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金属支架的胆道穿刺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30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6
一种带金属支架的胆道穿刺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延长管、外套管、内套管和穿刺针;引流管头部为钛合金金属支架,尾部末端外壁有螺纹;引流管延长管为硬质塑料管;外套管头部顶端开口,壁上设有纵行连续侧孔,连接线连接体部内侧壁,经头部顶端开口引出,经尾部连接线通过孔进入体部管腔内,尾部为硬质塑料管;内套管头部呈菱形,尾端末端表面设有螺纹;穿刺针为金属针,头端设有塑料阻力块,尾端设有帽状接头,帽状接头内壁有螺纹,将该结构旋在内套管末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从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途径置入金属支架治疗胆管狭窄,保护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而且置入的金属支架能够经置入通道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金属支架的胆道穿刺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制造
,涉及一种微创医疗技术及手术器械,用于经皮经肝胆管穿刺治疗良恶性肝外胆管狭窄的微创手术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带金属支架的胆道穿刺引流管。
技术介绍
肝外胆管狭窄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炎性胆管狭窄、损伤性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恶性胆管狭窄等,胆管狭窄可引起狭窄上方胆道压力升高、胆汁排泄不畅,引起寒战高热、黄疸及上腹部疼痛症状,持续性梗阻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于肝外胆管狭窄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内镜及介入治疗,其中外科手术风险大,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多;内镜手术创伤小,需切开乳头括约肌,存在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反流性胆管炎等并发症,对于上消化道狭窄、胃肠手术后再次行内镜手术难度较大,失败率较高。三种治疗方案中,介入治疗创伤最小,在局麻下即可完成,即可作为首选防范,也可作为外科手术及内镜手术治疗失败的替补防范。介入治疗胆管狭窄的方法包括胆道外引流、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或胆道金属支架置入,以解除狭窄,恢复胆汁的通畅引流。三种引流方式中胆道外引流管只能解除黄疸,不能解除狭窄,大量胆汁的丢失会导致纳差,水、酸碱及离子紊乱;胆道塑料置入次之,但是取出支架后再狭窄率较高;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是治疗肝外胆管狭窄可以获得更大的扩张直径,一般用于恶性肝外胆管狭窄的治疗,很少用于良性胆管狭窄的治疗,因为经皮经肝穿刺途径难易将置入的金属支架取出。内镜治疗胆管狭窄确定置入胆道金属支架通畅时间更长、狭窄复发率更低,效果优于塑料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途径治疗胆管狭窄的带金属支架的胆道穿刺引流管。