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墙体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011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壁挂式墙体栽培装置,属于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在墙体的壁挂板,所述壁挂板上安装多个承托架,所述承托架上下分层分布,所述承托架上摆放栽培盆,上层所述栽培盆和下层所述栽培盆之间通过引流管结构管道连接;所述引流管结构包括进液管和溢流管,所述栽培盆通过所述进液管盛接上层溢出的营养液,通过所述溢流管将自身溢出的营养液流入下层的所述栽培盆。通过将栽培盆分层固定在墙体上,节约了空间,而且栽培盆之间通过引流管结构可以实现营养液的添加,引流管结构采用两根管道,进液管用来方便营养液流入栽培盆,溢流管用来方便将多余的营养液流入到下层栽培盆,这样可以保持每个栽培盆内的营养液量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壁挂式墙体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墙体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便可进行。无土栽培根据栽培介质的不同分为水培、雾(气)培和基质栽培。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氧现象,严重时造成根系死亡。常采用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式,即使一层很薄的营养液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氧气。现有的无土栽培盆一般采用壁挂的方式安装,从而到达节约空间的效果,但是壁挂安装的栽培盆每次添加营养液的时候需要依次向每个栽培盆内加入营养液,增加了工作量,也降低了营养液添加的效率,并且壁挂安装的方式结构复杂,不方便调整位置,使用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栽培盆添加营养液工作量大、效率低,且不方便调整栽培盆的位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壁挂式墙体栽培装置,具有栽培盆添加营养液方便,壁挂稳定,方便调整栽培盆的位置,满足用户需求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壁挂式墙体栽培装置,包括固定在墙体的壁挂板,所述壁挂板上安装多个承托架,所述承托架上下分层分布,所述承托架上摆放栽培盆,上层所述栽培盆和下层所述栽培盆之间通过引流管结构管道连接;所述引流管结构包括进液管和溢流管,所述栽培盆通过所述进液管盛接上层溢出的营养液,通过所述溢流管将自身溢出的营养液流入下层的所述栽培盆。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和溢流管的管接口均设置在栽培盆高度的三分之二处。优选的,所述壁挂板上设置若干个固定孔,承托架通过固定杆插装在固定孔内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呈L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承托架包括竖向安装架和横向承重架,固定杆安装在竖向安装架上,横向承重架与竖向安装架之间的夹角在60-80°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栽培盆分层固定在墙体上,节约了空间,而且栽培盆之间通过引流管结构可以实现营养液的添加,引流管结构采用两根管道,进液管用来方便营养液流入栽培盆,溢流管用来方便将多余的营养液流入到下层栽培盆,这样可以保持每个栽培盆内的营养液量一致,而且在添加营养液的时候只需在最上层的栽培盆内加入即可均匀流入到其他栽培盆,方便用户添加营养液。2、通过将承托架设置呈横向承重架与竖向安装架之间的夹角在60-80°之间,这样栽培盆放置在承托架上的时候,会靠近壁挂板,不容易滑落,增加了稳定性,承托架采用L型结构的固定杆插装在带有固定孔的壁挂板2上,方便安装和拆卸,便于调整安装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引流管结构连接栽培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壁挂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承托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壁挂板,3、承托架,4、栽培盆,5、引流管结构,6、进液管,7、溢流管,8、固定孔,9、竖向安装架,10、横向承重架,11、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壁挂式墙体栽培装置,包括固定在墙体1的壁挂板2,壁挂板2上安装多个承托架3,承托架3上下分层分布,承托架3上摆放栽培盆4,上层栽培盆4和下层栽培盆4之间通过引流管结构5管道连接;引流管结构5包括进液管6和溢流管7,栽培盆4通过进液管6盛接上层溢出的营养液,通过溢流管7将自身溢出的营养液流入下层的栽培盆4,栽培盆4采用壁挂式安装,先将承托架3上下分层依次固定在壁挂板2上,再将栽培盆4摆放在承托架3上,方便栽培盆4的取放,在放置好栽培盆4之后,再通过引流管结构5连接上下两层对应的栽培盆4,如图2,当栽培盆4有上下三层时,位于最上层和最下层的栽培盆4均开设一个管接口,位于中间位置的栽培盆4开设两个管接口,用来连接进液管6和溢流管7,中间位置的栽培盆4通过进液管6连接最上层的栽培盆4的管接口上,通过溢流管7连接最下层的栽培盆4,这样只需在最上层的栽培盆4进行营养液的添加,当最上层的营养液液位高于管接口时,多余的营养液可以顺着进液管6流入中间位置的栽培盆4内,当中间位置的栽培盆4的液位高出管接口时,再顺着溢流管7流入最下层的栽培盆4,从而到达营养液的液位一致,也提高了加液的效率,进液管6和溢流管7的管接口均设置在栽培盆4高度的三分之二处,管接口的位置不仅仅局限与三分之二位置,还可以根据农作物所需营养液的量进行选择,如根系较少的农作物可以将管接口设置在二分之一处,避免较多的营养液影响根系透气。如图3和图4所示,壁挂板2上设置若干个固定孔8,承托架3通过固定杆11插装在固定孔8内进行固定,固定杆11呈L型结构,通过L型结构的固定杆11可以插在固定孔8内,将承托架3固定在壁挂板2上,壁挂板2上的固定孔8数量较多,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承托架3的位置,方便栽培盆4的位置调整,承托架3包括竖向安装架9和横向承重架10,固定杆11安装在竖向安装架9上,横向承重架10与竖向安装架9之间的夹角在80°,承托架3的横向承重架10与竖向安装架9的夹角是锐角,因此栽培盆4摆放的时候,栽培盆4的重心会向着壁挂板2倾斜,有效的防止栽培盆4从承托架3上滑落,增加了栽培盆4摆放的稳定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壁挂式墙体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墙体(1)的壁挂板(2),所述壁挂板(2)上安装多个承托架(3),所述承托架(3)上下分层分布,所述承托架(3)上摆放栽培盆(4),上层所述栽培盆(4)和下层所述栽培盆(4)之间通过引流管结构(5)管道连接;/n所述引流管结构(5)包括进液管(6)和溢流管(7),所述栽培盆(4)通过所述进液管(6)盛接上层溢出的营养液,通过所述溢流管(7)将自身溢出的营养液流入下层的所述栽培盆(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挂式墙体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墙体(1)的壁挂板(2),所述壁挂板(2)上安装多个承托架(3),所述承托架(3)上下分层分布,所述承托架(3)上摆放栽培盆(4),上层所述栽培盆(4)和下层所述栽培盆(4)之间通过引流管结构(5)管道连接;
所述引流管结构(5)包括进液管(6)和溢流管(7),所述栽培盆(4)通过所述进液管(6)盛接上层溢出的营养液,通过所述溢流管(7)将自身溢出的营养液流入下层的所述栽培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墙体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6)和溢流管(7)的管接口均设置在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东王安源盛新颖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思普瑞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