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59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涉及RFID电子标签技术领域。该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包括下盖,所述下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腕带,下盖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腕带,下盖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RFID电子标签,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GPS定位芯片,下盖的顶部开设有卡槽。该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通过下盖、凹槽、GPS定位芯片、卡槽、透明上盖和卡块的配合使用,通过下盖和上盖卡接安装,使得RFID电子标签处于下盖的凹槽处,下盖和上盖总的厚度在‑毫米之间,能够减少佩戴时带来的厚重感,提高舒适性,通过下盖和上盖对RFID电子标签起到保护的作用,也方便了拆卸和更换RFID电子标签,使得腕带可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
本技术涉及RFID电子标签
,具体为一种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
技术介绍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可运用RFID电子标签定位系统对监狱、医院、学校等场所的人员进行实时监管,目前,普遍采用给目标对象佩戴腕带式标签以对目标进行智能身份识别,例如,在医院中,通常给新生儿、病人等佩戴腕带式标签,医生或护士可以根据该腕带式标签显示的信息对病人、新生儿进行识别、管理,确保准确用药,快速用药。目前部分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一方面电子标签不便于安装,安装的过程过于复杂,电子标签的放置区域设置的很厚,不方便日常佩戴使用,另一方面部分腕带为一次性产品,只能将腕带扯断才能取下腕带,不能重复使用,而且不具备防拆卸的功能,对一些特殊的病人会私自拆除后,因此会导致不能及时获得病人的信息以及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包括下盖,所述下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腕带,下盖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腕带,下盖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RFID电子标签,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GPS定位芯片,下盖的顶部开设有卡槽,卡槽有四组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腕带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第二腕带的一端转动安装有通槽,第二腕带上套设安装有橡皮圈,橡皮圈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盒,固定盒的内部放置有金属球和铁环,固定盒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铁环的顶部固定安装。优选的,所述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为硅胶,硅胶材质具有柔软、不开裂、使用寿命长和不刺激皮肤等优点,因此使得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的厚度变得更加的薄,能够更好的贴合使用者的皮肤,提高舒适性。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部卡接安装有卡块,下盖的顶部设置有上盖,上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块,卡块有四组且呈矩形阵列分布,上盖与下盖卡接安装,下盖和上盖总的厚度在7-10毫米之间,能够减少佩戴时带来的厚重感,提高舒适性,通过下盖和上盖对RFID电子标签起到保护的作用,也方便了拆卸和更换RFID电子标签,使得腕带可重复利用。优选的,所述卡块和连接柱的外壁均设置有凹槽,通过连接柱的表面凹槽可以卡住金属球14。优选的,所述第二腕带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固定盒的底部开设有孔洞。优选的,所述橡皮圈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通过下盖、凹槽、GPS定位芯片、卡槽、透明上盖和卡块的配合使用,通过下盖和上盖卡接安装,使得RFID电子标签处于下盖的凹槽处,下盖和上盖总的厚度在7-10毫米之间,能够减少佩戴时带来的厚重感,提高舒适性,通过下盖和上盖对RFID电子标签起到保护的作用,也方便了拆卸和更换RFID电子标签,使得腕带可重复利用。(2)、该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通过第一腕带、第二腕带、连接柱、限位孔、通槽、固定盒、金属球、铁环、弹簧和防护盖的配合使用,通过第一腕带上的连接柱穿过限位孔并穿过铁环,使得金属球卡住连接柱的凹槽,从而使腕带固定住,拆卸时通过强力磁铁将金属球和铁环向上吸附,取出连接柱,避免了病人私自拆除腕带的情况发生,也使得腕带可以重复使用,避免了浪费,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为硅胶材质,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厚度为2-3毫米,硅胶材质具有柔软、不开裂、使用寿命长和不刺激皮肤等优点,因此使得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的厚度变得更加的薄,能够更好的贴合使用者的皮肤,提高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柱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橡皮圈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仰视图的正视图。图中:1下盖、2第一腕带、3第二腕带、4凹槽、5RFID电子标签、6GPS定位芯片、7卡槽、8上盖、9卡块、10连接柱、11限位孔、12通槽、13固定盒、14金属球、15铁环、16弹簧、17防护盖、18橡皮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包括下盖1,下盖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腕带2,下盖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腕带3,下盖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4,凹槽4内放置有RFID电子标签5,凹槽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GPS定位芯片6,下盖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7,卡槽7有四组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腕带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0,第二腕带3的一端转动安装有通槽12,第二腕带3上套设安装有橡皮圈18,橡皮圈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盒13,固定盒13的内部放置有金属球14和铁环15,固定盒13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与铁环15的顶部固定安装。第一腕带2和第二腕带3为硅胶,厚度为2-3毫米,硅胶材质具有柔软、不开裂、使用寿命长和不刺激皮肤等优点,因此使得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的厚度变得更加的薄,能够更好的贴合使用者的皮肤,提高舒适性,卡槽7的内部卡接安装有卡块9,下盖1的顶部设置有上盖8,上盖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块9,卡块9有四组且呈矩形阵列分布,上盖8与下盖1卡接安装,卡块9和连接柱10的外壁均设置有凹槽,通过下盖1、凹槽4、GPS定位芯片6、卡槽7、透明上盖8和卡块9的配合使用,通过下盖1和上盖8卡接安装,使得RFID电子标签5处于下盖1的凹槽4处,下盖1和上盖8总的厚度在7-10毫米之间,能够减少佩戴时带来的厚重感,提高舒适性,通过下盖1和上盖8对RFID电子标签5起到保护的作用,也方便了拆卸和更换RFID电子标签5,使得腕带可重复利用,第二腕带3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11,限位孔11的设置可以通过佩戴人的手腕粗细来选择限位孔11的位置,固定盒13的底部开设有孔洞,橡皮圈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盖17,通过佩戴人的手腕尺寸,调整第一腕带2上的连接柱10穿过第二腕带3上限位孔11的位置,通过将连接柱10穿过金属球14上方的铁环15,使得金属球14卡住连接柱10的表面凹槽,拆卸时通过强力磁铁将金属球14和铁环15向上吸附,取出连接柱10,避免了病人私自拆除腕带的情况发生,也使得腕带可以重复使用,避免了浪费,第一腕带2和第二腕带3为硅胶材质,第一腕带2和第二腕带3厚度为2-3毫米,硅胶材质具有柔软、不开裂、使用寿命长和不刺激皮肤等优点,因此使得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的厚度变得更加的薄,能够更好的贴合使用者的皮肤,提高舒适性。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RFID电子标签5放置在凹槽内,通过上盖8上的卡块9使下盖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包括下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腕带(2),下盖(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腕带(3),下盖(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4),凹槽(4)内放置有RFID电子标签(5),凹槽(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GPS定位芯片(6),下盖(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7),卡槽(7)有四组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腕带(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0),第二腕带(3)的一端转动安装有通槽(12),第二腕带(3)上套设安装有橡皮圈(18),橡皮圈(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盒(13),固定盒(13)的内部放置有金属球(14)和铁环(15),固定盒(13)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与铁环(15)的顶部固定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包括下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腕带(2),下盖(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腕带(3),下盖(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4),凹槽(4)内放置有RFID电子标签(5),凹槽(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GPS定位芯片(6),下盖(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7),卡槽(7)有四组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腕带(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0),第二腕带(3)的一端转动安装有通槽(12),第二腕带(3)上套设安装有橡皮圈(18),橡皮圈(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盒(13),固定盒(13)的内部放置有金属球(14)和铁环(15),固定盒(13)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与铁环(15)的顶部固定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腕带式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欣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