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62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其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边缘为立柱,立柱上端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上盖层;立柱上设置有若干朝向下方的限位扣,立柱间设置有隔网,固定框内设置有种植袋,种植袋边缘邻近立柱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厚条,加厚条的外侧设置有与限位扣配合的连接环;种植袋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粘接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模袋中的土壤和营养容易流失的问题,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绿化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
本技术涉及河流生态维护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护坡防护方法中,护坡一般是受支撑和加固的。常用的方式有重力式挡土墙、支墩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等。这些传统方法只注重直接和快速的效果,而忽略了对环境的破坏。护坡开挖后,护坡体原有的结构被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受到影响。模袋护坡技术作为生态护坡型技术中的新潮流,解决了传统护坡的诸多问题,现有模袋护坡结构中通常在袋体和固定的外框上开设有若干孔槽,以保证袋体内绿植的生长,但这一方法容易导致模袋中的土壤和营养在流水冲刷下流失;另外,为保证模袋内的土壤不从模袋上方流失,通常还会在膜袋上方设置遮挡结构,导致整体结构复杂,且不利于模袋中的植物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模袋中的土壤和营养容易流失的问题的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其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边缘为立柱,立柱上端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上盖层;立柱上设置有若干朝向下方的限位扣,立柱间设置有隔网,固定框内设置有种植袋,种植袋边缘邻近立柱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厚条,加厚条的外侧设置有与限位扣配合的连接环;种植袋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粘接带;种植袋内设置有填充物,填充物包括若干组相互叠合的微生物层和覆土层,每组微生物层均位于覆土层下方。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通过设置在固定框上设置可拆卸的上盖层,避免现有模袋结构中固定的上部遮挡结构影响植物生长的问题;通过设置限位扣和连接环配合,用于固定种植袋的竖向位置,避免种植袋在放入固定框中时褶皱,导致袋中添加填充物时分布不均,及对固定框中未能充分填充,导致空间浪费,并且起到固定种植袋与固定框相对位置的作用,以方便施工;通过设置加厚条,使种植袋沿立柱方向能保持整体伸展,便于添加填充物。通过设置粘接带,当初步添加完填充物时,先通过粘接带封闭种植袋,使绿植能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生根,以保证其成活率;当生根完毕后,再拉开粘接带,即可使绿植正常发育;相对于传统模袋结构,能显著提高绿植成活率,提高绿化效果,节约成本。通过设置微生物层,能够利用其中添加的微生物,激活本土微生物,优化菌群结构使土壤经由碳转换形成微生物自适应环境,使原生菌种的激活,并借由水循环自然溢出菌群可重新优化构建水生态系统,产生专用酶物质针对杀灭绿藻,分解转化有机物,使COD、氨、氮、总磷等指标降低,使水体恢复自净化功能,平衡水生态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方案提供的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承接板与种植袋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3为拉力线与种植袋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4为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河道护坡结构的俯视图。图6为安装上盖层后的俯视图。其中,1、固定框,11、立柱,12、隔网,13、限位扣,14、安装柱,15、固定孔,16、上盖层,2、种植袋,21、加厚条,22、连接环,23、粘接带,24、定位杆,25、拉力线,3、填充物,31、承接板,32、抵接缘,33、微生物层,34、覆土层,35、回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其为本方案提供的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包括固定框1,固定框1边缘为立柱11,立柱11上端设置有安装柱14,安装柱14上可拆卸的套设有上盖层16,上盖层16为限位网,限位网可为渔网类结构,以节省成本。