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力磁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64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力磁铁装置,属于纤维去铁质杂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磁铁板,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的外端呈圆形,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的内侧管道呈方形管道,入口管道的管腔底面呈倾斜向下的下坡斜面,出口管道的管腔底面呈倾斜向上的上坡斜面,入口管道的中心线与出口管道的底面相平齐,所述的磁铁板设置于壳体出口方向的壳体内腔壁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出口圆变方管道的底面与入口圆变方管道中心设置呈平齐,出口与入口截面在纤维流输送方向一半重合,从而可减小输棉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力磁铁装置
本技术属于纤维去铁质杂质
,尤其与一种可去除重物的强力磁铁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在纺机纤维输运管道中,目前常用的结构配有两组永久磁铁,用于去除纤维中的铁质杂物,便于清理,但是它不能充分吸取棉流中金属杂物,更不能排除橡胶、粗细纱隔距块、包装带头、竹木片等非金属杂物以及铝皮等金属杂物,造成其在后道设备中被打碎成细杂,进入梳棉机,使清梳联梳棉机针布经常被轧坏。因此专利公开号为CN201310602003.8公开了一种桥式磁铁,包括壳体、磁铁和集杂罩;壳体呈卧式V字形结构,两组磁铁分别置于壳体的上倾斜面的前面和下倾斜面的背面;集杂罩置于壳体下倾斜面的前面。但是该桥式磁铁还是存在以下缺陷:1.V字形输棉方管道间夹角在90°左右,输棉阻力大,输送能量损耗多。2.V字形输棉方管道截面积不变,无容杂空间,因此无法去除重物,非磁化重物亦无法去除。3.只能去除体积较小的可磁化杂质,去除体积较大的可磁化杂质能力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V字形输棉方管道存在输棉阻力大、输送能量损耗多、无法去除重物等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去除重物的强力磁铁装置。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强力磁铁装置,包括壳体和磁铁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的外端呈圆形,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的内侧管道呈方形管道,入口管道的管腔底面呈倾斜向下的下坡斜面,出口管道的管腔底面呈倾斜向上的上坡斜面,入口管道的中心线与出口管道的底面相平齐,所述的磁铁板设置于壳体出口方向的壳体内腔壁中。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的入口管道的中心线和所述的下坡斜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的出口管道的中心线和所述的上坡斜面的夹角。所述的壳体呈倒凸字形,壳体的下段的竖截面呈脸盆式敞口形。所述的壳体的下段左侧斜面与底面的夹角小于右侧斜面与底面的夹角,所述的壳体的最大截面积与入口管道圆口截面积的比值至少为2.9。所述的壳体底面设置有U形插槽,U形插槽内滑动安装有插板,通过拉开插板,可以清理容杂槽内的重物。所述的壳体底面的尾部设置有一段竖直段,所述的插板的后侧设置有与竖直段配合的贴靠竖部;所述的贴靠竖部的外侧设置有具有与竖直段相吸附的磁铁,依靠磁铁的吸力将插板固定在U形插槽内。所述的壳体的右侧斜面上设置有磁铁板安装口,所述的磁铁板的一端通过铰链安装于磁铁板安装口的一侧外缘处,所述的磁铁板的另一端通过蝶形螺母锁紧固定在磁铁板安装口的另一侧外缘处。所述的磁铁板包括磁铁盒和钕铁硼磁铁,所述的磁铁盒上形成多个容纳所述钕铁硼磁铁的磁铁容纳工位,钕铁硼磁铁依靠磁力相互吸附在磁铁容纳工位中。正常生产时,需要拧紧蝶形螺母,以将磁铁板密封在磁铁板安装口,而钕铁硼磁铁直接裸露在输棉通道中;需要清理磁铁板上的吸附物时,需要拧下蝶形螺母,打开磁铁板进行清理。所述的钕铁硼磁铁的顶部高出所述的磁铁盒的顶面,钕铁硼磁铁的顶部朝向壳体内腔。所述的钕铁硼磁铁的顶部高出所述的磁铁盒的顶面5mm,从而充分发挥磁铁5-2的吸附能力。