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棉渣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8533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棉渣分离领域。一种新型棉渣分离装置,包括轴侧带半圆形钉齿(3)的第一摘棉辊(1)、第二摘棉辊(2)、带第一棒状钉齿(5)的第三摘棉辊(4)、输送带(9)、废渣出口(11)、棉絮出口(8)、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10)、漏板(12)、安装在漏板(12)上的可调节长度的第二棒状钉齿(1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把从集棉机收集、压缩成棉毯的棉絮拆解成小块条状棉絮,分离重量大、硬度高的渣球,保护造粒机等后部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棉渣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棉渣分离领域。
技术介绍
工业粒状棉的渣球含量是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在生产工业粒状棉产线中,直接或间接将产出的棉团输送至造粒机,通过造粒机和滚筒筛将产品中的渣球分离。棉团和渣球一同进入造粒机,渣球加速造粒机刀头磨损,并且渣球在运动过程中打碎棉丝,造成纤维长度变短,甚至影响产品后续的使用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产线对渣球分离能力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棉丝和残渣分离的设备,在棉丝造粒之前,对收集的棉团进行预处理。分离出质量大、硬度高的渣球,减少渣球对造粒机和棉纤维的负面影响。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棉渣分离装置,包括轴侧带半圆形钉齿(3)的第一摘棉辊(1)、第二摘棉辊(2)、带第一棒状钉齿(5)的第三摘棉辊(4)、输送带(9)、废渣出口(11)、棉絮出口(8)、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10)、漏板(12)、安装在漏板(12)上的可调节长度的第二棒状钉齿(13),第一摘棉辊(1)和第二摘棉辊(2)水平并排,第一摘棉辊(1)通过皮带连接第一电机(6),第三摘棉辊(4)处于第一摘棉辊(1)和第二摘棉辊(2)下侧,漏板(12)处于第二摘棉辊(2)下侧,第三摘棉辊(4)通过皮带连接第二电机(7),输送带(9)处于漏板(12)下方,第三电机(10)为输送带(9)的动力输入电机,第一摘棉辊(1)、第二摘棉辊(2)、第三摘棉辊(4)、输送带(9)、漏板(12)都处于一个腔体中。半圆形钉齿(3)的直径为40mm,轴向间距50-100mm,第二摘棉辊(2)轴侧为光滑表面,半圆形钉齿(3)与第二摘棉辊(2)的最小距离为2-5mm。第一摘棉辊(1)、第二摘棉辊(2)的两端都安装在轴承上。第一棒状钉齿(5)的长度为200mm,半径为10-20mm,轴向间距为80-100mm,第二棒状钉齿(13)的长度为50-300mm,半径为10-20mm,轴向间距为80-100mm。漏板(12)上有无数直径50-80mm的小孔。第二棒状钉齿(13)为长度为350mm的无帽螺栓,漏板(12)上有与无帽螺栓啮合的螺纹孔。棉絮出口(8)外界环境比腔体内部的压强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把从集棉机收集、压缩成棉毯的棉絮拆解成小块条状棉絮,分离重量大、硬度高的渣球,保护造粒机等后部设备的正常使用。利用较短的半圆形钉齿辊拆解棉毯,再利用较长的棒状钉齿辊撕扯棉团,保护棉纤维不受损伤,产出的小块棉絮便于负压输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摘棉辊和第二摘棉辊位置示意图;图3是第三摘棉辊和漏板位置示意图;其中,1、第一摘棉辊,2、第二摘棉辊,3、半圆形钉齿,4、第三摘棉辊,5、第一棒状钉齿,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棉絮出口,9、输送带,10、第三电机,11、废渣出口,12、漏板,13、第二棒状钉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新型棉渣分离装置,一个上部有棉絮进口(处于第一摘棉辊1和第二摘棉辊2中央的上方)前方有棉絮出口8的腔体,腔体内部前方输送带9出口下方有废渣出口11,腔体内部在棉絮进口(图中未画出)的下方并排安装有第一摘棉辊1和第二摘棉辊,第一电机6通过皮带带动第一摘棉辊1转动,从棉絮进口进入的棉絮在第二摘棉辊2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同时第一摘棉辊1在被动做转动,第一摘棉辊1的轴侧带半圆形钉齿3,半圆形钉齿3的直径为40mm,轴向间距60mm,第二摘棉辊2轴侧为光滑表面,半圆形钉齿3与第二摘棉辊2的最小距离为5mm。