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双尾炒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16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5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头双尾炒炉,涉及厨具用品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炉体、两个炉膛以及两个尾撑,每个所述炉膛内均设置有炉头,所述炉膛的上端面滚动嵌设有若干用于供炒锅抵触的滚珠,若干所述滚珠沿炉膛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通过设置滚珠,将炒锅与炉膛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大幅度降低了炒锅与炉膛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炒锅的底壁出现划伤的情况,进而提高炒炉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双尾炒炉
本申请涉及厨具用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头双尾炒炉。
技术介绍
双头双尾炒炉也是炒炉的一种,是烹调佳肴必备的设备。按产品性能可分为燃气型双头双尾炒炉和电磁型双头双尾炒炉,广泛应用于酒楼、食堂等。公告号为CN20657256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头双尾小炒炉,其包括炉体,炉体的底端四角设有支撑腿,炉体的上端面左右两侧镶嵌有炉膛,炉膛内腔中部设有炉头,炉体的后侧面上端设有出烟道,出烟道的上端设有出烟口,出烟道的前侧面设有摇摆水龙头,摇摆水龙头的进水端与加热室内的水管出水端相连,水管与水阀相连,摇摆水龙头的出水正下端设有尾撑,炉体的内腔中部设有风机,炉体的前侧面右侧依次设有风阀、气阀和水阀。当应用上述炒炉烹制菜品时,将炒锅放置在炉膛上,并利用炉头对炒锅的底部进行加热。厨师在烹饪菜品时,需要在炉膛上对炒锅进行晃动,以防止菜品粘锅。但是,对炒锅进行晃动时,炉膛会刮蹭炒锅的底壁,从而使得炒锅的底壁很容易被划伤。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使用稳定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炉膛划伤炒锅底壁,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头双尾炒炉。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头双尾炒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头双尾炒炉,包括炉体、两个炉膛以及两个尾撑,每个所述炉膛内均设置有炉头,所述炉膛的上端面滚动嵌设有若干用于供炒锅抵触的滚珠,若干所述滚珠沿炉膛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滚珠,将炒锅与炉膛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大幅度的降低了炒锅与炉膛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炒锅的底壁出现划伤的情况,进而提高炒炉的使用稳定性。同时,此设计还能提高炒锅晃动时的流畅度,使得使用者晃动炒锅时更加省力,从而提高炒炉的使用便利性。可选的,所述炉膛内设置有镂空状的内篦,所述内篦用于供炒锅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内篦,并利用内篦和炉膛共同对炒锅进行支撑。既能降低炉膛的承载负担,又能避免炒锅过度抵紧滚珠而造成滚珠损坏,从而延长炉膛和滚珠的使用寿命。同时,当使用口径较小的炒锅时,将炒锅放置在内篦上,随后,即可利用内篦对炒锅进行支撑。此设计,使得炒炉能够适配较小口径的炒锅,进而提高炒炉的使用适配性。可选的,所述内篦呈中部向下凹陷的拱形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内篦能够与炒锅的底壁更加贴合,从而提高内篦对炒锅的支撑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炒炉的使用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内篦与所述炉膛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篦与所述炉膛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内篦进行固定的锁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内篦,使得使用者能够对内篦进行单独清洗或更换。既能提高清洗便利性,又能降低维修成本,从而提高炒炉的实用性。可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若干挂钩以及若干挂环,所述挂环用于供相应的所述挂钩钩紧,若干所述挂钩均布于所述内篦上,若干所述挂环均布于所述炉膛的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方便锁止与解锁的锁定组件,实现内篦的快速安装与拆卸,从而提高对内篦进行清洗或更换时的工作效率。可选的,所述炉体上连接有两个水龙头,所述水龙头位于相应的所述尾撑的正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桶放在尾撑内,然后打开相应的水龙头,即可通过水桶对清水进行储存。此设计能够方便使用者取水,进而提高炒炉的使用便捷性。可选的,所述炉体上端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一圈炉围,所述炉围上连接有排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炉围,避免炉体上的水渍落在地面上,从而避免后续对地面的清理作业,进而提高炒炉的使用稳定性。当对炉体的上端面进行刷洗时,将脏水桶对准排水管,使得炉体上端面的水渍能够通过排水管排入脏水桶内。