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95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01
本申请涉及导光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及其生产工艺。该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包括光学薄膜制成的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为t且折射率为n1,n1≥1.49,t<0.35mm;所述导光板本体上设有由光学胶水固化粘接形成的网点结构,光学胶水的折射率为n2,n2≥1.49。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1、可以制作出超薄的导光板,解决了导光板难以实现超薄无黄化的缺陷;2、光线在导光板内能够较为均匀的传播;3、加工出的导光板透光性和抗冲性较好,可折可绕,无断裂风险;4、不受限于注塑机和模具,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及其生产工艺
本申请涉及导光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导光板是一种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常用于制造LCD显示屏及笔记本电脑的背光模组。现有的导光板的制造方式通常为精密注塑和热压,当通过精密注塑和热压等方式将产品薄化到0.4mm以下时,极易出现流道内塑胶在高温下长时间烧胶、剪切热使热流道热嘴头部温度急剧拉高导致塑胶变质发黄、模具本身因困气导致在注塑过程中将模腔内局部温度拉高导致塑胶变质的现象,进而导致制成的导光板黄化,所以采用注塑和热压方式制造的导光板厚度通常大于0.35mm,难以实现超薄化。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导光板难以实现超薄无黄化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导光板难以实现超薄无黄化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及其生产工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包括光学薄膜制成的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为t且折射率为n1,n1≥1.49,t<0.35mm;所述导光板本体上设有由光学胶水固化粘接形成的网点结构,光学胶水的折射率为n2,n2≥1.4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学薄膜可直接通过物理汽相沉积和化学液相沉积两种工艺来获得,然后直接在厚度低于0.35mm的光学薄膜上粘接网点结构以形成导光板成品,无需采用注塑和热压方式制造导光板,从而不受限于注塑工艺、成型工艺和模具能力,也不会产生注塑和热压等方式超薄化导光板所产品的黄化问题,只需采用较薄的光学薄膜便可以制作出超薄的导光板,从而解决了导光板难以实现超薄无黄化的缺陷。可选的,所述导光板本体上还设有光学胶水固化粘接形成的微棱镜结构;所述导光板本体具有反射面和出光面,所述网点结构固化粘接在所述反射面,所述微棱镜结构固化粘接在所述出光面和/或所述反射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光面和/或反射面所设置的微棱镜结构能够将光由边缘方向导向至由出光面射出,同时增加导光板的亮度。可选的,所述|n1-n2|≤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光板本体的折射率n1和网点结构的折射率n2的数值相差过大时,光线在导光板内难以均匀传播,通过使导光板本体的折射率n1和网点结构的折射率n2的数值相差范围在0.11以内,光线在导光板内能够较为均匀的传播。可选的,所述光学薄膜为光学级PC膜、MS膜、PMMA膜中的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光学级PC膜、MS膜、PMMA膜具有独特的高透光率、高折射率、高抗冲性、尺寸稳定性及易加工成型,所以采用光学级PC膜、MS膜、PMMA膜中的一种加工导光板时加工较为方便,同时加工出的导光板透光性和抗冲性较好,可折可绕,无断裂风险。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的生产工艺,用于生产上述任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包括以下步骤:a.模仁加工,在光学模仁上加工网点槽;b.涂胶,在光学模仁的网点槽内涂布半凝固状态的光学胶水(9)、以使光学胶水形成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2);c.转写,将模仁上的光学胶水形成的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2)转写在光学薄膜上;d.固化,将光学胶水形成的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进行固化以使网点结构固化粘接在光学薄膜上;e.裁切,将固化后的光学薄膜进行裁切以形成导光板成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光学薄膜可直接通过物理汽相沉积和化学液相沉积两种工艺来获得,无需采用注塑和热压方式制造,从而不受限于注塑工艺、成型工艺和模具能力,也不会产生注塑和热压等方式超薄化导光板所产品的黄化问题,通过上述步骤能够采用较薄的光学薄膜制作出超薄的导光板,从而解决了导光板难以实现超薄无黄化的缺陷。同时不受限于注塑机和模具,降低了成本。可选的,所述光学模仁包括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所述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之间形成供光学薄膜转写成型后输出的转写通道;所述步骤a包括:模仁加工,在所述出光面模仁和/或反射面模仁上加工出微棱镜槽,在所述反射面模仁上加工出网点槽;所述步骤b包括:涂胶,在微棱镜槽内以及网点槽内涂布半凝固状态的光学胶水、以使半凝固状态的光学胶水形成半凝固状态的微棱镜结构以及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所述步骤c包括:转写,光学薄膜从转写通道内输出,所述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抵压光学薄膜相对的正反面、以将半凝固状态的微棱镜结构和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转写在所述光学薄膜相对的正反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出的导光板两侧分别具有微棱镜结构和网点结构,从而光线能够在该导光板内的均匀传播,从而导光板最后形成的面光源较为均匀。