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67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包括遮雨罩,所述遮雨罩的内部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侧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内部的一侧插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水孔内部的另一侧插接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在水箱内设置有出水口和接管口可以通过连接水管对收集的水加以使用,通过在卡套一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将遮雨罩固定在墙体上,在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和垫块,当固定板固定在墙体上时,弹簧的弹力会将垫块紧紧固定在墙体上,使雨水不会顺着墙体渗下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对建筑结构的节能和环保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屋架、梁、板、柱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所谓建筑就是由各种板、梁、柱、墙、基础等建筑构件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功能,并能安全承受建筑物各种正常荷载作用的骨架结构,此外还有用于休闲娱乐的凉亭、走廊等也都属于建筑的范畴,建筑结构构成了城市的框架。目前用于阳台或者窗户的遮雨罩(也称雨搭)多是简单的铁皮加上钢架焊接而成的,这种结构使用寿命短,雨水容易顺着墙体向下流,而且缺乏对雨水的收集并加以利用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具有收集雨水便于利用、雨水不会顺着墙体流入窗户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包括遮雨罩,所述遮雨罩的内部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侧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内部的一侧插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水孔内部的另一侧插接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遮雨罩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卡套一,所述卡套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天在遮雨罩设置有集水槽对雨水进行收集,收集的雨水通过导水槽流入遮雨罩内部的进水孔,并通过进水孔内部插接的出水管将收集的雨水导入水箱内进行储存,通过在遮雨罩的一端设置有卡套一,便于对遮雨罩进行拆卸和安装,通过在卡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将遮雨罩固定在墙体上,在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垫块,当固定板固定在墙体上时,弹簧的弹力会将垫块紧紧固定在墙体上,使雨水不会顺着墙体渗下去,在下方还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为可以吸收水的材料制成,保证雨水完全不会渗入阳台或窗户内。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数量为四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和螺杆将水箱固定在遮雨罩的下方,使水箱不会占用太大空间。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槽和出水管的数量均为若干个,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导水槽和出水管保证在下雨的时候能够顺着进水孔进入水箱内,出水管可在水箱内装满时将雨水直接顺着出水管排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套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雨板,所述卡套一下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套二,所述卡套二的一侧与遮雨罩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杆和横杆可以提高遮雨罩的稳定性,卡套二便于对遮雨罩安装和拆卸。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内部插接有接管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出水口和接管口可以通过连接水管对收集的水加以使用,用于浇灌阳台上的花草等等。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若干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加强筋可保证遮雨罩的承重能力,使遮雨罩的使用时间更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固定板和卡套一将遮雨罩固定在窗户或者阳台上方的墙体,在遮雨罩设置有集水槽对雨水进行收集,收集的雨水通过导水槽流入遮雨罩内部的进水孔,并通过进水孔内部插接的出水管将收集的雨水导入水箱内进行储存,通过在水箱内设置有出水口和接管口可以通过连接水管对收集的水加以使用,用于浇灌阳台上的花草等等,通过在遮雨罩的一端设置有卡套一,便于对遮雨罩进行拆卸和安装,通过在卡套一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将遮雨罩固定在墙体上,在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和垫块,当固定板固定在墙体上时,弹簧的弹力会将垫块紧紧固定在墙体上,使雨水不会顺着墙体渗下去,在下方还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为可以吸收水的材料制成,保证雨水完全不会渗入阳台或窗户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遮雨罩;2、集水槽;3、导水槽;4、进水孔;5、出水管;6、集水管;7、水箱;8、螺杆;9、卡套一;10、固定板;11、凹槽;12、弹簧;13、垫块;14、密封板;15、挡块;16、安装孔;17、导雨板;18、竖杆;19、横杆;20、卡套二;21、出水口;22、接管口;23、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包括遮雨罩1,遮雨罩1的内部开设有集水槽2,集水槽2的一侧开设有导水槽3,导水槽3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4,进水孔4内部的一侧插接有出水管5。出水管5可在水箱7装满时向外排水,导水槽3和出水管5的数量均为若干个,固定板10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16,安装孔16可将整体固定在墙体上,进水孔4内部的另一侧插接有集水管6,集水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7,水箱7对雨水进行储存,水箱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21,出水口21的内部插接有接管口22,通过接管口22可以对雨水进行使用,水箱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杆8,螺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15,通过螺杆8和挡块15可将水箱7固定在遮雨罩1的下方,挡块15的数量为四个,遮雨罩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卡套一9,卡套一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雨板17,卡套一9下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18,竖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19,横杆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23,加强筋23可以提高遮雨罩1的强度,加强筋23的数量为若干个,横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套二20,卡套二20的一侧与遮雨罩1活动连接,卡套一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2,弹簧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块13,通过弹簧12和垫块13可以防止雨水向下渗入窗户内,凹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4。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将遮雨罩1固定在窗户或者阳台上方的墙体,在遮雨罩1设置有集水槽2对雨水进行收集,收集的雨水通过导水槽3流入遮雨罩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包括遮雨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罩(1)的内部开设有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的一侧开设有导水槽(3),所述导水槽(3)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4),所述进水孔(4)内部的一侧插接有出水管(5),所述进水孔(4)内部的另一侧插接有集水管(6),所述集水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7),所述水箱(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杆(8),所述遮雨罩(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卡套一(9),所述卡套一(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块(13),所述凹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包括遮雨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罩(1)的内部开设有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的一侧开设有导水槽(3),所述导水槽(3)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4),所述进水孔(4)内部的一侧插接有出水管(5),所述进水孔(4)内部的另一侧插接有集水管(6),所述集水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7),所述水箱(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杆(8),所述遮雨罩(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卡套一(9),所述卡套一(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块(13),所述凹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15),所述挡块(15)的数量为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仙友姜连和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天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