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37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体温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包括壳体、手柄、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电源开关、控制按键、测温按钮、蜂鸣器以及充电接口,手柄竖直的设置于壳体的下端部,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壳体的前端部,液晶显示屏设置于壳体的后端部,电源开关和控制按键设置于壳体的侧壁上,测温按钮设有手柄的内侧壁的上端部,壳体的侧壁凹设有多个透音孔,蜂鸣器位于透音孔的内设置,充电接口设置于手柄的下端壁上,壳体内设有主控芯片、可充电电池、存储模块、无线WiFi通信模块以及GPRS通信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实时收集体温测量数据,通过互联网上传云端服务器存储,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
本技术涉及体温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大多采用玻璃体温计测量体温,它可使随体温升高的水银柱保持原有位置,便于使用者随时观测。由于玻璃的结构比较致密,水银的性能非常稳定,所以玻璃体温计具有示值准确、稳定性高的特点,还有价格低廉、不用外接电源的优点,深受人们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的信赖。然而,玻璃体温计的缺陷也比较明显,易破碎,存在水银污染的可能,测量时间比较长,对急重病患者、老人、婴幼儿等使用不方便,读数比较费事等,并且测完后的数据用户一般会看一眼就结束了,或者是手动记录,然后给医师看,不能够自动存储远程查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旨在解决现有的玻璃体温计读数比较费事,有水银泄漏风险,测量数据记录难,不够智能化,不能够联网实时将测量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存储远程查看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包括壳体、手柄、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电源开关、控制按键、测温按钮、蜂鸣器以及充电接口,所述手柄竖直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部,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所述液晶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端部,所述电源开关和控制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测温按钮设有所述手柄的内侧壁的上端部,所述壳体的侧壁凹设有多个透音孔,所述蜂鸣器位于所述透音孔的内设置,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手柄的下端壁上,所述壳体内设有主控芯片以及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池、存储模块、无线WiFi通信模块以及GPRS通信模块,且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电源开关、控制按键、测温按钮、蜂鸣器以及充电接口均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控芯片采用RJM8L151芯片。进一步地,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采用MLX90614红外测温传感器。进一步地,还包括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上方,且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电电池采用聚合物锂电池,且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容量大小为1200mAh。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后端部的外周壁包裹有一防滑硅胶层。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口采用MicroUSB充电接口。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和手柄均采用ABS塑料材质形成。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手柄竖直的设置于壳体的下端部,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壳体的前端部,液晶显示屏设置于壳体的后端部,电源开关和控制按键设置于壳体的侧壁上,测温按钮设有手柄的内侧壁的上端部,壳体的侧壁凹设有多个透音孔,蜂鸣器位于透音孔的内设置,充电接口设置于手柄的下端壁上,壳体内设有主控芯片以及分别与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池、存储模块、无线WiFi通信模块以及GPRS通信模块,且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电源开关、控制按键、测温按钮、蜂鸣器以及充电接口均分别与主控芯片电连接,从而使得体温计可通过无线WiFi或GPRS连接到互联网,实现与云端健康管理平台数据传输,体温数据直接上传云端服务器,永久保存,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统计、筛选,且可远程查看监测和管理,进行健康预警,提高效率,有效解决测量数据记录难、分类难、保存难的问题,且结构简单,体积轻巧,方便携带,能够实时收集体温测量数据,上传云端服务器,适合疫情监管及个人使用,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包括壳体101、手柄102、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103、液晶显示屏104、电源开关105、控制按键106、测温按钮107、蜂鸣器(未图示)以及充电接口(未图示),所述手柄102竖直的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下端部,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103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前端部,所述液晶显示屏104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后端部,所述电源开关105和控制按键106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侧壁上,所述测温按钮107设有所述手柄102的内侧壁的上端部,所述壳体101的侧壁凹设有多个透音孔1011,所述蜂鸣器位于所述透音孔1011的内设置,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手柄102的下端壁上,所述壳体101内设有主控芯片以及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池、存储模块、无线WiFi通信模块以及GPRS通信模块,且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103、液晶显示屏104、电源开关105、控制按键106、测温按钮107、蜂鸣器以及充电接口均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具体地,所述主控芯片采用RJM8L151芯片。具体地,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103采用MLX90614红外测温传感器。具体地,还包括红外测距传感器108,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108设置于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103的上方,且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108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具体地,所述可充电电池采用聚合物锂电池,且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容量大小为1200mAh。具体地,所述手柄102的后端部的外周壁包裹有一防滑硅胶层1021。具体地,所述充电接口采用MicroUSB充电接口。具体地,所述壳体101和手柄102均采用ABS塑料材质形成。具体地,本技术通过手柄竖直的设置于壳体的下端部,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壳体的前端部,液晶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手柄、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电源开关、控制按键、测温按钮、蜂鸣器以及充电接口,所述手柄竖直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部,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所述液晶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端部,所述电源开关和控制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测温按钮设有所述手柄的内侧壁的上端部,所述壳体的侧壁凹设有多个透音孔,所述蜂鸣器位于所述透音孔的内设置,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手柄的下端壁上,所述壳体内设有主控芯片以及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池、存储模块、无线WiFi通信模块以及GPRS通信模块,且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电源开关、控制按键、测温按钮、蜂鸣器以及充电接口均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手柄、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电源开关、控制按键、测温按钮、蜂鸣器以及充电接口,所述手柄竖直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部,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所述液晶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端部,所述电源开关和控制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测温按钮设有所述手柄的内侧壁的上端部,所述壳体的侧壁凹设有多个透音孔,所述蜂鸣器位于所述透音孔的内设置,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手柄的下端壁上,所述壳体内设有主控芯片以及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池、存储模块、无线WiFi通信模块以及GPRS通信模块,且所述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电源开关、控制按键、测温按钮、蜂鸣器以及充电接口均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智能联网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采用RJM8L151芯片。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振达
申请(专利权)人:大医精诚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