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内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16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体内衣,其包括连体内衣本体,连体内衣本体两侧位于腰线的位置对称开设有调节缝,连体内衣本体位于调节缝的位置固设有用于调节调节缝大小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调节连体内衣的腰围、适应不同腰围的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体内衣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衣,尤其是涉及一种连体内衣。
技术介绍
目前,连体衣取名源于与分体装区分,为上身、下体连接在一起的套装不分开的服饰,又分为连体衣及连体袜。一般来说连体内衣本体的款式都是紧身系列的,在紧裹的设计中完美呈现人体曲线。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CN205962866U的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女性连体内衣本体,所述连体内衣本体含有上衣部和裤体部,所述上衣部设置有两个胸罩,所述胸罩内部设置有三条横向滑动槽和三条纵向滑动槽,所述横向滑动槽和纵向滑动槽呈网状交叉分布,所述胸罩内部设置有可以在横向滑动槽和纵向滑动槽自由移动的乳头罩,所述上衣部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两端分别与两个罩杯相连接,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裤体部设置有卡环,所述连接带通过卡扣扣在卡环上与裤体部相连接。上述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对于女性上班族来说,由于不经常锻炼,食物不能快速被消化,大部分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腹部,导致女性的腰围变粗,当女性的腰围变粗后,由于上述技术中的连体内衣本体腰部不易调节,从而导致上述连体内衣本体紧紧贴合于腰部,导致女性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体内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连体内衣,包括连体内衣本体,连体内衣本体两侧位于腰线的位置对称开设有调节缝,连体内衣本体位于调节缝的位置固设有用于调节调节缝大小的调节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机构能够调节调节缝的大小,进而调节连体内衣本体的腰部的尺寸,防止女性的腰围变粗后,连体内衣的变得太紧,能够适应不同腰围的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设于连体内衣本体前面的第一连接带,第一连接带远离连体内衣本体的端部固设有三个钩扣,还包括固设于连体内衣本体背面的第二连接带,第二连接带上设置有多列搭扣,每列搭扣包括三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连接带上的钩扣勾住不同列的搭扣时,能够调节缺口槽的大小,可根据腰围的大小来调节,连体内衣可适应腰围发生变化的女性,提高连体内衣的舒适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设置于连体内衣本体的调节缝两侧的D字扣,D字扣一一对称设置,D字扣上交错穿射有连接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连接绳的松紧度,即能调节调节缝两侧之间的距离,即能调节调节缝的大小,适应不同尺寸的腰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中部固设有松紧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紧带使第一连接带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当人处于坐下的状态时,腰部的赘肉会凸出,第一连接带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够增加人的舒适性,防止腰部勒的太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带靠近连体内衣本体的内侧固设有定位带,定位带和第一连接带之间形成供第二连接带穿过的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钩扣勾住搭扣后,使第二连接带穿过通槽,使第二连接带上紧贴在第一连接带内侧,防止第二连接带发生褶皱,增加舒适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D字扣转动连接于连体内衣本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D字扣与连体内衣本体转动连接,拉动连接绳时,D字扣跟随连接绳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能够便于拉动连接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绳两端的底部固设有限位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球的直径大于D字扣的孔径,限位球能够防止在未打结时连接绳从D字扣中脱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体内衣本体位于调节缝的底部固设有收纳带,收纳带和连体内衣本体之间形成收纳连接绳的收纳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绳打结以后,可将连接绳打结的部分放入到收纳袋中,便于对连接绳进行收纳,防止外力拉动连接绳时,连接绳的结松开。