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66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顶板、上模板、上切刀驱动装置和上切刀,所述上模顶板安装在上模板上,所述切刀驱动装置安装在上模板顶板与上模板内,所述上切刀设置在上模板的一侧,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切刀和下模底板,所述下模板安装在下模底板上,所述下切刀刀安装在下模板上,所述上切刀与下切刀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切刀驱动装置可驱动上切刀与下切刀配合切断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为:使用简单方便,裁切效率高,裁切后双排或多排端子的尺寸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端子裁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
技术介绍
端子裁切设备是连接器加工
的基础,大部份连接器组装加工都需要用到裁切设备,因此裁切设备的生产效率将直接影响到连接器组装的可靠性与效率。连接器的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很多步骤进行五金裁切,例如端子料带的裁切,及五金料桥的裁切和五金保护脚的裁切。由于裁切项目繁多,而且针对不同的产品结构均设置有不同的裁切机构,针对双排或多排同时带有“Z”字形的连接器端子结构在裁切时,往往是分多次裁切,裁切完一部份后再裁切另一部份,不能同时一次裁切完成,不但裁切效率低,而且无法保证端子裁切尺寸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一次完成对双排同时带有”Z”字形的连接器端子的裁切,不但裁切效率高,而且还能保证端子裁切尺寸的一致性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顶板、上模板、上切刀驱动装置和上切刀,所述上模顶板安装在上模板上,所述切刀驱动装置安装在上模板顶板与上模板内,所述上切刀设置在上模板的一侧,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切刀和下模底板,所述下模板安装在下模底板上,所述下切刀刀安装在下模板上,所述上切刀与下切刀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切刀驱动装置可驱动上切刀与下切刀配合切断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进一步地,所述上切刀的下端设置有凸起的上切刀部,所述上切刀部上设置有多个上切刀齿,每两个所述上切刀齿之间形成上切刀口,所述下切刀的一侧对应上切刀刀部对应设置有下切刀部,所述下切刀部上设置有多个下切刀齿,每两个所述下切刀齿之间形成下切刀口,所述上切刀齿与下切刀口相配合用于裁切双排端子的第一排端子,所述下切刀齿与上切刀口相配合用于裁切双排端子的第二排端子。进一步地,所述上切刀的底部设置有避空部。进一步地,所述上切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块和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安装在上模板的滑槽中,所述驱动块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上模顶板的第一通槽、驱动板的第二通槽以及上模板的第三通槽中,且所述驱动块可在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中做升降滑动,所述驱动块上设置有长圆弧形孔,所述长圆弧形孔中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驱动板上,所述驱动块做上下运动时,可通过长圆弧形孔与驱动杆的配合来带动驱动板在滑槽中做相对滑动,所述上切刀安装在所述驱动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板在滑槽中做相对滑动时可带动上切刀做相对裁切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长圆弧形孔的上端为第一圆弧,所述长圆弧形孔的下端为第二圆弧,所述驱动杆的直径与长圆弧形孔为间隙配合,当所述驱动杆位于第一圆弧内时,所述双排端子裁切前的状态,当所述驱动杆位于第二圆弧内时,所述双排端子裁切后的状态。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所述上模板的滑槽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安装槽,所述驱动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弹簧安装槽,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位于第一弹簧安装槽与第二弹簧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可驱动驱动板带动上切刀做复位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板的一侧面开设置有装配槽,所述上切刀的侧面通过螺钉安装在装配槽中。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的一侧设置有避空限位槽,所述避空限位槽用于安装上切刀。进一步地,所述上模顶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上切刀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相互配合起到对上切刀下降高度的限位。进一步地,所述下切刀安装在下模板的切刀安装槽中,所述切刀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产品定位槽,所述下切刀的下切刀部的后侧设置有第一下料斜槽,所述下模板上对应第一下料斜槽设置有下料通槽,所述下模底板对应下料通槽设置有第二下料斜槽,所述第一下料斜槽、下料通槽和第二下料斜槽依次相互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将待裁切的产品放置在下模板上,然后切刀驱动装置驱动上切刀与下切刀配合同时切断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本专利技术使用简单方便,裁切效率高,裁切后双排或多排端子的尺寸一致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连接器双排“Z”字形端子裁切前和裁切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的上模与下模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的上模与下模分开后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切刀与下切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上切刀与下切刀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上切刀安装在上切刀驱动装置上以及下切刀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上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下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13是图12在A-A处的剖视图;图14是图12在A-A处的剖视图,用于表示上切刀向左运动切断连接器双排端子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上模;11、上模顶板;111、第一通槽;112、第一限位槽;12、上模板;121、滑槽;122、第三通槽;123、避空限位槽;13、驱动块;131、长圆弧形孔;1311、第一圆弧;1312、第二圆弧;14、驱动板;141、第二通槽;142、装配槽;15、驱动杆;16、上切刀;161、避空部;162、上切刀部;163、上切刀齿;164、上切刀口;17、螺钉;18、第一复位弹簧;181、第一弹簧安装槽;182、第二弹簧安装槽;2、下模;21、下模板;211切刀安装槽;212、产品定位槽;213、下料通槽;22、下切刀;221、下切刀部;222、下切刀齿;223、下切刀口;224、第一下料斜槽;23、下模底板;231、第二下料斜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如图1所示的,现以双排“Z”字形端子的裁切为例进行说明,需要将该连接器上的第一排的端子和第二排的端子同时裁切掉。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合模后通过导柱和导套进行导向连接,上模1包括上模顶板11、上模板12、上切刀驱动装置和上切刀16,上模顶板11安装在上模板12上,切刀驱动装置安装在上模板12顶板与上模板12内,上切刀16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顶板、上模板、上切刀驱动装置和上切刀,所述上模顶板安装在上模板上,所述切刀驱动装置安装在上模板顶板与上模板内,所述上切刀设置在上模板的一侧,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切刀和下模底板,所述下模板安装在下模底板上,所述下切刀刀安装在下模板上,所述上切刀与下切刀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切刀驱动装置可驱动上切刀与下切刀配合切断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顶板、上模板、上切刀驱动装置和上切刀,所述上模顶板安装在上模板上,所述切刀驱动装置安装在上模板顶板与上模板内,所述上切刀设置在上模板的一侧,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切刀和下模底板,所述下模板安装在下模底板上,所述下切刀刀安装在下模板上,所述上切刀与下切刀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切刀驱动装置可驱动上切刀与下切刀配合切断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刀的下端设置有凸起的上切刀部,所述上切刀部上设置有多个上切刀齿,每两个所述上切刀齿之间形成上切刀口,所述下切刀的一侧对应上切刀刀部对应设置有下切刀部,所述下切刀部上设置有多个下切刀齿,每两个所述下切刀齿之间形成下切刀口,所述上切刀齿与下切刀口相配合用于裁切双排端子的第一排端子,所述下切刀齿与上切刀口相配合用于裁切双排端子的第二排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刀的底部设置有避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的双排或多排“Z”字形端子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块和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安装在上模板的滑槽中,所述驱动块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上模顶板的第一通槽、驱动板的第二通槽以及上模板的第三通槽中,且所述驱动块可在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中做升降滑动,所述驱动块上设置有长圆弧形孔,所述长圆弧形孔中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驱动板上,所述驱动块做上下运动时,可通过长圆弧形孔与驱动杆的配合来带动驱动板在滑槽中做相对滑动,所述上切刀安装在所述驱动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板在滑槽中做相对滑动时可带动上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章雄潘浩黄福林
申请(专利权)人: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