第二保护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保护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用于滤波。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激光二极管为N型激光二极管。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型号均为采用SOT23封装的2N390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调电阻的可调范围为0-10KΩ。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控制的多功能毛发护理装置,装置包括:护理装置本体和梳头板,梳头板上设有梳毛和若干用于产生激光的激光二极管以及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激光控制电路,护理装置本体上设有缺口;梳头板上还设有与缺口轮廓匹配的导向板,用以为梳头板朝向缺口的相对滑动提供导向;梳头板与护理装置本体内部通过若干呈拉伸状态的弹簧连接,护理装置本体内部和梳头板之间还设有至少一组振动电机,用以驱使梳头板的振动。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激光控制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可调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高电平导通,激光二极管激光发射极发光,激光接收极检测接收光信号,激光接收极上流过的电流控制激光发射极的发光强度,从而影响第二三极管的导通情况,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可调电阻连接,从而对每个激光控制模块控制的激光头的光功率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多个激光头的功率接近5mW,达到医学保健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激光控制的多功能毛发护理装置的示意图。图标:1-护理装置本体,2-梳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控制电路,包括总线和连接在总线上的若干个激光控制模块,激光控制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LED10、第一三极管Q10、第二三极管Q11和可调电阻R34,激光二极管LED10具有激光发射极、激光接收极和公共电极,可调电阻R3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用于调节电阻阻值的第三端,激光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激光接收极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11的基极、第一端和第三端连接,第二端经第一电阻R35接地,第一三极管Q10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详细地,激光二极管LED10具有激光发射极、激光接收极和公共电极,其中,激光发射极可以使用LD表示,用于发射激光,激光接收极可以使用PD表示,用于接收和监测LD发出的激光。激光二极管包括;N型激光二极管、M型激光二极管和P型激光二极管。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二极管为N型激光二极管。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公共电极与第二保护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保护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第二保护电阻R36具有限流保护的作用,使得第一三极管Q10和第二三极管处Q11的电流不会过大造成三极管的故障。其中,第二保护电阻R36的电阻值为3.6KΩ。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三极管Q10的基极与第一电容C33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用于滤波。其中,第一电容C33的电容值为0.22μF。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R37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7的另一端接地。在第一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接地端之间接入第三电阻R37这个接地电阻,可以防止第二三极管Q11因为电流电压过大被击穿。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三极管Q10和第二三极管Q11型号均为采用SOT23封装的2N390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调电阻R34的可调范围为0-10K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0和第二三极管Q11的基极均是高电平导通,激光二极管LED10的LD发光,PD检测接收光信号,PD上流过的电流可以控制LD发光强度。第二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可调电阻R34的可调电阻值的第三端与第二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通过这样的电路结构,可以通过激光二极管LED10的导通与否影响电流大小,并通过第二三极管Q11是否导通影响可调电阻的阻值变化。第二三极管Q11的基极与可调电阻连接,使得可以通过调节电阻的阻值变化使得第二三极管Q11是否位于导通都处于功率恒定的状态。通过对每个激光控制模块控制的激光头设置一个可调节电阻,对每个激光头的光功率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多个激光头的功率接近5mW,达到医学保健的目的。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了一种基于激光控制的多功能毛发护理装置,装置包括:护理装置本体和梳头板,梳头板上设有梳毛和若干用于产生激光的激光二极管以及上述的激光控制电路,护理装置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包括总线和连接在总线上的若干个激光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控制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可调电阻,所述激光二极管具有激光发射极、激光接收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可调电阻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用于调节电阻阻值的第三端,所述激光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激光接收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端经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包括总线和连接在总线上的若干个激光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控制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可调电阻,所述激光二极管具有激光发射极、激光接收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可调电阻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用于调节电阻阻值的第三端,所述激光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激光接收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端经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与第二保护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用于滤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林唐袓全陈宗会张艺蓝刘仁平洪贞强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盈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