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细胞培养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50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细胞培养瓶,涉及细胞培养领域,包括多组细胞培养单元以及多组连接管,工作人员可根据培养需求拼接多组细胞培养单元,并利用连接管连接相邻的细胞培养单元,由于单组细胞培养单元的厚度较小,进而有效增大贴壁面积,增大细胞培养效率;另外工作人员可利用密封瓶盖等密封单组细胞培养单元,进而实现在拼接的细胞培养单元内添加不同组分或浓度的培养基,满足细胞培养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细胞培养瓶
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细胞培养瓶。
技术介绍
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无菌、适宜温度、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等),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细胞培养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中重要和常用技术,通过细胞培养既可以获得大量细胞,而且获得小分子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APSC多能细胞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对于贴壁细胞来说,培养瓶的贴壁面积决定了细胞培养量,传统的细胞培养瓶一般是通过加大培养瓶底面积来增加培养量,但是随着细胞培养瓶的瓶底面积的增加,细胞培养瓶的体积也随之增大,从而在培养箱中占据很大的空间;同时现有单独的培养瓶中仅能够添加单一成分的培养基,无法根据客户需求添加不同组分或浓度的培养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细胞培养瓶,其可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拼接设定量的细胞培养单元,进而极大提高细胞贴壁面积;或在单独的细胞培养单元内添加不同组分或浓度的培养基,满足不同的培养需求。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模块化细胞培养瓶,包括多组细胞培养单元以及多组连接管,细胞培养单元包括固定连接的瓶体主体、锁槽以及插板,瓶体主体是立方体结构,瓶体主体的前端设有前瓶颈部,前瓶颈部的开口侧螺纹连接有瓶盖,瓶体主体的后端设有两组与连接管端部螺纹连接的后瓶颈部,锁槽位于瓶体主体的上侧,插板位于瓶体主体的下侧,并且插板与锁槽相适配,当一组细胞培养单元的插板插入另一组细胞培养单元的锁槽时,两组细胞培养单元组成一体。本技术包括多组可拼接连接的细胞培养单元,工作人员可根据培养需求拼接多组细胞培养单元,并利用连接管连接相邻的细胞培养单元,由于单组细胞培养单元的厚度较小,进而有效增大贴壁面积,增大细胞培养效率;另外工作人员可利用密封瓶盖等密封单组细胞培养单元,进而实现在拼接的细胞培养单元内添加不同组分或浓度的培养基,满足细胞培养的需求。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连接管的两端设有与后瓶颈部相适配的密封盖,当连接管两端的密封盖与相邻两组细胞培养瓶的后瓶颈部螺纹连接时,两组细胞培养单元贯通连接,进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培养需求连接多组细胞培养单元。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当连接管的密封盖与同一组细胞培养瓶的两组后瓶颈部螺纹连接时,细胞培养单元处于密闭状态,进而便于工作人员调整细胞培养单元的连接关系,使得不同组的细胞培养单元内能够添加不同组分或浓度的培养基。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锁槽包括两组对称的锁板部以及挡板部,挡板部的两端与锁板部的后端相连接,并且挡板部和锁板部组成前侧开口的矩形结构,锁板部的纵截面是倒立的L形截面,插板的两侧设有插入锁槽内的限位部,通过限位部与锁板部的锁定效果,进而使得相邻的细胞培养单元能够稳定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取拿。