从而实现脏水的定点排放,进一步提高炒炉的使用便利性。可选的,所述炉体下端面的四周位置均布有若干带刹车的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万向轮,使得使用者能够利用万向轮带动炉体沿地面快速运动。既能提高对炉体进行搬运时的便利性,又能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实用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滚珠,将炒锅与炉膛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大幅度降低了炒锅与炉膛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炒锅的底壁出现划伤的情况,进而提高炒炉的使用稳定性;2.通过设置内篦,并利用内篦和炉膛共同对炒锅进行支撑,既能降低炉膛的承载负担,又能避免炒锅过度抵紧滚珠而造成滚珠损坏,从而延长炉膛和滚珠的使用寿命;3.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内篦,使得使用者能够对内篦进行单独清洗或更换,既能提高清洗便利性,又能降低维修成本,从而提高炒炉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炉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2、万向轮;3、尾撑;4、水龙头;5、炉膛;6、炉头;7、滚珠;8、内篦;9、锁定组件;91、挂钩;92、挂环;10、炉围;11、排水管;12、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双头双尾炒炉。参照图1,双头双尾炒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下端面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带刹车的万向轮2,以方便炉体1的搬运。炉体1的上端面固定镶嵌有两个上端开口的尾撑3,尾撑3用于供水桶嵌入,以方便使用者的取水。参照图1和图2,炉体1的侧壁连接有两个水龙头4,两个水龙头4与两个尾撑3一一对应,并且水龙头4位于相应的尾撑3的正上方,使得水龙头4流出的清水能够自动落入水桶内。参照图2和图3,炉体1的上端面固定镶嵌有两个圆柱形的炉膛5,每个炉膛5内均设置有炉头6,炉头6的火焰用于对炒锅进行加热。炉膛5的上端面滚动嵌设有若干滚珠7,并且若干滚珠7沿炉膛5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滚珠7用于供炒锅的底壁抵触,以降低炉膛5与炒锅的摩擦力。参照图2和图3,炉膛5内水平设置有镂空状的内篦8,内篦8用于供炒锅抵触,从而为炒锅提供支撑力。同时,尺寸较小的炒锅也能够放在内篦8上,以提高炒炉的适配性。内篦8呈中部向下凹陷的拱形状设置,以提高内篦8与炒锅的贴合度。参照图2和图3,内篦8与炉膛5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内篦8的单独清洗或维修。同时,内篦8与炉膛5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内篦8进行固定的锁定组件9。锁定组件9包括若干固定连接在内篦8的侧壁上的挂钩91,并且若干挂钩91沿内篦8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参照图2和图3,锁定组件9还包括于挂钩91等量的挂环92,若干挂环92固定连接在炉膛5的内壁。若干挂环92与若干挂钩91一一对应,并且挂环92用于供相应的挂钩91钩紧。当若干挂钩91分别钩住相应的挂环92时,即可实现内篦8的装配。参照图1和图2,炉体1上端面的边缘位置一体成型有一圈炉围10,两个尾撑3和两个炉膛5均位置炉围10内。炉围1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1,排水管11贯穿炉围10并与炉围10的内部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头双尾炒炉,包括炉体(1)、两个炉膛(5)以及两个尾撑(3),每个所述炉膛(5)内均设置有炉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5)的上端面滚动嵌设有若干用于供炒锅抵触的滚珠(7),若干所述滚珠(7)沿炉膛(5)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双尾炒炉,包括炉体(1)、两个炉膛(5)以及两个尾撑(3),每个所述炉膛(5)内均设置有炉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5)的上端面滚动嵌设有若干用于供炒锅抵触的滚珠(7),若干所述滚珠(7)沿炉膛(5)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双尾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5)内设置有镂空状的内篦(8),所述内篦(8)用于供炒锅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头双尾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篦(8)呈中部向下凹陷的拱形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头双尾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篦(8)与所述炉膛(5)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篦(8)与所述炉膛(5)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内篦(8)进行固定的锁定组件(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宏岐张巧峰张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聚龙德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