本技术由引流管1、引流管延长管2、外套管3、内套管4和穿刺针5构成;其中,引流管1、引流管延长管2、外套管3和内套管4均为单通道引流管;引流管1分为头部Ⅰ6、体部Ⅰ7和尾部Ⅰ8,其中,头部Ⅰ6为金属支架,体部Ⅰ7为软管,体部Ⅰ7管壁上设有侧孔9,尾部Ⅰ8为硬管,尾部Ⅰ8末端外壁有螺纹;引流管延长管2为硬管,引流管延长管2头部与引流管1尾部通过连接线活动连接;外套管3包括头部Ⅱ10、体部Ⅱ11、尾部Ⅱ12和连接线13,头部Ⅱ10呈锥形,顶端设有开口,头部Ⅱ10管壁上设有纵行连续侧孔14,纵行连续侧孔14从头部Ⅱ10顶端到头部Ⅱ10底端,连接线13一端连接在体部Ⅱ11内侧壁上,另一端经头部Ⅱ10顶端开口引出,经头部Ⅱ10底端管壁上设置的连接线通过孔入体部Ⅱ11管腔内,从尾部Ⅱ12引出,尾部Ⅱ12为硬管;内套管4分为头部Ⅲ15、体部Ⅲ16和尾部Ⅲ17,头部Ⅲ15呈菱形,体部Ⅲ16为软管,尾部Ⅲ17为硬管,尾部Ⅲ17末端表面设有螺纹;穿刺针5为金属针,头端设有阻力块18,尾端设有帽状接头19;穿刺针5穿过内套管4,帽状接头19内壁设置的螺纹旋在内套管4末端上,用连接线连接的引流管1和引流管延长管2套在内套管4上,外套管3套在引流管1和引流管延长管2上;外套管3长40-60cm,头部Ⅱ10长10cm,顶端外径6.5Fr,内径6Fr,体部Ⅱ11和尾部Ⅱ12外径9Fr,内径8.5Fr,尾部Ⅱ12长5-10cm;外套管3尾部Ⅱ12为硬质塑料管;引流管1长40-60cm,其中,头部Ⅰ6金属支架弹开后长4-8cm,直径6-10mm,体部Ⅰ7和尾部Ⅰ8外径为8Fr,内径7Fr,尾部Ⅰ8长3-5cm;引流管延长管2长60cm,外径为8Fr,内径7Fr;引流管1头部Ⅰ6为钛合金丝编织的金属支架,尾部Ⅰ8为硬质塑料管;引流管延长管2为硬质塑料管;引流管1体部Ⅰ7管壁上设置的侧孔9是3-5个;内套管4长100-120cm;头部Ⅲ15最大处外径6.5Fr,长1.5cm;体部Ⅲ16和尾部Ⅲ17外径5.5Fr,内径4.5Fr,尾部Ⅲ17长5-10cm;内套管4尾部Ⅲ17为硬质塑料管,穿刺针5长100-120cm,外径4Fr;穿刺针头端设有的阻力块18材质是塑料,尾端设有的帽状接头19材质是硬质塑料。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组装后能够直接穿刺进入扩张的胆管内;2.本技术中金属支架能够对狭窄进行有效支撑,同时能外引流胆汁;3.本技术中金属支架与外引流管相连,固定外引流管可预防金属支架移位;4.本技术中的金属支架与树脂外引流管相连,取出外引流管的同时可将金属支架取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引流管延长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组装后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经皮置入到胆管内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退出穿刺针并置入导丝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回连接线使外套管前段管壁侧壁撕开的示意图,图10是退出外套管后引流管上金属支架完全释放开的示意图,图11是退出内套管和导丝后引流管呈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其中,1.引流管,2.引流管延长管,3.外套管,4.内套管,5.穿刺针,6.头部Ⅰ,7.体部Ⅰ,8.尾部Ⅰ,9.侧孔,10.头部Ⅱ,11.体部Ⅱ,12.尾部Ⅱ,13.连接线,14.纵行连续侧孔,15.头部Ⅲ,16.体部Ⅲ,17.尾部Ⅲ,18.阻力块,19.帽状接头,20.导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由引流管1、引流管延长管2、外套管3、内套管4和穿刺针5构成;其中,引流管1、引流管延长管2、外套管3和内套管4均为单通道引流管;引流管1分为头部Ⅰ6、体部Ⅰ7和尾部Ⅰ8,其中,头部Ⅰ6为钛合金丝编织的金属支架,引流管延长管2为硬质塑料管,体部Ⅰ7为软管,体部Ⅰ7管壁上设有5个侧孔9,尾部Ⅰ8为硬质塑料管,尾部Ⅰ8末端外壁有螺纹;引流管延长管2为硬质塑料管,引流管延长管2头部与引流管1尾部通过连接线活动连接,引流管延长管2头端左右两个对称的侧孔,引流管1尾部左右两侧对称的侧孔,分别使用连接线将引流管1和引流管延长管2一侧的侧孔固定