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68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7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组件和空调器。该转动组件包括底座(1)和底盘(2),底盘(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对底盘(2)形成支撑限位的第一滚轮(3),底盘(2)能够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滚轮(3)上,并与第一滚轮(3)形成滚动配合,底盘(2)包括有与第一滚轮(3)配合的运动斜面(4),运动斜面(4)沿底盘(2)的周向延伸,运动斜面(4)能够对第一滚轮(3)同时施加水平向内以及竖直向下的分力。根据本申请的转动组件,能够减弱甚至消除底盘旋转晃动,提高运动机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动组件和空调器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转动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设计水平的提高,上下出风空调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其中下出风口采用底盘旋转的方式应用最为广泛,在保证正常出风的同时能做到外观较为精美;但是底盘旋转结构现存最大缺陷是旋转过程中容易出现左右晃动问题,甚至出现明显卡顿等缺陷,至今尚无有效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现有上下出风空调器下出风方案多采用底盘1’旋转方案,关机时底盘1’旋转到空调后面,保证外观完整精致,实现关机无风口设计;开机时候底盘1’转到前面,对准风道下出风口,实现下出风功能,同时底盘1’在打开下出风功能时候左右限定角度范围内旋转,实现下出风左右扫风功能。由于底盘1’注塑成型直径较大,通常设计间隙径向会预留单边1mm左右,防止底盘1’注塑生产尺寸缩小时候出现运动卡死问题;如果注塑生产底盘1’尺寸偏大时候,就会出现径向运动间隙过大,由于没有其他约束,在驱动齿轮2’刚介入挤压底盘1’的内齿3’时候,底盘1’就会产生瞬间的挤压向外偏位,导致底盘1’发生径向明显晃动,如图2所示,同时在驱动齿轮2’旋转过程中,如果底盘1’受力不均匀导致驱动齿轮2’挤压底盘1’齿形过程中挤压力突变,同样会产生底盘1’偏位晃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底盘旋转结构,容易发生底盘旋转晃动问题,导致运动机构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动组件和空调器,能够减弱甚至消除底盘旋转晃动,提高运动机构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组件,包括底座和底盘,底盘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对底盘形成支撑限位的第一滚轮,底盘能够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滚轮上,并与第一滚轮形成滚动配合,底盘包括有与第一滚轮配合的运动斜面,运动斜面沿底盘的周向延伸,运动斜面能够对第一滚轮同时施加水平向内以及竖直向下的分力。优选地,运动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优选地,30°≤α≤45°。优选地,底座内设置有安装槽,第一滚轮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槽内。优选地,第一滚轮底部悬空。优选地,底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底盘上设置有内齿圈,驱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传动。优选地,内齿圈位于底盘的上端,运动斜面位于底盘的下端。优选地,第一滚轮的数量为6至8个。优选地,底盘的内壁和底座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对底盘和底座进行径向限位。优选地,第二滚轮的数量为4个。优选地,底盘和底座在水平方向上的预留间隙为bmm,竖直方向上的预留间隙为btanαmm。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转动组件,该转动组件为上述的转动组件。本申请提供的转动组件,包括底座和底盘,底盘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对底盘形成支撑限位的第一滚轮,底盘能够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滚轮上,并与第一滚轮形成滚动配合,底盘包括有与第一滚轮配合的运动斜面,运动斜面沿底盘的周向延伸,运动斜面能够对第一滚轮同时施加水平向内以及竖直向下的分力。该转动组件采用运动斜面与第一滚轮滚动配合的方式,将与第一滚轮配合的运动面设置为运动斜面,利用斜面使得底盘对第一滚轮形成水平向内和竖直向下的分力,进而通过第一滚轮对底盘形成水平向外和竖直向上的分力,由于多个第一滚轮沿着周向设置,因此能够在周向多个位置对运动斜面形成水平向外和竖直向上的分力,在底盘旋转运动过程中,能够利用第一滚轮与运动斜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自动产生径向校正分离,使得底盘旋转运动过程中,能自动对中及消除晃动问题,保证底盘平稳旋转运动,同时结构简单,装配可靠,可以提升转动组件的运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动组件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动组件的结构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动组件的剖视结构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L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底座;2、底盘;3、第一滚轮;4、运动斜面;5、安装槽;6、驱动电机;7、驱动齿轮;8、内齿圈;9、第二滚轮。