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用导热液散热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91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用导热液散热电极,该电极是用导热液散热的。它是导热液散热电缆的一端接头,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电池的电性连接。所述电极为轴状,包括电极外壳、电极芯轴;电极芯轴在电极外壳内,呈空心轴状,电极芯轴的外壁与电极外壳的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为电极的导热液腔,它与导热液散热电缆的母线冷却腔体相通。电极芯轴的左端伸出电极外壳的左端且不相连,电极芯轴的左端内孔用与软体导线压接;电极芯轴的右端与电极外壳的右端平齐,然后在压力机上压出对称的两个扁平面,其端部焊接密封。在扁平面上打孔,该孔内装入铜套,铜套两端部与扁平面焊接后加工且密封。铜套的内孔是螺栓安装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用导热液散热电极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充电连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用导热液散热电极。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速度慢,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研究解决快速充电的问题。大电流直流充电,是将来发展的方向。电动汽车充电是直流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上的直流充电插座内传导充电的。目前,电动汽车上安装的直流充电插座,均是干式的,直流充电插座内的导电插孔尾部连接的是70平方毫米的干式电缆,干式电缆另外一端连接铜鼻子,铜鼻子也是70平方毫米的,它能够承载的最大充电电流是直流250A;这样充满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要3个多小时,充电速度慢,严重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目前已经有500A的液冷直流充电枪问世,这将意味着:导电插孔;导电插孔尾部连接的是70平方毫米的干式电缆;干式电缆另外一端连接的70平方毫米的铜鼻子,若要让它们承载500A的直流充电电流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做,就会出现表面温度过高,引发火灾酿成事故,从而造成人财物的损失。若非要它们能够承载直流500A的充电电流,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用导热液散热电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液散热电极(1)为轴状,包括电极外壳(1.1)、电极芯轴(1.2)以及铜套(1.7);电极芯轴(1.2)在电极外壳(1.1)内,电极芯轴(1.2)呈空腔轴状,其空腔为电极内腔(1.3);电极芯轴(1.2)的外壁与电极外壳(1.1)的内壁之间设有环状间隙,该环状间隙为电极外腔(1.4);电极芯轴(1.2)的左端伸出电极外壳(1.1)的左端且不相连;电极芯轴(1.2)的右端外表面紧贴电极外壳(1.1)内壁,电极芯轴(1.2)的右端面与电极外壳(1.1)右端面平齐且密封,并在电极外壳(1.1)右端上下两面分别设有扁平面,电极外壳(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用导热液散热电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液散热电极(1)为轴状,包括电极外壳(1.1)、电极芯轴(1.2)以及铜套(1.7);电极芯轴(1.2)在电极外壳(1.1)内,电极芯轴(1.2)呈空腔轴状,其空腔为电极内腔(1.3);电极芯轴(1.2)的外壁与电极外壳(1.1)的内壁之间设有环状间隙,该环状间隙为电极外腔(1.4);电极芯轴(1.2)的左端伸出电极外壳(1.1)的左端且不相连;电极芯轴(1.2)的右端外表面紧贴电极外壳(1.1)内壁,电极芯轴(1.2)的右端面与电极外壳(1.1)右端面平齐且密封,并在电极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昊哲杨国星臧重庆张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