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连体内衣本体前面固设有第一连接带,第一连接带远离连体内衣本体的端部固设有三个钩扣,还包括固设于连体内衣本体背面的第二连接带,第二连接带上设置有多列搭扣,每列搭扣包括三个,当第一连接带上的钩扣勾住不同列的搭扣时,能够调节缺口槽的大小,可根据腰围的大小来调节,连体内衣可适应腰围发生变化的女性,提高连体内衣的舒适度;2.通过在连体内衣本体的调节缝两侧设置有多个D字扣,D字扣一一对称设置,D字扣上交错穿射有连接绳,调节连接绳的松紧度,即能调节调节缝两侧之间的距离,即能调节调节缝的大小,适应不同尺寸的腰围;3.通过在连体内衣本体位于调节缝的底部固设有收纳带,收纳带和连体内衣本体之间形成收纳连接绳的收纳袋,当连接绳打结以后,可将连接绳打结的部分放入到收纳袋中,便于对连接绳进行收纳,防止外力拉动连接绳时,连接绳的结松开。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为突显第二连接带而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二中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的爆炸图。图中,1、连体内衣本体;11、调节缝;2、调节机构;21、第一连接带;211、钩扣;212、松紧带;213、定位带;214、通槽;22、第二连接带;221、搭扣;23、D字扣;24、连接绳;241、限位球;25、收纳带;251、收纳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实施例一,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连体内衣,包括连体内衣本体1,连体内衣本体1两侧位于腰线的位置对称开设有调节缝11,连体内衣本体1位于调节缝11的位置固设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用于将连体内衣本体1前面和连体内衣本体1后面连接,从而调节调节缝11的大小,能够适应不同腰围的人。参见图2和图3,调节机构2包括固设于连体内衣本体1前面的第一连接带21,第一连接带21远离连体内衣本体1的端部固设有三个钩扣211,三个钩扣211沿第一连接带21竖向均匀排列,连体内衣本体1的背面固设有第二连接带22,第二连接带22上设置有五列搭扣221,每列搭扣221包括三个,能够与钩扣211一一对应,三个搭扣221竖向均匀排列,钩扣211勾住不同列的搭扣221,即能调节调节缝11的大小,进而调节连体内衣本体1的腰围。第一连接带21的中部固设有松紧带212,松紧带212使第一连接带21具有一定的伸缩性;第一连接带21靠近连体内衣本体1的内侧固设有定位带213,定位带213的顶部固设于第一连接带21的顶部,定位带21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带21的底部,定位带213和第一连接带21之间形成供第二连接带22穿过的通槽214,当钩扣211勾住搭扣221后,使第二连接带22穿过通槽214,使第二连接带22上紧贴在第一连接带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体内衣,包括连体内衣本体(1),其特征在于:/n连体内衣本体(1)两侧位于腰线的位置对称开设有调节缝,连体内衣本体(1)位于调节缝的位置固设有用于调节调节缝大小的调节机构(2);/n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固设于连体内衣本体(1)前面的第一连接带(21),第一连接带(21)远离连体内衣本体(1)的端部固设有三个钩扣(211),还包括固设于连体内衣本体(1)背面的第二连接带(22),第二连接带(22)上设置有多列搭扣(221),每列搭扣(221)包括三个;/n所述第一连接带(21)的中部固设有松紧带(212);/n所述第一连接带(21)靠近连体内衣本体(1)的内侧固设有定位带(213),定位带(213)和第一连接带(21)之间形成供第二连接带(22)穿过的通槽(2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体内衣,包括连体内衣本体(1),其特征在于:
连体内衣本体(1)两侧位于腰线的位置对称开设有调节缝,连体内衣本体(1)位于调节缝的位置固设有用于调节调节缝大小的调节机构(2);
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固设于连体内衣本体(1)前面的第一连接带(21),第一连接带(21)远离连体内衣本体(1)的端部固设有三个钩扣(211),还包括固设于连体内衣本体(1)背面的第二连接带(22),第二连接带(22)上设置有多列搭扣(221),每列搭扣(221)包括三个;
所述第一连接带(21)的中部固设有松紧带(212);
所述第一连接带(21)靠近连体内衣本体(1)的内侧固设有定位带(213),定位带(213)和第一连接带(21)之间形成供第二连接带(22)穿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堵亚芝宋兆鹏孙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星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