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片和具有所述阴极片的电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11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8
本申请提供一种阴极片,所述阴极片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一卷绕端和第二卷绕端。所述阴极片还包括阴极集流体以及第一阴极活性层。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设置于所述阴极集流体的表面,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卷绕端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边角处设有第一切口或第一阻挡层。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阴极片的电极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阴极片和具有所述阴极片的电极组件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阴极片以及具有所述阴极片的电极组件。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大、工作电压高、自放电率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势,在消费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和可移动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电池安全性的关注度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阳极片通常包括集流体(如,铝箔)和涂覆于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而活性物质层通常采用间隙涂布工艺制备。由于集流体与活性物质层的端部之间相互错位,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在固化过程中会收缩形成缺角,导致阴极片产生析锂风险,引发电池容量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避免析锂的阴极片,从而解决以上问题。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所述阴极片的电极组件。本申请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阴极片,所述阴极片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一卷绕端和第二卷绕端。所述阴极片还包括:阴极集流体;以及第一阴极活性层,设置于所述阴极集流体的表面。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卷绕端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边角处设有第一切口或第一阻挡层。作为可选,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卷绕端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的边角处设有第二切口或第二阻挡层。作为可选,所述阴极片还包括第二阴极活性层,所述阴极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和所述第二阴极活性层之间。所述第二阴极活性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卷绕端的第三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卷绕端的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的边角处设有第三切口或第三阻挡层,和/或所述第四端部的边角处设有第四切口或第四阻挡层。作为可选,所述阴极集流体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三端部,以在所述第一卷绕端处形成第一空白区。作为可选,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错位以在所述阴极集流体上形成第一单面区。作为可选,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齐平以在所述阴极集流体上形成第一双面区。作为可选,所述阴极集流体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四端部,以在所述第二卷绕端处形成第二空白区。作为可选,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错位以在所述阴极集流体上形成第二单面区,或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齐平以在所述阴极集流体上形成第二双面区。作为可选,所述阴极片还包括多个极耳,所述极耳设置于所述阴极集流体的边缘,所述阴极集流体设有所述极耳的边缘延伸出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以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绝缘层。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包括阳极片,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如前所述的阴极片,所述电极组件由所述阳极片和所述阴极片卷绕形成。所述阳极片包括阳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阳极集流体的表面的阳极活性层,所述阳极活性层的端部的边角处包括缺口。所述第一切口或所述第一阻挡层对应所述缺口。本申请通过在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的第一端部设置第一切口或第一阻挡层,即便第一阳极活性层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缺口,也能够避免在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的第一端部的边角处产生析锂,提高能量密度。附图说明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阴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俯视图、主视图和仰视图)。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阳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俯视图、主视图和仰视图)。图1C为将图1所示的阴极片和图2所示的阳极片进行卷绕后形成的电极组件的俯视图。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阴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阳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阴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阳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阴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阳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的阴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的阳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6提供的阴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6提供的阳极片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阴极集流体11第一阴极活性层12第二阴极活性层13极耳14阳极集流体21第一阳极活性层22第二阳极活性层23阴极片100-105第一卷绕端100a,200a第二卷绕端100b,200b延伸部111第一绝缘层112第一端部121,221第一切口122第二端部123,223第二切口124第一空白区125第一单面区126第一双面区127第二空白区128第二单面区129第二双面区130第三端部131,231第三切口132第四端部133,233第四切口134阳极片200-205第一缺口222第二缺口224阳极空白区225,228阳极双面区227阳极单面区229第二绝缘层230电极组件4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A,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阴极片100,所述阴极片100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一卷绕端100a和第二卷绕端100b。所述阴极片100还包括阴极集流体11以及第一阴极活性层12,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12设置于所述阴极集流体11的表面。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卷绕端100a的第一端部121,所述第一端部121的边角处设有第一切口122。其中,所述第一切口122可以为三角形、方形或其它形状。例如,所述第一切口122大致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小于10mm。又如,所述第一切口122的斜边的形状还可相应变更为弧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口122还可以替换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121的边角处的第一阻挡层(图未示)。所述第一阻挡层可以为粘胶层。请一并参照图1B和图1C,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极组件400,包括阳极片200以及所述阴极片100。更具体地,所述电极组件400还可包括设置于所述阳极片200以及所述阴极片100之间的隔离膜300。所述电极组件400由阳极片200、隔离膜300以及所述阴极片100卷绕形成。所述阳极片200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一卷绕端200a和第二卷绕端200b。所述阳极片200还包括阳极集流体21以及设置于所述阳极集流体21的表面的第一阳极活性层22和第二阳极活性层23,所述阳极集流体21位于所述第一阳极活性层22和所述第二阳极活性层23之间。所述第一阳极活性层2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卷绕端200a的第一端部221和位于所述第二卷绕端200b的第二端部223。所述第二阳极活性层23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卷绕端200a的第三端部231和位于所述第二卷绕端200b的第四端部233。其中,所述第一阳极活性层22通过间隙涂布工艺形成于所述阳极集流体上21,导致裁切后所述第一端部221、第二端部223、第三端部231和/或第四端部233相较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阴极片,所述阴极片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一卷绕端和第二卷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片还包括:/n阴极集流体;以及/n第一阴极活性层,设置于所述阴极集流体的表面,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卷绕端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边角处设有第一切口或第一阻挡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阴极片,所述阴极片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一卷绕端和第二卷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片还包括:
阴极集流体;以及
第一阴极活性层,设置于所述阴极集流体的表面,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卷绕端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边角处设有第一切口或第一阻挡层。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卷绕端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的边角处设有第二切口或第二阻挡层。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片还包括第二阴极活性层,所述阴极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极活性层和所述第二阴极活性层之间,所述第二阴极活性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卷绕端的第三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卷绕端的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的边角处设有第三切口或第三阻挡层,和/或所述第四端部的边角处设有第四切口或第四阻挡层。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集流体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三端部,以在所述第一卷绕端处形成第一空白区。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错位以在所述阴极集流体上形成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正煌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