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转动组件包括底座1和底盘2,底盘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对底盘2形成支撑限位的第一滚轮3,底盘2能够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滚轮3上,并与第一滚轮3形成滚动配合,底盘2包括有与第一滚轮3配合的运动斜面4,运动斜面4沿底盘2的周向延伸,运动斜面4能够对第一滚轮3同时施加水平向内以及竖直向下的分力。该转动组件采用运动斜面4与第一滚轮3滚动配合的方式,将与第一滚轮3配合的运动面设置为运动斜面4,利用斜面使得底盘2对第一滚轮3形成水平向内和竖直向下的分力,进而通过第一滚轮3对底盘2形成水平向外和竖直向上的分力,由于多个第一滚轮3沿着周向设置,因此能够在周向多个位置对运动斜面4形成水平向外和竖直向上的分力,在底盘2旋转运动过程中,能够利用第一滚轮3与运动斜面4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自动产生径向校正分离,使得底盘2旋转运动过程中,能自动对中及消除晃动问题,保证底盘2平稳旋转运动,同时结构简单,装配可靠,可以提升转动组件的运动可靠性。运动斜面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在一个实施例中,30°≤α≤45°。将运动斜面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0°≤α≤45°,能够较好地平衡水平回复力与径向承载力,从而使得运动斜面4与第一滚轮3形成较好的受力分配,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提高底座1和底盘2之间的运动平稳性和结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假设底盘重力为G,周圈共设置有6组滚轮,且对称布置,故水平回复力为单个滚轮所产生回复力的两倍,故F2=G*tanα/3,则当α=30°时,水平分力F2=0.1926G,当α=45°时,F2=0.334G,同时由实际手板测试验证可得,当α角度小于30°时,由于回复力偏小,导致底盘2在电机驱动齿轮的挤压作用下出现较明显的偏移晃动,故斜面与平面夹角控制在30°到45°之间较合适。底盘2和底座1在水平方向上的预留间隙为bmm,竖直方向上的预留间隙为btanαmm。底盘2的运动斜面4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α,在0-90°范围内,α值越大,水平分力F2越大,故底盘2的自动偏移校正回复力越大,底盘2运动越平稳可靠,但是受底盘零件注塑生产尺寸变形影响,底盘2上端向上的限位滚轮预留设计间隙就越大,故底盘2的上下方向允许的移动就越大,所以α角需要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经验证,α角控制在30-45°内最合理,既能保证底盘2旋转运动时候有足够的自动对中校正回复力,又能使上端向上限位设计间隙不会太大。底座1上安装有驱动电机6和驱动齿轮7,底盘2上设置有内齿圈8,驱动齿轮7与内齿圈8啮合传动,可以通过驱动齿轮7与内齿圈8的相互作用,驱动底盘2相对于底座1转动。内齿圈8位于底盘2的上端,运动斜面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底盘(2),所述底盘(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对所述底盘(2)形成支撑限位的第一滚轮(3),所述底盘(2)能够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3)上,并与所述第一滚轮(3)形成滚动配合,所述底盘(2)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滚轮(3)配合的运动斜面(4),所述运动斜面(4)沿所述底盘(2)的周向延伸,所述运动斜面(4)能够对所述第一滚轮(3)同时施加水平向内以及竖直向下的分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底盘(2),所述底盘(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对所述底盘(2)形成支撑限位的第一滚轮(3),所述底盘(2)能够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3)上,并与所述第一滚轮(3)形成滚动配合,所述底盘(2)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滚轮(3)配合的运动斜面(4),所述运动斜面(4)沿所述底盘(2)的周向延伸,所述运动斜面(4)能够对所述第一滚轮(3)同时施加水平向内以及竖直向下的分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斜面(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30°≤α≤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安装槽(5),所述第一滚轮(3)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3)底部悬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明养蔡金钊张荣陈珠秀孙小洪欧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