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867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下端的一侧安装有刮板,刮板的两侧安装有挡板,装置主体的上端安装有水泵,水泵的下端贯穿有圆盘,水泵的上端贯穿有管道,管道远离水泵的一端贯通有集水架,设置有伸缩管,手动将伸缩管呈垂直滑动,伸缩管于出水管内部呈垂直嵌套,可通过伸缩管带动固定盘向上移动,进而能够避免圆盘在吸附时清扫刷与地面接触,且手动将伸缩架嵌入于装置主体的下端,当需要对地面清扫时,手动将阀门开启,积水通过出水管进入伸缩管的内部,进而能够通过固定盘流动至清扫刷的上端,从而能够方便清扫刷对地面清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施工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会有很多的深坑,在各种深坑中会形成积水,需要施工去积水;关于除积水装置,经检索发现,有一篇专利号为CN201821650730.6一种房屋建筑施工除积水环保装置,该种房屋建筑施工除积水环保装置,通过可以排出积水且对房屋进行除湿,对于积水进行二次利用,节省了水资源,操作简单;其仍存在不足之处:地面在堆积积水时,同样易堆积杂质,而该种除积水装置在对积水收集时,无法对积水内部杂质过滤,导致除湿器在使用积水时内部易堵塞杂质,且在地面积水收集后,不方便对地面进行清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背景中除积水装置不方便对地面进行清扫,未将收集积水进行过滤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下端的一侧安装有刮板,所述刮板的两侧安装有挡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下端贯穿有圆盘,所述水泵的上端贯穿有管道,所述管道远离水泵的一端贯通有集水架,所述集水架内部的两侧嵌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贯通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活动嵌套连接有过滤层,所述集水架的下端贯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下端伸缩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下方的内侧旋转有阀门,所述伸缩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下端贯通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下端贯通有清扫刷,所述固定盘上端的两侧安装有伸缩架。优选的,所述固定盘的内部呈中空状设置,所述固定盘通过伸缩管与集水架贯通,且贯穿孔内部直径为0.1-0.35cm。优选的,所述贯穿孔设置有多个于清扫刷的上端,所述清扫刷设置于装置主体的下端,伸缩架呈两段套接设置,且装置主体的下端嵌入有与伸缩架上端相匹配凹槽。优选的,所述伸缩管贯穿并延伸至装置主体的下端,所述伸缩管呈“T”状设置,且伸缩管设置于圆盘的中间。优选的,所述卡槽呈垂直排布有两组,所述滑槽与卡槽呈垂直贯通,且过滤层通过滑槽与集水架活动嵌套,并过滤层为活性炭过滤层。优选的,所述水泵通过电源线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圆盘设置于装置主体下端的两侧,且圆盘呈倒置漏斗状设置。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旋转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刮板设置于圆盘的一侧,且圆盘下端与刮板的下端间隔2-4c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设置有圆盘,通过手动将装置主体推动,并水泵带动圆盘对房屋建筑积水进行吸附,刮板对地面积水进行刮取,使得积水能够通过水泵和管道带动进水集水架的内部,通过集水架内部过滤层能够方便对积水进行过滤,从而使得该种装置能够方便将积水回收;2、该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设置有伸缩管,手动将伸缩管呈垂直滑动,伸缩管于出水管内部呈垂直嵌套,可通过伸缩管带动固定盘向上移动,进而能够避免圆盘在吸附时清扫刷与地面接触,且手动将伸缩架嵌入于装置主体的下端,当需要对地面清扫时,手动将阀门开启,积水通过出水管进入伸缩管的内部,进而能够通过固定盘流动至清扫刷的上端,从而能够方便清扫刷对地面清扫,进而能够方便将积水二次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刮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集水架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出水管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中:1-装置主体,101-刮板,102-挡板,2-水泵,201-圆盘,202-管道,3-集水架,301-滑槽,302-卡槽,303-过滤层,4-出水管,401-伸缩管,402-阀门,5-固定盘,501-贯穿孔,502-清扫刷,503-伸缩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下端的一侧安装有刮板101,刮板101的两侧安装有挡板102;装置