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需滗水器的SBR高效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843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需滗水器的SBR高效反应装置,包括SBR反应池和水解调节池,SBR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SBR反应池的上部设置有收水堰,SBR反应池上部设置有出水管,SBR反应池内设置有进水管,该进水管包括倒U形虹吸段,该进水管的倒U形虹吸段的一端延伸到SBR反应池内的底部,另一端位于SBR反应池外并与水解调节池内的提升泵相连,在U形虹吸段的顶部设置有虹吸破坏管,在该虹吸破坏管上设置有虹吸破坏阀,倒U形虹吸段的下端与底部旁通回流管相连,该底部旁通回流管接入水解调节池。在不需要滗水器的情况下同时实现进水与排水,减少反应器闲置时间,与传统的SBR反应器相比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需滗水器的SBR高效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需滗水器的SBR高效反应装置,属于水处理设施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农业以及产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及城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耐以生存的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问题。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不仅影响城镇环境,而且最终会对江河水质造成影响。随着城镇的发展,废水量的增加,将严重影响场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SBR工作过程是:先污水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在反应器充满水后开始曝气,污水里的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达到排放要求后停止曝气,沉淀一定时间将上清液排出。上述过程可概括为:进水-曝气反应-沉淀-排水-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也可称为进水阶段—加入底物、反应阶段—底物降解、沉淀阶段——固液分离、排水阶段—排上清液和待机阶段—活性恢复五个阶段,SBR反应器处理水量主要进水水质、SBR反应器大小及这五个阶段时间相关。1、进水阶段:指从向反应器开始进水至到达反应器最大容积时的一段时间。进水阶段所用时间需根据实际排水情况和设备条件确定.在进水阶段,曝气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衡污水水质、水量的作用。在此期间可分为三种情况:曝气(好氧反应)、搅拌(厌氧反应)及静置。在曝气的情况下有机物在进水过程中已经开始被大量氧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则抑制好氧反应。对应这三种方式就是非限制曝气、半限制曝气和限制曝气。运行时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废水的特性和要达到的处理目标,采用非限制曝气、半限制曝气和限制曝气方式进水。通过控制进水阶段的环境,就实现了在反应器不变的情况下完成多种处理功能。2、反应阶段:是SBR主要的阶段,污染物在此阶段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得以去除。根据污水处理的要求的不同,如仅去陈有机碳或同时脱氯陈磷等,可调整相应的技术参数,并可根据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具体情况确定反应阶段的时间及是否采用连续曝气的方式。3、沉淀阶段: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离,相当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二次沉淀池的功能。停止曝气和搅拌,使混合液处于静止状态,完成泥水分离,静态沉淀的效果良好。经过沉淀后分离出的上清液即可排放,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离,污泥絮体和上清液分离。由于在沉淀时反应器内是完全静止的,在SBR系统中这个过程比在中效率更高。沉淀过程一般是由时间控制的,沉淀时间在0.5——1h之间,甚至可能达到2h,以便于下一个排水工序。4、排水阶段:目的是从反应器中排陈污泥的澄清液,一直恢复到循环开始时的最低水位,该水位离污泥层还要有一定的保护高度。反应器底部沉降下来的污泥大部分作为下一个周期的回流污泥,过剩的污泥可在排水阶段排除,也可在待机阶段排除。SBR排水一般采用滗水器。滗水所用的时间由滗水能力来决定,一般不会影响下面的污泥层。现在也可在沉淀的同时就开始排水,当然要控制好滗水速度以不影响沉淀为原则。5、待机阶段:沉淀之后到下个周期开始的期间称为待机工序。根据需要可进行搅拌或瀑气。在多池系统中,待机的目的是在转向另一个单元前为一个反应器提供时间以完成它的整个周期。待机不是一个必需的步骤,可以去掉。在待机期间根据工艺和处理目的;可以进行曝气、混合、去除剩余污泥。待机期的长短由处理水量决定。总之在进水水质、SBR反应器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较少SBR反应器五个阶段时间是增加其处理水量最好办法,同时也是进水水质、处理水量一定情况下可以减少可以通过较少SBR反应器五个阶段时间来减少SBR反应器体积从而有效较少投资。现有技术中,滗水器SBR法的关键设备。