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剪力墙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结构剪力墙构件。
技术介绍
目前,钢结构住宅体系主要有钢框架体系、钢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体系等。上述体系钢柱多为方矩形,形成室内凸角,而且用钢量较大。传统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需要现场大量人工,而且施工中木材应用较多,废水、扬尘等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要求。装配式的混凝土PC构件自重大,运输成本高,总体造价较高。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现场浇筑混凝土,有湿作业,降低了装配率。因此,开发一种具有布局灵活,充分发挥钢结构轻质高强、工业化程度高、承载力强的钢结构剪力墙,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建筑体系中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力墙构件,具有工业化程度高、布局灵活、承载力强、结构强度高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剪力墙构件,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通过钢板和/或钢结构单元连接形成,包括腹板、侧部翼缘和中部翼缘,所述腹板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侧部翼缘,形成H型结构;所述中部翼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通过钢板(140)和/或钢结构单元连接形成,包括腹板(110)、侧部翼缘(120)和中部翼缘(130),所述腹板(110)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侧部翼缘(120),形成H型结构;所述中部翼缘(130)位于所述腹板(110)的两侧,且与所述侧部翼缘(120)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通过钢板(140)和/或钢结构单元连接形成,包括腹板(110)、侧部翼缘(120)和中部翼缘(130),所述腹板(110)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侧部翼缘(120),形成H型结构;所述中部翼缘(130)位于所述腹板(110)的两侧,且与所述侧部翼缘(120)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通过一个H型钢结构单元(150)和至少一个T型钢结构单元(160)连接形成;其中,所述H型钢结构单元(150)的H型钢腹板(151)和所述T型钢结构单元(160)的T型钢腹板(161)形成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的腹板(110),位于最外侧的所述T型钢结构单元(160)的T型钢翼缘(162)或所述H型钢结构单元(150)的H型钢翼缘(152)形成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的侧部翼缘(120),位于内侧的所述T型钢结构单元(160)的T型钢翼缘(162)或所述H型钢结构单元(150)的H型钢翼缘(152)形成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的中部翼缘(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通过至少一块所述钢板(140)和至少两个T型钢结构单元(160)连接形成;其中,所述T型钢结构单元(160)的T型钢腹板(161)形成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的腹板(110),位于最外侧的所述T型钢结构单元(160)的T型钢翼缘(162)或所述钢板(140)形成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的侧部翼缘(120),位于内侧的所述T型钢结构单元(160)的T型钢翼缘(162)或所述钢板(140)形成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的中部翼缘(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通过至少三块所述钢板(140)和至少一个T型钢结构单元(160)连接形成;其中,所述T型钢结构单元(160)的T型钢腹板(161)和至少一块所述钢板(140)形成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的腹板(110),位于最外侧的所述T型钢结构单元(160)的T型钢翼缘(162)或所述钢板(140)形成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的侧部翼缘(120),位于内侧的所述T型钢结构单元(160)的T型钢翼缘(162)或所述钢板(140)形成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的中部翼缘(1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通过N块所述钢板(140)和N+1个H型钢结构单元(150)连接形成,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钢板(140)和所述H型钢结构单元(150)的H型钢腹板(151)形成所述钢结构剪力墙构件的腹板(110),位于最外侧的所述H型钢结构单元(150)的H型钢翼缘(152)形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银木,姜民,陈勇敢,刘晓光,李文斌,姜雄,胡立黎,杨政,唐香君,骆贵波,易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