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瓶体主体是透明材质,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培养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多组可拼接连接的细胞培养单元,工作人员可根据培养需求拼接多组细胞培养单元,并利用连接管连接相邻的细胞培养单元,由于单组细胞培养单元的厚度较小,进而有效增大贴壁面积,增大细胞培养效率;另外工作人员可利用密封瓶盖等密封单组细胞培养单元,进而实现在拼接的细胞培养单元内添加不同组分或浓度的培养基,满足细胞培养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细胞培养单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细胞培养单元;2、连接管;3、瓶体主体;4、锁槽;5、插板;6、前瓶颈部;7、瓶盖;8、后瓶颈部;9、密封盖;10、锁板部;11、挡板部;12、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细胞培养瓶,包括多组细胞培养单元1以及多组连接管2,其中细胞培养单元1包括固定连接的瓶体主体3、锁槽4以及插板5,瓶体主体3是立方体结构,瓶体主体3的前端设有前瓶颈部6,前瓶颈部6的开口侧螺纹连接有瓶盖7,瓶体主体3的后端设有两组与连接管2端部螺纹连接的后瓶颈部8,连接管2的两端设有与后瓶颈部8相适配的密封盖9,当连接管2两端的密封盖9与相邻两组细胞培养瓶的后瓶颈部8螺纹连接时,两组细胞培养单元1贯通连接,进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培养需求连接多组细胞培养单元1,当连接管2的密封盖9与同一组细胞培养瓶的两组后瓶颈部8螺纹连接时,细胞培养单元1处于密闭状态,进而便于工作人员调整细胞培养单元1的连接关系,使得不同组的细胞培养单元1内能够添加不同组分或浓度的培养基,锁槽4位于瓶体主体3的上侧,插板5位于瓶体主体3的下侧,并且插板5与锁槽4相适配,当一组细胞培养单元1的插板5插入另一组细胞培养单元1的锁槽4时,两组细胞培养单元1组成一体,而锁槽4包括两组对称的锁板部10以及挡板部11,挡板部11的两端与锁板部10的后端相连接,并且挡板部11和锁板部10组成前侧开口的矩形结构,锁板部10的纵截面是倒立的L形截面,插板5的两侧设有插入锁槽4内的限位部12,通过限位部12与锁板部10的锁定效果,进而使得相邻的细胞培养单元1能够稳定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取拿。使用过程包括串联多组细胞培养单元1以及单组分离的细胞培养单元1两种状态:多组培养单元串联:工作人员首先将多组细胞培养单元1进行拼接,使得上侧的细胞培养单元1的插板5插入下侧的细胞培养单元1的锁槽4内;然后将连接管2两端的密封盖9与相邻两组细胞培养瓶的后瓶颈部8螺纹连接,此时两组细胞培养单元1贯通连接,工作人员可添加单一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单组细胞培养单元1:工作人员首先将连接管2的密封盖9与同一组细胞培养瓶的两组后瓶颈部8螺纹连接,并在细胞培养单元1内添加不同组分或浓度的培养基;再将不同细胞培养单元1进行拼接,集中进行培养。进一步的,瓶体主体3是透明材质,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培养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多组可拼接连接的细胞培养单元1,工作人员可根据培养需求拼接多组细胞培养单元1,并利用连接管2连接相邻的细胞培养单元1,由于单组细胞培养单元1的厚度较小,进而有效增大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细胞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细胞培养单元以及多组连接管,所述细胞培养单元包括固定连接的瓶体主体、锁槽以及插板,所述瓶体主体是立方体结构,所述瓶体主体的前端设有前瓶颈部,所述前瓶颈部的开口侧螺纹连接有瓶盖,所述瓶体主体的后端设有两组与连接管端部螺纹连接的后瓶颈部,所述锁槽位于瓶体主体的上侧,所述插板位于瓶体主体的下侧,并且插板与所述锁槽相适配,当一组细胞培养单元的插板插入另一组细胞培养单元的锁槽时,两组细胞培养单元组成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细胞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细胞培养单元以及多组连接管,所述细胞培养单元包括固定连接的瓶体主体、锁槽以及插板,所述瓶体主体是立方体结构,所述瓶体主体的前端设有前瓶颈部,所述前瓶颈部的开口侧螺纹连接有瓶盖,所述瓶体主体的后端设有两组与连接管端部螺纹连接的后瓶颈部,所述锁槽位于瓶体主体的上侧,所述插板位于瓶体主体的下侧,并且插板与所述锁槽相适配,当一组细胞培养单元的插板插入另一组细胞培养单元的锁槽时,两组细胞培养单元组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细胞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设有与后瓶颈部相适配的密封盖,当连接管两端的密封盖与相邻两组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歆边鹏
申请(专利权)人:医莱博天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