在一起;外套管3包括头部Ⅱ10、体部Ⅱ11、尾部Ⅱ12和连接线13,头部Ⅱ10呈锥形,顶端设有开口,头部Ⅱ10管壁上设有纵行连续侧孔14,纵行连续侧孔14从头部Ⅱ10顶端到头部Ⅱ10底端,连接线13一端连接在体部Ⅱ11内侧壁上,另一端经头部Ⅱ10顶端开口引出,经头部Ⅱ10底端管壁上设置的连接线通过孔入体部Ⅱ11管腔内,从尾部Ⅱ12引出,尾部Ⅱ12为硬质塑料管;内套管4分为头部Ⅲ15、体部Ⅲ16和尾部Ⅲ17,头部Ⅲ15呈菱形,体部Ⅲ16为软管,尾部Ⅲ17为硬质塑料管,尾部Ⅲ17末端表面设有螺纹;穿刺针5为金属针,头端设有塑料阻力块18,尾端设有硬质塑料帽状接头19;穿刺针5穿过内套管4,帽状接头19内壁设置的螺纹旋在内套管4末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金属支架的胆道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由引流管(1)、引流管延长管(2)、外套管(3)、内套管(4)和穿刺针(5)构成;其中,引流管(1)、引流管延长管(2)、外套管(3)和内套管(4)均为单通道引流管;引流管(1)分为头部Ⅰ(6)、体部Ⅰ(7)和尾部Ⅰ(8),其中,头部Ⅰ(6)为金属支架,体部Ⅰ(7)为软管,体部Ⅰ(7)管壁上设有侧孔(9),尾部Ⅰ(8)为硬管,尾部Ⅰ(8)末端外壁有螺纹;引流管延长管(2)为硬管,引流管延长管(2)头部与引流管(1)尾部通过连接线活动连接;外套管(3)包括头部Ⅱ(10)、体部Ⅱ(11)、尾部Ⅱ(12)和连接线(13),头部Ⅱ(10)呈锥形,顶端设有开口,头部Ⅱ(10)管壁上设有纵行连续侧孔(14),纵行连续侧孔(14)从头部Ⅱ(10)顶端到头部Ⅱ(10)底端,连接线(13)一端连接在体部Ⅱ(11)内侧壁上,另一端经头部Ⅱ(10)顶端开口引出,经头部Ⅱ(10)底端管壁上设置的连接线通过孔入体部Ⅱ(11)管腔内,从尾部Ⅱ(12)引出,尾部Ⅱ(12)为硬管;内套管(4)分为头部Ⅲ(15)、体部Ⅲ(16)和尾部Ⅲ(17),头部Ⅲ(15)呈菱形,体部Ⅲ(16)为软管,尾部Ⅲ(17)为硬管,尾部Ⅲ(17)末端表面设有螺纹;穿刺针(5)为金属针,头端设有阻力块(18),尾端设有帽状接头(19);穿刺针(5)穿过内套管(4),帽状接头(19)内壁设置的螺纹旋在内套管(4)末端上,用连接线连接的引流管(1)和引流管延长管(2)套在内套管(4)上,外套管(3)套在引流管(1)和引流管延长管(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金属支架的胆道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由引流管(1)、引流管延长管(2)、外套管(3)、内套管(4)和穿刺针(5)构成;其中,引流管(1)、引流管延长管(2)、外套管(3)和内套管(4)均为单通道引流管;引流管(1)分为头部Ⅰ(6)、体部Ⅰ(7)和尾部Ⅰ(8),其中,头部Ⅰ(6)为金属支架,体部Ⅰ(7)为软管,体部Ⅰ(7)管壁上设有侧孔(9),尾部Ⅰ(8)为硬管,尾部Ⅰ(8)末端外壁有螺纹;引流管延长管(2)为硬管,引流管延长管(2)头部与引流管(1)尾部通过连接线活动连接;外套管(3)包括头部Ⅱ(10)、体部Ⅱ(11)、尾部Ⅱ(12)和连接线(13),头部Ⅱ(10)呈锥形,顶端设有开口,头部Ⅱ(10)管壁上设有纵行连续侧孔(14),纵行连续侧孔(14)从头部Ⅱ(10)顶端到头部Ⅱ(10)底端,连接线(13)一端连接在体部Ⅱ(11)内侧壁上,另一端经头部Ⅱ(10)顶端开口引出,经头部Ⅱ(10)底端管壁上设置的连接线通过孔入体部Ⅱ(11)管腔内,从尾部Ⅱ(12)引出,尾部Ⅱ(12)为硬管;内套管(4)分为头部Ⅲ(15)、体部Ⅲ(16)和尾部Ⅲ(17),头部Ⅲ(15)呈菱形,体部Ⅲ(16)为软管,尾部Ⅲ(17)为硬管,尾部Ⅲ(17)末端表面设有螺纹;穿刺针(5)为金属针,头端设有阻力块(18),尾端设有帽状接头(19);穿刺针(5)穿过内套管(4),帽状接头(19)内壁设置的螺纹旋在内套管(4)末端上,用连接线连接的引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美举张诚宋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