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74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包括壳体和灭弧罩,所述灭弧罩的下侧设置有压力弹簧,且压力弹簧的下侧设置有静触点,所述静触点的下端设置有静触桥,且静触桥的下侧设置有垫毡,所述垫毡的下端设置有衔铁,且衔铁的下端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连接有铁芯,且铁芯的两侧包裹有电磁线圈,所述衔铁的两端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右侧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套装有滑杆。该接触器吸合结构,结构设置合理,在衔铁的两侧设置的滑块与滑杆结构,使得缓冲弹簧在压缩和复位的动作同时受到两侧滑杆的平衡稳定作用,进而使得动触点之间同步动作,且避免了在与静触点接触的同时发生侧滑产生电弧,因此增加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气元件
,具体为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
技术介绍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电器。接触器主要用于频繁接通或分断交流电路,也可以切断事故电流,具有控制容量大,可远距离操作,配合继电器可以实现定时操作,联锁控制,各种定量控制和失压及欠压保护,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其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也可用于控制其它电力负载,20安培以上的接触器加有灭弧罩,利用断开电路时产生的电磁力,快速拉断电弧,以保护触点,作为执行元件,用于接通、分断线路、或频繁的控制电动机等设备运行,主要由动、静主触头,灭弧罩,铁芯,电磁线圈,衔铁,和支架外壳等组成,其原理是,电磁线圈通电后,使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吸合,直接或通过杠杆传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接通电路,电磁线圈断电后,动铁芯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自动返回,俗称释放,触头分开,电路分断,现有接触器主要依靠铁芯与衔铁之间的缓冲弹簧,来保证动触点和静触点吸合或断开瞬间的稳定性,然而缓冲弹簧缺少相对稳定的固定结构,加上其本身稳定性不佳,在触点吸合或断开的瞬间会造成横向的滑动,进而产生较大的电弧,导致一些缺少灭弧装置的低额定电流的接触器使用寿命过短。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接触器吸合结构的技术,能够更好的保证接触器的长期稳定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接触器主要依靠铁芯与衔铁之间的缓冲弹簧,来保证动触点和静触点吸合或断开瞬间的稳定性,然而缓冲弹簧缺少相对稳定的固定结构,加上其本身稳定性不佳,在触点吸合或断开的瞬间会造成横向的滑动,进而产生较大的电弧,导致一些缺少灭弧装置的低额定电流的接触器使用寿命过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包括壳体和灭弧罩,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线端,且上接线端的下侧设置有动凸块,所述动凸块的下侧设置有下接线端,所述灭弧罩的下侧设置有压力弹簧,且压力弹簧的下侧设置有静触点,所述静触点的下端设置有静触桥,且静触桥的下侧设置有垫毡,所述垫毡的下端设置有衔铁,且衔铁的下端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连接有铁芯,且铁芯的两侧包裹有电磁线圈,所述衔铁的两端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右侧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套装有滑杆,所述压力弹簧的下端固定有动触桥,且动触桥的下侧设置有竖撑杆。优选的,所述动触桥的下端固定有动触点,且动触点设置在动触桥的左右两侧,且动触点与下侧的静触点上下对应。优选的,所述动触桥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板,且通孔板的下端固定有横撑杆,且横撑杆的下端固定有竖撑杆,且通孔板设置为左右对应的两个,且在通孔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且动触桥穿过通孔并与通孔板固定。优选的,所述竖撑杆的外围套装有触点弹簧,且触点弹簧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上端凸起与竖撑杆固定连接,且连接块的下端与衔铁固定连接,且衔铁下端左右两侧置于垫毡上。优选的,所述灭弧罩的下端与静触桥连接固定,且静触桥的外端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且静触桥设置为关于动凸块左右对称,且动凸块的下端与连接块上端凸起的两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块设置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滑杆为圆柱杆,且滑块的内径与滑杆的外径相匹配,且滑块与滑杆设置为关于衔铁左右对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接触器吸合结构,结构设置合理,在衔铁的两侧设置的滑块与滑杆结构,在衔铁在上下动作的时候,滑块与衔铁同步动作,且滑块在固定的滑杆上下移动,使得缓冲弹簧在压缩和复位的动作同时受到两侧滑杆的平衡稳定作用,进而使得动触点之间同步动作,且避免了在与静触点接触的同时发生侧滑产生电弧,因此增加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内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