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热平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77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热平衡结构,它包括壳体、上下布置的若干层电池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和若干组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相变材料层,所述相变材料层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层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绝缘隔热膜,所述相变材料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一流出口向上穿过所述绝缘隔热膜和所述壳体与连接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相变材料层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出口向下穿过所述绝缘隔热膜和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软管内设置有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相变材料层设置于壳体和电池模块之间,且增加外部循环散热结构,实现内部更加均匀的吸热放热,进而保护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热平衡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
,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池包热平衡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电池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电池工作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电池包内要搭载冷却装置进行散热,另外在低温条件下,电池包如果温度较低,其充电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增加加热装置,使电池能够稳定工作,如此,便需要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两套结构,增加了电池包的重量和成本。因此,如何在较低成本下实现电池包的温度均匀,且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包热平衡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热平衡结构,它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上下布置的若干层电池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和若干组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相变材料层,所述相变材料层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层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绝缘隔热膜,所述相变材料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一流出口向上穿过所述绝缘隔热膜和所述壳体与连接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相变材料层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出口向下穿过所述绝缘隔热膜和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软管内设置有水泵。作为限定,每上下两层的所述电池模块之间设置有中间相变材料层,所述中间相变材料层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相变材料层相连通。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中间相变材料层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相变材料层为整体成型。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第一流出口位于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左上端,所述第二流出口位于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右下端。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第一流出口位于所述相变材料层的一个上边角上,所述第二流出口与所述第一流出口呈对角设置。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连接软管为软质材料制成。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连接软管为橡胶材料。作为限定,所述相变材料采用PS29。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设计,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技术电池包热平衡结构将相变材料层设置于壳体和电池模块之间,即电池包的电池模块部分被相变材料层整体包围,实现与电池模块更大的接触面积,且增加外部循环散热结构,实现内部更加均匀的吸热放热,进而保护电池。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包热平衡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变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流出口、第二流出口与连接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电池模块;3、相变材料;4、相变材料层;41、第一流出口;42、第二流出口;5、绝缘隔热膜;6、连接软管;7、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热平衡结构,它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上下布置的若干层电池模块2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和若干组所述电池模块2之间的相变材料层4,所述相变材料层4内填充有相变材料3,所述相变材料层4与所述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绝缘隔热膜5,所述相变材料层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流出口41,所述第一流出口41向上穿过所述绝缘隔热膜5和所述壳体1与连接软管6的一段连接,所述相变材料层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流出口42,所述第二流出口42向下穿过所述绝缘隔热膜5和所述壳体1与所述连接软管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软管6内设置有水泵7。这样,将相变材料层4设置于壳体1和电池模块2之间,即电池包的电池模块2部分被相变材料层4整体包围,相变材料层4至少与电池模块2的两个面进行接触,实现与电池模块2更大的接触面积,且增加第一流出口41、第二流出口42和连接软管6与相变材料层4连通,同时通过水泵7驱动,相当于增加外部循环散热结构,实现内部更加均匀的吸热放热,进而保护电池。同时,在相变材料层4与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绝缘隔热膜5,通过设置绝缘隔热膜5,避免电池模块2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电池包内部温度均匀。优选地,每上下两层的所述电池模块2之间设置有中间相变材料层43,所述中间相变材料层43与所述壳体1和所述电池模块2之间的相变材料层4相连通。如此,增加了相变材料层4与电池模块2的接触面积,使电池模块2的上、下两面和侧面均与电池模块2接触,进一步提高电池包热平衡性能。优选的,所述中间相变材料层43与所述壳体1和所述电池模块2之间的相变材料层4为整体成型。优选的,所述第一流出口41位于所述相变材料层4的左上端,所述第二流出口42位于所述相变材料层4的右下端。这样,可以增加第一流出口41和第二流出口42的距离,提高外循环的流通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流出口41位于所述相变材料层4的一个上边角上,所述第二流出口42与所述第一流出口41呈对角设置。如此,保证第一流出口41与第二流出口42距离最大,变相材料3流动路径最长。优选的,所述连接软管6为软质材料制成。这样设置,软质材料可以实现连接软管6为任意形状,方便相变材料层4在电池包上的安装和布置,减少电池包占用空间,实现电池包的轻量化。优选的,所述连接软管6为橡胶材料。这样,橡胶材料的连接软管6方便制作和安装,制造成本低,更加方便与第一流出口41和第二流出口42的安装,有利于变相材料层的安装布局,且拆卸和维修方便。优选的,所述相变材料3采用PS29。相变材料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本实施例将相变材料3采用的是PS29,PS29相变材料为现有的相变材料。是无机水合盐与特别的添加剂混结合而成,它是无毒、不可燃和没有腐蚀性的环保产品,因此方便对电池内部温度的平衡管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热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上下布置的若干层电池模块(2)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和若干层所述电池模块(2)之间的相变材料层(4),所述相变材料层(4)内填充有相变材料(3),所述相变材料层(4)与所述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绝缘隔热膜(5),所述相变材料层(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流出口(41),所述第一流出口(41)向上穿过所述绝缘隔热膜(5)和所述壳体(1)与连接软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相变材料层(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流出口(42),所述第二流出口(42)向下穿过所述绝缘隔热膜(5)和所述壳体(1)与所述连接软管(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软管(6)内设置有水泵(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热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上下布置的若干层电池模块(2)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和若干层所述电池模块(2)之间的相变材料层(4),所述相变材料层(4)内填充有相变材料(3),所述相变材料层(4)与所述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绝缘隔热膜(5),所述相变材料层(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流出口(41),所述第一流出口(41)向上穿过所述绝缘隔热膜(5)和所述壳体(1)与连接软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相变材料层(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流出口(42),所述第二流出口(42)向下穿过所述绝缘隔热膜(5)和所述壳体(1)与所述连接软管(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软管(6)内设置有水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热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上下两层的所述电池模块(2)之间设置有中间相变材料层,所述中间相变材料层与所述壳体(1)和所述电池模块(2)之间的相变材料层(4)相连通。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小英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精铖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