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车厢体和垃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24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车厢体和垃圾车,所述垃圾车厢体包括壳体(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隔板(2),且所述隔板上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的滤孔;其中,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隔板分隔形成为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能够沿水平方向滑移的推板(13),所述推板的顶面和侧壁各自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顶面和侧面相贴合,所述推板的底面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其中一个侧面的底部贯通连接有引流管(14)。实现了能在运输过程中将固液有效分离,在清运后能够分类倒出,同时仅需对厢体部分进行防水处理即可防止废水流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车厢体和垃圾车
本技术涉及垃圾车厢体结构领域,具体地,涉及垃圾车厢体和垃圾车。
技术介绍
垃圾车作为城市环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对城市卫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垃圾车清运垃圾的同时,由于垃圾腐化和垃圾的分类不完全等问题,造成垃圾中存在大量的废水,而将收集的垃圾进行清运后往往在垃圾中转站需要对收集的垃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以便于后期部分固态垃圾的焚烧等操作。同时,在垃圾的运输过程中,由于一般的垃圾车往往密闭条件有限,从而会造成运输过程中废水流淌,给道路卫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若将整个垃圾车车厢采用防水处理,则会大大提高垃圾车的成本,造成性价比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垃圾在清运后往往需要再次对固液进行分离,需要更多的处理时间,且在运输过程中对整车进行防水处理的性价比不高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在运输过程中将固液有效分离,在清运后能够分类倒出,同时仅需对厢体部分进行防水处理即可防止废水流出的垃圾车厢体和垃圾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车厢体,所述垃圾车厢体包括壳体,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隔板,且所述隔板上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的滤孔;其中,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隔板分隔形成为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能够沿水平方向滑移的推板,所述推板的顶面和侧壁各自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顶面和侧面相贴合,所述推板的底面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其中一个侧面的底部贯通连接有引流管。优选地,所述隔板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且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板体上沿竖直方向形成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板体上沿竖直方向形成有第二过滤孔。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过滤孔各自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过滤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孔的直径为所述第二过滤孔的直径的3-5倍。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其中一个侧面形成为开放或闭合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厢门,所述推板的滑移轨迹自远离所述厢门的一侧至所述厢门延伸。优选地,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远离所述厢门的侧面之间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带动所述推板沿滑移轨迹靠近或远离所述厢门。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至少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的液压泵,且所述液压泵的伸缩杆与所述推板相连。优选地,所述推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纵截面相同的板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板体中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顶面和侧面相贴合的面上的橡胶软边;且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形成有滑轨,所述板体的底面形成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块。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纳腔中不与所述引流管相连通的侧壁和底面上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能够开放或闭合所述引流管的止流阀。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垃圾车,所述垃圾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根据上述所述的垃圾车厢体;其中,所述车体包括车头,自所述车头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的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车头和所述拖板底面上的车轮;所述垃圾车厢体设置于所述拖板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在壳体中设置隔板,并在隔板上设置滤孔,将壳体分为上下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并在运输过程中实现固液的分离;同时,在第一容纳腔中设置推板,便于对固体垃圾的有效清理,并且第二容纳腔中引流管的设置也更好地便于液体垃圾的处理。同时,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只需要对部分壳体进行防水处理即可,在有效保证对液体垃圾的处理的前提下大大节省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和使用的普及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垃圾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一容纳腔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隔板3-车头4-拖板5-车轮11-第一容纳腔12-第二容纳腔13-推板14-引流管15-厢门16-板体17-橡胶软边18-密封层19-止流阀21-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23-第一过滤孔24-第二过滤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车厢体,如图1-图3所示,所述垃圾车厢体包括壳体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中的隔板2,且所述隔板2上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的滤孔;其中,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隔板2分隔形成为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所述第一容纳腔11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能够沿水平方向滑移的推板13,所述推板13的顶面和侧壁各自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顶面和侧面相贴合,所述推板13的底面与所述隔板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容纳腔12的其中一个侧面的底部贯通连接有引流管14。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隔板2能够更好地对固液进行分离,且分离过程中尽量使得液体不在第一容纳腔11中过久停留,所述隔板2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且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二板体22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板体21上沿竖直方向形成有第一过滤孔23;所述第二板体22上沿竖直方向形成有第二过滤孔24。当然,这里的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可以为可拆卸地设置,以便于对其中的间隙进行更好的清理。这里的可拆卸设置可以为第一板体21和/或第二板体22整块可拆卸,也可以为其中设置一个可以拆卸的分离式板体,以便于在不拆除整块板体的情况下有效实现对内部间隙的处理。当然,这里的设置方式和拆卸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对固液进行更为快速有效的分离,每个所述第一过滤孔23各自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过滤孔24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孔2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孔24的直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过滤孔23的直径为所述第二过滤孔24的直径的3-5倍。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推板13能够将第一容纳腔11中的垃圾更好地推出垃圾车中,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其中一个侧面形成为开放或闭合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厢门15,所述推板13的滑移轨迹自远离所述厢门15的一侧至所述厢门15延伸。当然,推板13的滑动设置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使用的方式,例如,一种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车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车厢体包括壳体(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中的隔板(2),且所述隔板(2)上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的滤孔;其中,/n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隔板(2)分隔形成为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n所述第一容纳腔(11)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能够沿水平方向滑移的推板(13),所述推板(13)的顶面和侧壁各自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顶面和侧面相贴合,所述推板(13)的底面与所述隔板(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n所述第二容纳腔(12)的其中一个侧面的底部贯通连接有引流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车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车厢体包括壳体(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中的隔板(2),且所述隔板(2)上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的滤孔;其中,
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隔板(2)分隔形成为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
所述第一容纳腔(11)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能够沿水平方向滑移的推板(13),所述推板(13)的顶面和侧壁各自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顶面和侧面相贴合,所述推板(13)的底面与所述隔板(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
所述第二容纳腔(12)的其中一个侧面的底部贯通连接有引流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车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且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二板体(22)之间形成有间隙;
所述第一板体(21)上沿竖直方向形成有第一过滤孔(23);
所述第二板体(22)上沿竖直方向形成有第二过滤孔(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车厢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过滤孔(23)各自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过滤孔(24)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孔(2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孔(24)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车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孔(23)的直径为所述第二过滤孔(24)的直径的3-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垃圾车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其中一个侧面形成为开放或闭合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厢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弢廖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酷哇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