动触点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滑块与滑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动触桥固定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接线端;2、壳体;3、动凸块;4、下接线端;5、垫毡;6、电磁线圈;7、缓冲弹簧;8、衔铁;9、静触桥;10、静触点;11、压力弹簧;12、灭弧罩;13、动触桥;14、动触点;15、触点弹簧;16、连接块;17、连接杆;18、滑块;19、滑杆;20、通孔板;21、横撑杆;22、竖撑杆;61、铁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包括壳体2和灭弧罩12,壳体2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线端1,且上接线端1的下侧设置有动凸块3,动凸块3的下侧设置有下接线端4,灭弧罩12的下侧设置有压力弹簧11,且压力弹簧11的下侧设置有静触点10,静触点10的下端设置有静触桥9,且静触桥9的下侧设置有垫毡5,垫毡5起到绝缘隔绝的作用,垫毡5的下端设置有衔铁8,且衔铁8的下端连接有缓冲弹簧7,缓冲弹簧7的下端连接有铁芯61,且铁芯61的两侧包裹有电磁线圈6,衔铁8的两端固定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右侧连接有滑块18,且设置在电磁线圈6断电后,滑块18最高点低于滑杆19的最高端,滑块18的内部套装有滑杆19,压力弹簧11的下端固定有动触桥13,且动触桥13的下侧设置有竖撑杆22,动触桥13的下端固定有动触点14,且动触点14设置在动触桥13的左右两侧,且动触点14与下侧的静触点10上下对应,动触桥13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板20,且通孔板20的下端固定有横撑杆21,且横撑杆21的下端固定有竖撑杆22,且通孔板20设置为左右对应的两个,且在通孔板20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且动触桥13穿过通孔并与通孔板20固定,竖撑杆22的外围套装有触点弹簧15,且触点弹簧15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块16,且连接块16的上端凸起与竖撑杆22固定连接,且连接块16的下端与衔铁8固定连接,且衔铁8下端左右两侧置于垫毡5上,灭弧罩12的下端与静触桥9连接固定,且静触桥9的外端固定在壳体2的内壁,且静触桥9设置为关于动凸块3左右对称,且动凸块3的下端与连接块16上端凸起的两侧固定连接,滑块18设置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滑杆19为圆柱杆,且滑块18的内径与滑杆19的外径相匹配,使得滑块18在滑杆19的表面贴合滑动,且滑块18与滑杆19设置为关于衔铁8左右对称。在使用该接触器吸合结构时,当电磁线圈6通电时,铁芯61得电生磁,吸引衔铁8向下动作,衔铁8通过连接块16带动动触桥13下端的动触点14向下动作,进而与静触点10接触,使得上接线端1与下接线端4的导线接通,在衔铁8向下动作的同时,衔铁8通过连接杆17带动两侧滑块18在滑杆19表面向下滑动,起到对缓冲弹簧7压缩动作的稳定作用,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包括壳体(2)和灭弧罩(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线端(1),且上接线端(1)的下侧设置有动凸块(3),所述动凸块(3)的下侧设置有下接线端(4),所述灭弧罩(12)的下侧设置有压力弹簧(11),且压力弹簧(11)的下侧设置有静触点(10),所述静触点(10)的下端设置有静触桥(9),且静触桥(9)的下侧设置有垫毡(5),所述垫毡(5)的下端设置有衔铁(8),且衔铁(8)的下端连接有缓冲弹簧(7),所述缓冲弹簧(7)的下端连接有铁芯(61),且铁芯(61)的两侧包裹有电磁线圈(6),所述衔铁(8)的两端固定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右侧连接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的内部套装有滑杆(19),所述压力弹簧(11)的下端固定有动触桥(13),且动触桥(13)的下侧设置有竖撑杆(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包括壳体(2)和灭弧罩(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上端设置有上接线端(1),且上接线端(1)的下侧设置有动凸块(3),所述动凸块(3)的下侧设置有下接线端(4),所述灭弧罩(12)的下侧设置有压力弹簧(11),且压力弹簧(11)的下侧设置有静触点(10),所述静触点(10)的下端设置有静触桥(9),且静触桥(9)的下侧设置有垫毡(5),所述垫毡(5)的下端设置有衔铁(8),且衔铁(8)的下端连接有缓冲弹簧(7),所述缓冲弹簧(7)的下端连接有铁芯(61),且铁芯(61)的两侧包裹有电磁线圈(6),所述衔铁(8)的两端固定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右侧连接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的内部套装有滑杆(19),所述压力弹簧(11)的下端固定有动触桥(13),且动触桥(13)的下侧设置有竖撑杆(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13)的下端固定有动触点(14),且动触点(14)设置在动触桥(13)的左右两侧,且动触点(14)与下侧的静触点(10)上下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吸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13)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盛宝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