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723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05
一种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与系统,利用CIM模型与台账数据,通过对CIM模型进行解析提取得到拓扑数据,然后基于简化拓扑数据辨识网架存在的薄弱性问题,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网架薄弱性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多维度网架可靠性辨识体系,得到网架拓扑薄弱点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配电网CIM模型,针对CIM数据繁杂不易利用的问题,对CIM模型数据进行重构,提取拓扑信息,并对配电网网架薄弱点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网架薄弱性进行诊断与辨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智能电网优化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配电网结构复杂、设备数量大,运行方式多变,无法直接利用传统大电网网架可靠性准则评估配电网网架拓扑。传统的配电网网架可靠性与供电能力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分析配电网中变电站的负荷情况,配电网系统以及用户的用电情况来评价网络的供电能力;另一类是直接通过最小最大倍数法分析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前者通过分析电网中变压器负荷情况、供变电设备运行年限、线路网损、线路负载率、线路供电半径等指标来综合评价网络的供电能力,能全面细致地反映配电网运行的各项情况。但常常会由于某些指标设置繁杂或者某些指标的获取相对困难而影响评估的效率。后者主要通过尝试法、容载比法、最大负荷倍数法等方法,分析整个网络的最大供电能力。这些方法都目标直观,具体明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网架拓扑结构,抑或是评价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现有负荷分布状况的影响。综上,现有评价与辨识手段从运行的角度入手,通过仿真与潮流计算结合配电网结构特性判断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CIM模型与台账数据,通过对CIM模型进行解析提取得到拓扑数据,然后基于简化拓扑数据辨识网架存在的薄弱性问题,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网架薄弱性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多维度网架可靠性辨识体系,得到网架拓扑薄弱点信息;/n所述的薄弱性问题包括:配电网供电半径过长问题、配电网分支线过长问题、配电网线路线径过细问题、配电网线路载流量不匹配问题、配电网线路年限与老化问题;/n所述的层次分析法,将六个配电网网架问题产生的12个配电网薄弱点分析维度进行融合,形成最终的配电网网架薄弱性辨识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CIM模型与台账数据,通过对CIM模型进行解析提取得到拓扑数据,然后基于简化拓扑数据辨识网架存在的薄弱性问题,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网架薄弱性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多维度网架可靠性辨识体系,得到网架拓扑薄弱点信息;
所述的薄弱性问题包括:配电网供电半径过长问题、配电网分支线过长问题、配电网线路线径过细问题、配电网线路载流量不匹配问题、配电网线路年限与老化问题;
所述的层次分析法,将六个配电网网架问题产生的12个配电网薄弱点分析维度进行融合,形成最终的配电网网架薄弱性辨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解析是指:在使用基于CIM模型解析数据对网架问题进行辨识与判别之前,建立简化数据结构模型,具体为:基于“父子节点”关系的数据拓扑结构,并且以“设备”为关键词,整合数据,形成新的简化的数据结构;
所述的解析,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CIM数据分类与简化合并,
步骤2:基于广度优先遍历的拓扑简化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于广度优先遍历,即采用广度优先搜索法(BFS)对原数据解构进行遍历,具体是指:制造一个先进先出状态队列BFS,BFS中的起始状态便是节点A,先进入队列的元素会最先被处理,最终会将整个图的所有节点进行遍历,最终输出一层一层的遍历完整张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构建多维度网架可靠性辨识体系,具体包括:10kV配电网供电半径过长问题;10kV配电网分支线过长问题;10kV配电网线路线径过细问题;10kV配电网线路载流量不匹配问题以及10kV配电网负荷转供能力与线路老化搜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综合分析是指:依托于cim拓扑数据,从配电网网架拓扑本身特点出发,涵盖了馈线下包含的配变数、节点连接关系、线路本身参数型号等信息提出网架薄弱指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网网架拓扑薄弱点辨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网架薄弱性指标包括:配电网长供电半径率最大供电半径平均供电半径网荷复合影响因数线路老化率线路最大老化程度大分支户数比率线径不合格率载流量不匹配率载流量最大不匹配程度载流量干线最大不匹配程度平均转供能力其中:Ri代表第i台配变的供电半径,为供电半径大于tkm的配变数量,ntrans为配变总数,Rm为台区供电半径的中位数,L0为参考基值,一般可取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焘孙志豪宋海涛骆一扬栾乐崔屹平徐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