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双控的超材料类电磁诱导透明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超材料
,具体是电双控的超材料类电磁诱导透明器件。
技术介绍
超材料是指亚波长结构通过周期排列或非周期排列产生自然材料所没有的特性的一类材料统称。这类材料的特性依赖人工结构,而不依赖材料本身,也就是说相同的材料通过设计不同的人工结构,其特性也随之变化。超材料的概念最早在1968年,当时由Veselago提出的电单负(负介电常数或者负磁导率)以及电双负材料(同时具备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后来人们把这类材料都归类到超材料里。但在当时这些概念的提出由于没有试验验证的条件一直备受质疑,直到1999年J.B.Pendry提出人工磁导体,随后D.R.Smith等人通过开口谐振环证明了负介电常数材料的存在,这才开始了超材料的蓬勃发展。超材料具备自然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如负折射效应,逆多普勒效应,负电(磁)导率,完美成像,完美吸波等,成为材料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电磁隐身、电磁传感器、电磁传感器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液晶(LiquidCrystal,LC)是由液晶分子组成的液体形 ...
【技术保护点】
1.电双控的超材料类电磁诱导透明器件,其特征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元结构,所述单元结构包括基底层(3),基底层(3)正面涂覆有介质层(2),所述基底层(3)和介质层(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形状,介质层(2)上制作有2个或2个以上平行于该长方形宽边的石墨烯条(1);所述石墨烯条(1)均为长方形,长边不小于宽边;各石墨烯条(1)宽度相同,为3-3.5μm,从右至左长度逐渐增加,相邻两个石墨烯条(1)中左边的长度是右边长度的g倍,g的值为1.1-1.4;石墨烯条(1)之间的间距为1-1.5μm并且不靠本单元结构的介质层(2)的边沿。/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双控的超材料类电磁诱导透明器件,其特征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元结构,所述单元结构包括基底层(3),基底层(3)正面涂覆有介质层(2),所述基底层(3)和介质层(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形状,介质层(2)上制作有2个或2个以上平行于该长方形宽边的石墨烯条(1);所述石墨烯条(1)均为长方形,长边不小于宽边;各石墨烯条(1)宽度相同,为3-3.5μm,从右至左长度逐渐增加,相邻两个石墨烯条(1)中左边的长度是右边长度的g倍,g的值为1.1-1.4;石墨烯条(1)之间的间距为1-1.5μm并且不靠本单元结构的介质层(2)的边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双控的超材料类电磁诱导透明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基底层(3)的厚度为1-3μm,所述介质层(2)的厚度为0.5-3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双控的超材料类电磁诱导透明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基底层(3)和介质层(2)的长度为18-24μm,宽度为14-18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双控的超材料类电磁诱导透明器件,其特征是,所述介质层(2)材料为包括聚酰亚胺在内的能够加工的介电常数不超过4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双控的超材料类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仁霞,张燕飞,黄志勇,高翔,汪星辰,黄旺,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