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水泵2,水泵2的下端贯穿有圆盘201,水泵2的上端贯穿有管道202,管道202远离水泵2的一端贯通有集水架3,集水架3内部的两侧嵌入有滑槽301,滑槽301的内侧贯通有卡槽302,卡槽302的内部活动嵌套连接有过滤层303,集水架3的下端贯通有出水管4,出水管4的下端伸缩有伸缩管401,伸缩管401下方的内侧旋转有阀门402,伸缩管401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固定盘5,固定盘5的下端贯通有贯穿孔501,贯穿孔501的下端贯通有清扫刷502,固定盘5上端的两侧安装有伸缩架50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盘5的内部呈中空状设置,固定盘5通过伸缩管401与集水架3贯通,且贯穿孔501内部直径为0.1-0.35cm,通过设置有固定盘5,当需要对地面清扫时,手动将阀门402开启,积水通过出水管4进入伸缩管401的内部,进而能够通过固定盘5流动至清扫刷502的上端,从而能够方便清扫刷502对地面清扫,进而能够方便将积水二次循环利用。在本实施例中:贯穿孔501设置有多个于清扫刷502的上端,清扫刷502设置于装置主体1的下端,伸缩架503呈两段套接设置,且装置主体1的下端嵌入有与伸缩架503上端相匹配凹槽,设置有伸缩管401,手动将伸缩管401呈垂直滑动,伸缩管401于出水管4内部呈垂直嵌套,可通过伸缩管401带动固定盘5向上移动,进而能够避免圆盘201在吸附时清扫刷502与地面接触,且手动将伸缩架503嵌入于装置主体1的下端。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管401贯穿并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下端,伸缩管401呈“T”状设置,且伸缩管401设置于圆盘201的中间,设置有圆盘201,通过手动将装置主体1推动,并水泵2带动圆盘201对房屋建筑积水进行吸附,刮板101对地面积水进行刮取,使得积水能够通过水泵2和管道202带动进水集水架的内部,通过集水架3内部过滤层303能够方便对积水进行过滤,从而使得该种装置能够方便将积水回收。在本实施例中:卡槽302呈垂直排布有两组,滑槽301与卡槽302呈垂直贯通,且过滤层303通过滑槽301与集水架3活动嵌套,并过滤层303为活性炭过滤层,通过设置有卡槽302,使得可通过卡槽302方便集水架3对过滤层303进行嵌套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水泵2通过电源线与电源电性连接,圆盘201设置于装置主体1下端的两侧,且圆盘201呈倒置漏斗状设置,通过设置有水泵2,使得可通过水泵2带动地面积水进入集水架3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下端的一侧安装有刮板(101),所述刮板(101)的两侧安装有挡板(102);/n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水泵(2),所述水泵(2)的下端贯穿有圆盘(201),所述水泵(2)的上端贯穿有管道(202),所述管道(202)远离水泵(2)的一端贯通有集水架(3),所述集水架(3)内部的两侧嵌入有滑槽(301),所述滑槽(301)的内侧贯通有卡槽(302),所述卡槽(302)的内部活动嵌套连接有过滤层(303),所述集水架(3)的下端贯通有出水管(4);/n所述出水管(4)的下端伸缩有伸缩管(401),所述伸缩管(401)下方的内侧旋转有阀门(402),所述伸缩管(401)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固定盘(5),所述固定盘(5)的下端贯通有贯穿孔(501),所述贯穿孔(501)的下端贯通有清扫刷(502),所述固定盘(5)上端的两侧安装有伸缩架(5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下端的一侧安装有刮板(101),所述刮板(101)的两侧安装有挡板(102);
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水泵(2),所述水泵(2)的下端贯穿有圆盘(201),所述水泵(2)的上端贯穿有管道(202),所述管道(202)远离水泵(2)的一端贯通有集水架(3),所述集水架(3)内部的两侧嵌入有滑槽(301),所述滑槽(301)的内侧贯通有卡槽(302),所述卡槽(302)的内部活动嵌套连接有过滤层(303),所述集水架(3)的下端贯通有出水管(4);
所述出水管(4)的下端伸缩有伸缩管(401),所述伸缩管(401)下方的内侧旋转有阀门(402),所述伸缩管(401)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固定盘(5),所述固定盘(5)的下端贯通有贯穿孔(501),所述贯穿孔(501)的下端贯通有清扫刷(502),所述固定盘(5)上端的两侧安装有伸缩架(5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建筑除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5)的内部呈中空状设置,所述固定盘(5)通过伸缩管(401)与集水架(3)贯通,且贯穿孔(501)内部直径为0.1-0.3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建筑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帝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