可选的,所述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均具有第一微结构面,所述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的第一微结构面相对;所述微棱镜槽设置在所述出光面模仁和/或所述反射面模仁的第一微结构面上,所述网点槽设置在所述反射面模仁的第一微结构面上;所述出光面模仁和所述反射面模仁可相互靠近且在相互靠近时抵压所述光学薄膜相对的正反面、以将半凝固状态的所述微棱镜结构和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粘接在所述光学薄膜相对的正反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使光学薄膜位于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之间,然后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相互靠近便可将半凝固状态的微棱镜结构和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分别粘接在光学薄膜相对的正反面,从而光学薄膜表面的微棱镜结构和网点结构的加工较为方便。可选的,所述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均为圆柱形或圆筒形;所述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的外壁均具有第二微结构面;所述微棱镜槽设置在所述出光面模仁和/或所述反射面模仁的第二微结构面上,所述网点槽设置在所述反射面模仁的第二微结构面上;所述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均可转动、且用于转动时将半凝固状态的所述微棱镜结构和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滚压在所述光学薄膜相对的正反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使光学薄膜从转动的出光面模仁和反射面模仁之间穿过,便可使光学薄膜相对的正反面分别粘接有半凝固状态的微棱镜结构和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通过此方式可对光学薄膜进行连续的加工,加工效率较高。可选的,所述光学胶水为光学级UV胶;所述步骤d包括:固化,将光学胶水形成的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和/或半凝固状态的微棱镜结构进行UV烘烤以使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和/或半凝固状态的微棱镜结构固化粘接在光学薄膜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V烘烤固化的方式热损害小、紫外线不产生高热,被照射物温度不上升即可完成固化与干燥,从而光学胶水的性能不易受损。可选的,所述步骤d中UV烘烤时间为10s-20s。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V烘烤时间过短时光学胶水形成的网点结构与光学薄膜连接较为不稳定,遭受撞击易分离。UV烘烤时间过长时光学胶水形成的网点结构的物理性能易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薄膜(10)制成的导光板本体(1),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厚度为t且折射率为n1,n1≥1.49,t<0.35mm;/n所述导光板本体(1)上设有由光学胶水(9)固化粘接形成的网点结构(2),光学胶水(9)的折射率为n2,n2≥1.4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薄膜(10)制成的导光板本体(1),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厚度为t且折射率为n1,n1≥1.49,t<0.35mm;
所述导光板本体(1)上设有由光学胶水(9)固化粘接形成的网点结构(2),光学胶水(9)的折射率为n2,n2≥1.4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本体(1)上还设有光学胶水(9)固化粘接形成的微棱镜结构(3);
所述导光板本体(1)具有反射面(11)和出光面(12),所述网点结构(2)固化粘接在所述反射面(11),所述微棱镜结构(3)固化粘接在所述出光面(12)和/或所述反射面(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n1-n2|≤0.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10)为光学级PC膜、MS膜、PMMA膜中的一种。


5.一种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的生产工艺,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模仁加工,在光学模仁上加工网点槽(7);
b.涂胶,在光学模仁的网点槽(7)内涂布半凝固状态的光学胶水(9)、以使光学胶水(9)形成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2);
c.转写,将模仁上的光学胶水(9)形成的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2)转写在光学薄膜(10)上;
d.固化,将光学胶水(9)形成的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2)进行固化以使半凝固状态的网点结构(2)固化粘接在光学薄膜(10)上;
e.裁切,将固化后的光学薄膜(10)进行裁切以形成导光板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微棱镜柔性导光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仁包括出光面模仁(5)和反射面模仁(6),所述出光面模仁(5)和反射面模仁(6)之间形成供光学薄膜(10)转写成型后输出的转写通道(20);
所述步骤a包括:模仁加工,在所述出光面模仁(5)和/或反射面模仁(6)上加工出微棱镜槽(8),在所述反射面模仁(6)上加工出网点槽(7);
所述步骤b包括:涂胶,在微棱镜槽(8)内以及网点槽(7)内涂布半凝固状态的光学胶水(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爱群阮绪红徐大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元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