SBR反应池内水位是变化的,进水时水位由最低升至最高,出水时水位由最高降至最低,故SBR反应池出水管位置必须设在最低水位以下。间歇式出水要求集中入流量排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出水任务,如果出水管形状与方向不当,出水时会带走大量活性污泥。因而,在传统SBR反应器中滗水器是SBR工艺排水的最好选择,它只撇出活性污泥沉淀后的上清液,在水位下降过程中保持水面平稳,不扰动下面的污泥层。但是滗水器设备较大,成本较高,且安装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滗水器的SBR高效反应装置,缩小设备体积,减少成本,同时进排水,提高SBR反应器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需滗水器的SBR高效反应装置,包括SBR反应池和水解调节池,所述SBR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BR反应池的上部设置有一圈收水堰,所述SBR反应池上部设置有出水管,上清液翻过收水堰后从出水管排出,所述SBR反应池内设置有进水管,该进水管包括倒U形虹吸段,该进水管的倒U形虹吸段的一端延伸到SBR反应池内的底部,另一端位于SBR反应池外并与水解调节池内的提升泵相连,在所述倒U形虹吸段的顶部设置有虹吸破坏管,在该虹吸破坏管上设置有虹吸破坏阀,所述倒U形虹吸段的下端与底部旁通回流管相连,该底部旁通回流管接入水解调节池,该底部旁通回流管上设置有旁通回流阀,在旁通回流管与提升泵之间设置有止回阀。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水管还包括由水平段和竖直段连成的L形连接段,所述U形虹吸段位于SBR反应池外的一端与L形连接段的水平段起始端相连,所述L形连接段的竖直段伸到水解调节池底部与提升泵相连,L形连接段的竖直段上设置有止回阀。上述方案中:所述底部旁通回流管连接在L形连接段的水平段的尾端。上述方案中:所述水解调节池内设置有搅拌装置。上述方案中: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和分布在曝气管上的曝气器。上述方案中:所述U形虹吸段位于SBR反应池内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口经过预处理的废水进入水解调节池,在水解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同时,也对污水难降解及大颗粒物质进行水解作用,增加污水的可生化性。在SBR新型反应器进水阶段,水解调节池提升泵运行,将水解调节池内的污水通过进水管提升进入SBR反应器底部进行厌氧反应,此时SBR反应器也结束沉淀阶段,当水解调节池污水进入SBR反应器底部并充分与沉淀在SBR反应器底部污泥充分接触时反应器水位上升,上部的上清液通过反应器顶端的收水堰后经出水管排出,则反应器进入到进水与排水阶段。通过时间控制,当设定时间到达时,水解调节池提升泵停止运行,此时底部旁通回流管上的旁通回流阀打开,同时在进水管上方的虹吸破坏阀关闭,SBR反应器的污水及污泥通过虹吸作用经旁通回流管回流到调节池,当水位下降到设定位置(下降约20-40cm)时旁通回流管上的旁通回流阀关闭,同时虹吸破坏管上的虹吸破坏阀开启破坏虹吸,这样可避免SBR反应器曝气阶段混合液溢出,SBR反应器也开始进入到下一阶段反应。由虹吸作用流到调节池的污泥及污水,正好与水解调节池内的污水在厌氧条件下进行部分反硝化反应和水解反应,也增加了调节池的反硝化和水解功能,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当SBR反应器反应阶段进入到沉淀结束阶段时,SBR反应器又重新进入到进水阶段,重复上述过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滗水器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需滗水器的SBR高效反应装置,包括SBR反应池和水解调节池,所述SBR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BR反应池的上部设置有一圈收水堰,所述SBR反应池上部设置有出水管,上清液翻过收水堰后从出水管排出,所述SBR反应池内设置有进水管,该进水管包括倒U形虹吸段,该进水管的倒U形虹吸段的一端延伸到SBR反应池内的底部,另一端位于SBR反应池外并与水解调节池内的提升泵相连,在所述倒U形虹吸段的顶部设置有虹吸破坏管,在该虹吸破坏管上设置有虹吸破坏阀,所述倒U形虹吸段的下端与底部旁通回流管相连,该底部旁通回流管接入水解调节池,该底部旁通回流管上设置有旁通回流阀,在旁通回流管与提升泵之间设置有止回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需滗水器的SBR高效反应装置,包括SBR反应池和水解调节池,所述SBR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BR反应池的上部设置有一圈收水堰,所述SBR反应池上部设置有出水管,上清液翻过收水堰后从出水管排出,所述SBR反应池内设置有进水管,该进水管包括倒U形虹吸段,该进水管的倒U形虹吸段的一端延伸到SBR反应池内的底部,另一端位于SBR反应池外并与水解调节池内的提升泵相连,在所述倒U形虹吸段的顶部设置有虹吸破坏管,在该虹吸破坏管上设置有虹吸破坏阀,所述倒U形虹吸段的下端与底部旁通回流管相连,该底部旁通回流管接入水解调节池,该底部旁通回流管上设置有旁通回流阀,在旁通回流管与提升泵之间设置有止回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需滗水器的SBR高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还包括由水平段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况力杨肃博王静樊昌井王尧蔡开建刘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