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莉专利>正文

摁扣式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419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摁扣式留置针,包括针芯、套管、留置针前端、壳体以及退针机构,所述套管的下端与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上端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针芯外;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下端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针芯穿过所述留置针前端,且所述针芯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所述退针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退针机构能够将所述留置针前端从壳体内顶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传统的留置针不方便单手操作且送管和退针两者的时机、深度、协调性不易人为把握,容易穿刺失败的技术问题,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摁扣式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摁扣式留置针。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是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医疗器械,具有使用方便,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的作用,从而也减少了临床输液时反复穿刺,降低了病人的穿刺痛苦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在当今的临床中已经获得广泛应用。留置针在使用时,将套管和穿刺针芯一起刺入患者的血管中,稳定后,将针芯抽出,仅将套管留在患者血管中进行输液。然而传统的留置针往往单纯的通过手动的方式送针,不方便单手操作,且送管和退针两者的时机、深度、协调性不易人为的把握,容易穿刺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摁扣式留置针,其能够解决传统的留置针不方便单手操作且送管和退针两者的时机、深度、协调性不易人为把握,容易穿刺失败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述的摁扣式留置针,包括针芯、套管、留置针前端、壳体以及退针机构,所述套管的下端与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上端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针芯外;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下端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针芯穿过所述留置针前端,且所述针芯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所述退针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退针机构能够将所述留置针前端从壳体内顶出。优选地,所述退针机构包括杠杆、弹簧以及第一摁扣,所述杠杆和弹簧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簧的上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所述杠杆的一端与所述弹簧的中部连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留置针前端下端的下方;所述第一摁扣与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杠杆包括杆体和旋转轴,所述杆体和所述旋转轴垂直设置,所述杆体中部套设在所述旋转轴外;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两侧臂连接。优选地,所述退针机构包括活塞、液压油、顶出连接件、限位件以及第二摁扣,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下部连通;所述液压油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活塞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摁扣连接,下端伸入所述壳体的第一腔体内;所述顶出连接件和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腔体内;所述顶出连接件位于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下方;所述顶出连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上下移动;所述限位机构套设在所述顶出连接件上,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第二腔室的两侧壁连接;所述针芯穿过所述顶出连接件。优选地,所述顶出连接件的截面为“工”字形。优选地,所述针芯的下端为倒“T”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留置针前端为三通结构,第三通为药物输入口。优选地,还包括防逆流塞,所述防逆流塞设置于所述留置针前端内,位于第三通药物输入口的下方,所述针芯穿过所述防逆流塞。优选地,所述防逆流塞由橡胶材质制成。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摁扣式留置针,包括针芯、套管、留置针前端、壳体以及退针机构,所述套管的下端与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上端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针芯外;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下端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针芯穿过所述留置针前端,且所述针芯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所述退针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退针机构能够将所述留置针前端从壳体内顶出。当穿刺的时候,首先使针芯刺破患者皮肤,并向内刺破血管,然后利用退针机构使得留置针前端向上顶出,带动套管穿入血管,然后再撤出壳体,从而带动针芯撤出。本申请可以进行单手操作,简化了操作过程;送管和退针两者的时机、深度、协调性容易人为的把握,从而增大了穿刺的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摁扣式留置针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摁扣式留置针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中:1-针芯;2-套管;3-留置针前端;4-壳体;5-杠杆;51-杆体;52-旋转轴;6-弹簧;7-摁扣;8-药物输入口;9-防逆流塞;10-活塞;11-液压油;12-顶出连接件;13-限位件;14-第二摁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或处理的表示和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摁扣式留置针,包括针芯1、套管2、留置针前端3、壳体4以及退针机构,所述套管2的下端与所述留置针前端3的上端连接,所述套管2套设在所述针芯1外;所述留置针前端3的下端伸入所述壳体4内;所述针芯1穿过所述留置针前端3,且所述针芯1的下端与所述壳体4的底面连接;所述退针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4内,且所述退针机构能够将所述留置针前端3从所述壳体4内顶出。其中,所述退针机构包括杠杆5、弹簧6以及第一摁扣7,所述杠杆5和弹簧6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4内,所述弹簧6的上端伸出所述壳体4,所述弹簧6的下端与所述壳体4的底面连接;所述杠杆5的一端与所述弹簧6的中部连接,大致位于距离弹簧下端1/3处,所述杠杆5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留置针前端3下端的下方;所述第一摁扣7与所述弹簧6的上端连接。操作时,用右手食指、拇指、中指分别置于摁扣式留置针下端的前、后、侧缘,食指压在第一摁扣7上面,拇指置于壳体的下面、中指顺势置于侧方,形成食指、拇指、中指三角固定的持针方法。穿刺见回血后,摁压弹簧6,利用杠杆的原理,将留置针前端3翘起,从而带动套管2沿着针芯1以可控的速度深度进入血管,针芯1针尖自动被外套管包裹,顺势将针芯1和外套管2送入合适深度,然后撤出针芯1。在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杠杆5包括杆体51和旋转轴52,所述杆体51和所述旋转轴52垂直设置,所述杆体51中部套设在所述旋转轴52外;形成杠杆原理,所述旋转轴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4两侧臂连接。这样设置,既能够将杆体51固定在壳体上,又能实现杠杆原理,结构简单方便。在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针芯1的下端为倒“T”形结构,这样设计,针芯下端与壳体底面连接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连接更加牢固。在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留置针前端为三通结构,第三通为药物输入口8。其中,所述的摁扣式留置针还包括防逆流塞9,所述防逆流塞9设置于所述留置针前端3内,位于第三通药物输入口8的下方,所述针芯1穿过所述防逆流塞9。此处设置防逆流塞9是为了防止回血的时候倒流。其中,所述防逆流塞9由橡胶材质制成,橡胶材质密封效果好,且造价低廉。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1和图2不同的是:所述退针机构包括活塞10、液压油11、顶出连接件12、限位件13以及第二摁扣14,所述壳体4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下部连通;所述液压油11设置于所述壳体4内;所述活塞10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摁扣14连接(可以为一体设计),活塞10下端伸入所述壳体4的第一腔体内;所述顶出连接件12和所述限位件13位于所述壳体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摁扣式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芯、套管、留置针前端、壳体以及退针机构,所述套管的下端与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上端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针芯外;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下端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针芯穿过所述留置针前端,且所述针芯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所述退针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退针机构将所述留置针前端从壳体内顶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摁扣式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芯、套管、留置针前端、壳体以及退针机构,所述套管的下端与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上端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针芯外;所述留置针前端的下端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针芯穿过所述留置针前端,且所述针芯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所述退针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退针机构将所述留置针前端从壳体内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摁扣式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退针机构包括杠杆、弹簧以及第一摁扣,所述杠杆和弹簧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簧的上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所述杠杆的一端与所述弹簧的中部连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留置针前端下端的下方;所述第一摁扣与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摁扣式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包括杆体和旋转轴,所述杆体和所述旋转轴垂直设置,所述杆体中部套设在所述旋转轴外;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两侧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摁扣式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退针机构包括活塞、液压油、顶出连接件、限位件以及第二摁扣,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杨阳高瑞乾段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李莉腾中锦鹏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