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棒材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90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锥形棒材折弯装置,包括:上模,上模形成有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的圆弧状上模腔;下模,下模形成有与锥形棒材预折弯区域的外形相匹配的下模腔;连杆组件,连杆组件与上模和下模连接,且上模能够在连杆组件的驱动下沿着锥形棒材预折弯区域的表面进行滚动以使锥形棒材折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通过将上模腔设置成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状上模腔,在连杆组件的驱动下带动上模滚动,进而将锥形棒材折弯,解决了现有的折弯机无法成型锥形棒材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对零件批量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锥形棒材折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锥形棒材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锥形棒材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钛合金因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工业以及动车组等多种领域中。钛合金锥形棒材为动车组常用零部件,其具体材质为TC4。由于该钛合金锥形棒材直径较大,折弯工艺难度较大。目前,在行业内采用折弯机进行折弯的棒材均为直径相等的圆棒,现有的折弯机无法满足锥形棒材折弯的需求,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锥形棒材的折弯装置,解决生产难题,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锥形棒材折弯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弯机无法对锥形棒材进行折弯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锥形棒材折弯装置,包括:上模,所述上模形成有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的圆弧状上模腔;下模,所述下模形成有与所述锥形棒材预折弯区域的外形相匹配的下模腔;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连接,且所述上模能够在所述连杆组件的驱动下沿着锥形棒材预折弯区域的表面进行滚动以使所述锥形棒材折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所述圆弧状上模腔的最小曲率半径与所述锥形棒材预折弯区域的半径相等。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所述上模腔和所述下模腔的各边缘圆滑过渡。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夹板,所述夹板设置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两侧以及顶部,以构造成所述连杆组件的框架。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穿过所述夹板的侧壁与所述上模连接。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所述上模与所述第一轴滚动连接。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穿过所述夹板的侧壁与所述下模连接。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二轴转动连接。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夹板的顶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通过将上模腔设置成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状上模腔,在连杆组件的驱动下带动上模滚动,进而将锥形棒材折弯,解决了现有的折弯机无法成型锥形棒材的问题,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对零件批量生产具有重大意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逐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锥形棒材形状图;图2是折弯后的锥形棒材形状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锥形棒材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3:夹板;4:第一轴;5:第二轴;6:拉杆;10:锥形棒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如图1所示,锥形棒材10为一端直径相等,另一端直径逐渐缩小呈锥度的棒材。在折弯过程中需要对锥形棒材10具有锥度的一端进行折弯。图2为锥形棒材10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折弯后的形状。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锥形棒材折弯装置包括上模1、下模2和连杆组件。上模1的表面形成有圆弧状的上模腔,其中,该圆弧状上模腔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具体来说,该圆弧状上模腔一侧的曲率半径与锥形棒材10预折弯区域的半径尺寸相等或稍大于锥形棒材10预折弯区域的半径尺寸,另一侧的曲率半径大于锥形棒材10预折弯区域的曲率半径。下模2的表面形成有下模腔,该下模腔的形状与锥形棒材10预折弯区域的尺寸相匹配,以使锥形棒材10能够放置在下模腔中。连杆组件与上模1和下模2连接,且在连杆组件的带动下下模1可以沿着锥形棒材10预折弯区域的表面进行滚动,从而施加压力将锥形棒材10折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通过将上模腔设置成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状上模腔,在连杆组件的驱动下带动上模滚动,进而将锥形棒材折弯,解决了现有的折弯机无法成型锥形棒材的问题,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对零件批量生产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下模2的下模腔根据锥形棒材10的外形尺寸和折弯角度进行设计,下模2固定,并与上模1配合使用。上模1形成的圆弧状上模腔,其最小曲率半径与锥形棒材10预折弯区域的半径相等。在折弯工艺进行之前,锥形棒材10放置在上模1和下模2中,曲率半径小的一侧上模腔与锥形棒材10相匹配,在上模1滚动过程中,曲率半径大的一侧上模腔对锥形棒材10进行施压,进而将锥形棒材10折弯。更进一步地,为防止折弯过程中将锥形棒材10折弯位置压伤,上模腔和下模腔的各个边缘均采用倒圆角过渡处理。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杆组件包括夹板3、第一轴4、第二轴5以及拉杆6。具体来说,夹板3设置在上模1和下模2的两侧和顶部,其构造成连杆组件的框架。第一轴4穿过夹板3的侧壁与上模1连接,上模1可以围绕第一轴4进行滚动。第二轴5穿过夹板3的侧壁与下模2连接,由夹板3围设构成的框架可以围绕第二轴5进行转动。拉杆6与夹板3的顶部连接,驱动拉杆6可带动框架围绕第二轴5进行转动,同时框架可带动上模1围绕第一轴4进行滚动,进而将锥形棒材10折弯。以下以图3所示的实施例为例,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的使用过程。加热锥形棒材10的预折弯区域至烧红状态,将预折弯区域放置在下模2中,下模2固定不动。驱动拉杆6向下运动,拉杆6带动框架一起围绕第二轴5转动,框架转动过程中带动上模1围绕第一轴4沿着锥形棒材10的预折弯区域滚动,进而将锥形棒材10折弯至预设的角度。然后再将折弯成型的锥形棒材10喷砂处理。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锥形棒材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模,所述上模形成有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的圆弧状上模腔;/n下模,所述下模形成有与所述锥形棒材预折弯区域的外形相匹配的下模腔;/n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连接,且所述上模能够在所述连杆组件的驱动下沿着锥形棒材预折弯区域的表面进行滚动以使所述锥形棒材折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棒材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所述上模形成有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的圆弧状上模腔;
下模,所述下模形成有与所述锥形棒材预折弯区域的外形相匹配的下模腔;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连接,且所述上模能够在所述连杆组件的驱动下沿着锥形棒材预折弯区域的表面进行滚动以使所述锥形棒材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状上模腔的最小曲率半径与所述锥形棒材预折弯区域的半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腔和所述下模腔的各边缘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棒材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夹板,所述夹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来夏雪莲郭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和世泰通用钛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