第一摘棉辊1上半圆形钉齿3将从棉絮进口进入的棉毯、大块棉团的棉絮拆解成约150mm的棉团,分离较大、较重渣球。腔体内部,第一摘棉辊1和第二摘棉辊2下方有第三摘棉辊4,第三摘棉辊4上的第一棒状钉齿5与漏板12上的第二棒状钉齿13作用(第三摘棉辊4在第二电机7带动下转动),将从上面掉下的棉团再次撕扯成小于100mm的条状棉絮,将条状棉絮中渣球再次分离,漏板12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下,条状棉絮和渣球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漏板12上的小孔进入到漏板12的下部,掉落到输送带9上,输送带9在第三电机10带动下将条状棉絮和渣球输送到棉絮出口8和废渣出口11,棉絮出口8外侧的压强比漏板12的下部的压强更小,因此较轻的条状棉絮被从棉絮出口8吸出腔体外,较重的渣球在重力作用下从废渣出口11排出腔体外侧。第一棒状钉齿5的长度为200mm,半径为15mm,轴向间距为85mm,第二棒状钉齿13的长度为50-300mm,半径为15mm,轴向间距为85mm。漏板12上有无数直径80mm的小孔,第二棒状钉齿13为长度为350mm的无帽螺栓,漏板12上有与无帽螺栓啮合的螺纹孔,第二棒状钉齿13与螺纹孔配合构成可调整显露于漏板12上方长度的结构。在太钢加工厂粒状棉生产线中使用新型棉渣分离设备,成棉中直径大于0.5mm的渣球含量小于1.2%,渣球总含量小于22%,优于未使用棉渣分离设备的生产线。设备使用:造粒机正常使用三年,造粒机刀头磨损量小于5%,造粒机刀头损坏数量小于3%。后部皮带更换周期达2.5年,皮带故障率极低。设备操作:通过调节第三摘棉辊调节棒,可调节撕扯棉絮大小,增加分离渣球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棉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侧带半圆形钉齿(3)的第一摘棉辊(1)、第二摘棉辊(2)、带第一棒状钉齿(5)的第三摘棉辊(4)、输送带(9)、废渣出口(11)、棉絮出口(8)、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10)、漏板(12)、安装在漏板(12)上的可调节长度的第二棒状钉齿(13),第一摘棉辊(1)和第二摘棉辊(2)水平并排,第一摘棉辊(1)通过皮带连接第一电机(6),第三摘棉辊(4)处于第一摘棉辊(1)和第二摘棉辊(2)下侧,漏板(12)处于第二摘棉辊(2)下侧,第三摘棉辊(4)通过皮带连接第二电机(7),输送带(9)处于漏板(12)下方,第三电机(10)为输送带(9)的动力输入电机,第一摘棉辊(1)、第二摘棉辊(2)、第三摘棉辊(4)、输送带(9)、漏板(12)都处于一个腔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棉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侧带半圆形钉齿(3)的第一摘棉辊(1)、第二摘棉辊(2)、带第一棒状钉齿(5)的第三摘棉辊(4)、输送带(9)、废渣出口(11)、棉絮出口(8)、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10)、漏板(12)、安装在漏板(12)上的可调节长度的第二棒状钉齿(13),第一摘棉辊(1)和第二摘棉辊(2)水平并排,第一摘棉辊(1)通过皮带连接第一电机(6),第三摘棉辊(4)处于第一摘棉辊(1)和第二摘棉辊(2)下侧,漏板(12)处于第二摘棉辊(2)下侧,第三摘棉辊(4)通过皮带连接第二电机(7),输送带(9)处于漏板(12)下方,第三电机(10)为输送带(9)的动力输入电机,第一摘棉辊(1)、第二摘棉辊(2)、第三摘棉辊(4)、输送带(9)、漏板(12)都处于一个腔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棉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半圆形钉齿(3)的直径为40mm,轴向间距50-100mm,第二摘棉辊(2)轴侧为光滑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贺王劲财邓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