立柱11上设置有若干朝向下方的限位扣13,立柱11间设置有隔网12,隔网12的网孔呈菱形纹格,如图4所示。固定框1内设置有种植袋2,种植袋2为透水材料的编织袋,可选的,种植袋2为PET聚酯材料,以利用其耐冻抗老化,抗冲刷的特性,保护边坡的生态完整性,弥补现浇混凝土护坡的不足。以保证种植袋2中的土壤和营养不会被流水冲刷流失。种植袋2边缘邻近立柱11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厚条21,加厚条21材质与种植袋2相同,加厚条21的外侧设置有与限位扣13配合的连接环22,通过连接环22与加厚条21配合,以固定种植袋2和固定框1的相对位置,方便向种植袋2中加入填充物3;种植袋2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粘接带23,当添加填充物3完毕时,通过临时将种植袋2上端两侧的粘接带23封闭,以绿植能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生根,以保证其成活率;当生根完毕后,再拉开粘接带23,即可使绿植正常发育。种植袋2内设置有填充物3,填充物3包括若干组相互叠合的微生物层33和覆土层34,每组微生物层33均位于覆土层34下方。微生物层为ETS复合菌群,通过ETS复合菌群在覆土层34进行土壤改良,使土壤可以为植物的生长和萌发创造有机条件,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使植物能够更好地生长。优选的,种植袋2顶部设置有回填层35。回填层35为植生土,以便绿植生长,同时保证种植袋2内的夯实度。进一步地,固定框1呈台形结构,固定框1的横截面呈梯形,以增加绿植的种植面积。可选的,填充物3包括设置于种植袋2底面上的承接板31,所述微生物层33设置于承接板31上。承接板31底面设置有若干与种植袋2相接的抵接缘32。可选的,立柱11下端邻近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孔15,固定孔15上安装有定位杆24,连接环22穿过并绑扎于定位杆24上。通过定位杆24,以便更快速的固定种植袋2相对于固定框1的位置,如图5所示。可选的,种植袋2侧壁上与微生物层33高度相同的位置处穿设有拉力线25,拉力线25为钢线,同样起到防止袋身在加入填充物3过程中变形的作用。下面上本方案提供的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的工作流程说明:S1、将固定框1放置于目标位置,然后将种植袋2摊开,并将承接板31放入,压住种植袋2的底面,如图2所示。S2、从下向上拉起种植袋2,使各连接环22依次与限位扣13套接。当设置有定位杆24时,在放入种植袋2时,就将连接环22与定位杆24套接,然后再拉起种植袋2过程中,通过定位杆24引导连接环22与限位扣13套接。为保证连接稳定性,将其绑扎固定。S3、将种植袋2的最上端向上拉直后,取出承接板31,然后依次向其中加入微生物层33和覆土层34。微生物层33和覆土层34各有三层。当设置有拉力线25时,在每次加入微生物层33后,通过拉力线25穿过袋身,如图3所示。S4、在加入完毕覆土层34后,进行夯实,夯实完毕后,再加入回填层35。回填层35应高出固定框1顶部3至5cm。S5、用粘接带23将种植袋2上端封闭,然后通过安装柱14在固定框1上部布置上盖层16。通过布置渔网结构的上盖层16,以防止种植袋2被意外拉开,如图6所示。S6、当经过设定时间后,卸下上盖层16,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边缘为立柱,立柱上端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上盖层;立柱上设置有若干朝向下方的限位扣,立柱间设置有隔网,固定框内设置有种植袋,种植袋边缘邻近立柱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厚条,加厚条的外侧设置有与限位扣配合的连接环;种植袋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粘接带;/n种植袋内设置有填充物,填充物包括若干组相互叠合的微生物层和覆土层,每组微生物层均位于覆土层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边缘为立柱,立柱上端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上盖层;立柱上设置有若干朝向下方的限位扣,立柱间设置有隔网,固定框内设置有种植袋,种植袋边缘邻近立柱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厚条,加厚条的外侧设置有与限位扣配合的连接环;种植袋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粘接带;
种植袋内设置有填充物,填充物包括若干组相互叠合的微生物层和覆土层,每组微生物层均位于覆土层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包括设置于种植袋底面上的承接板,所述微生物层设置于承接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底面设置有若干与种植袋相接的抵接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载体河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祥赵信羱刘长生刘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群祥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TS天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