工作原理:纤维流由入口管道送入,在经过壳体时,通道截面突然扩大,最大截面积比入口管道的截面积大2.9倍,流度降低使纤维流产生向前下方向的惯性,撞击磁铁板,裸漏在纤维流表面或包覆在棉流中的部分可磁化杂质被吸附于钕铁硼磁铁的表面。密度大的重物因沉降速度快、惯性大,部分重物落在壳体底面内,得到去除。撞击磁铁板后的棉流得以“跳跃”式从出口管道输出。本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出口圆变方管道的底面与入口圆变方管道中心设置呈平齐,出口与入口截面在纤维流输送方向一半重合,从而可减小输棉阻力。2.本技术通过壳体的几何结合配合磁铁板,即具有去除重物功能,还可以将杂质全部吸附到磁铁板上,去杂质效率大大提高,另外非磁化重物亦可以去除。3.本技术的可磁化杂质无论体积大小均可去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磁铁板打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磁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说明和解释,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唯一限定。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1和磁铁板4,所述的壳体1的两端分别形成入口管道2和出口管道3,入口管道2和出口管道3的外端呈圆形,入口管道2和出口管道3的内侧管道呈方形管道,入口管道2的管腔底面呈倾斜向下的下坡斜面,出口管道3的管腔底面呈倾斜向上的上坡斜面,入口管道2的中心线与出口管道3的底面相平齐,所述的磁铁板4设置于壳体出口方向的壳体内腔壁中。作为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管道2的中心线和所述的下坡斜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的出口管道3的中心线和所述的上坡斜面的夹角。作为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的壳体1呈倒凸字形,壳体1的下段的竖截面呈脸盆式敞口形。作为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的壳体1的下段左侧斜面与底面的夹角小于右侧斜面与底面的夹角,所述的壳体1的最大截面积与入口管道2的圆口截面积的比值至少为2.9。作为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的壳体1的底面设置有U形插槽8,U形插槽8内滑动安装有插板5,通过拉开插板,可以清理容杂槽内的重物。作为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的壳体1的底面尾部设置有一段竖直段,所述的插板5的后侧设置有与竖直段配合的贴靠竖部51;所述的贴靠竖部51的外侧设置有具有与竖直段相吸附的磁铁,依靠磁铁的吸力将插板5固定在U形插槽8内。作为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的壳体1的右侧斜面上设置有磁铁板安装口,所述的磁铁板4的一端通过铰链6安装于磁铁板安装口的一侧外缘处,所述的磁铁板4的另一端通过蝶形螺母7锁紧固定在磁铁板安装口的另一侧外缘处。作为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的磁铁板4包括磁铁盒41和钕铁硼磁铁42,所述的磁铁盒41上形成多个容纳所述钕铁硼磁铁42的磁铁容纳工位,钕铁硼磁铁42依靠磁力相互吸附在磁铁容纳工位中。正常生产时,需要拧紧蝶形螺母,以将磁铁板密封在磁铁板安装口,而钕铁硼磁铁直接裸露在输棉通道中;需要清理磁铁板上的吸附物时,需要拧下蝶形螺母,打开磁铁板进行清理。作为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的钕铁硼磁铁42的顶部高出所述的磁铁盒41的顶面5mm,钕铁硼磁铁42的顶部朝向壳体内腔,从而充分发挥磁铁的吸附能力。工作原理:纤维流由入口管道送入,在经过壳体时,通道截面突然扩大,最大截面积比入口管道的截面积大2.9倍,流度降低使纤维流产生向前下方向的惯性,撞击磁铁板,裸漏在纤维流表面或包覆在棉流中的部分可磁化杂质被吸附于钕铁硼磁铁的表面。密度大的重物因沉降速度快、惯性大,部分重物落在壳体底面内,得到去除。撞击磁铁板后的棉流得以“跳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力磁铁装置,包括壳体(1)和磁铁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两端分别形成入口管道(2)和出口管道(3),入口管道(2)和出口管道(3)的外端呈圆形,入口管道(2)和出口管道(3)的内侧管道呈方形管道,入口管道(2)的管腔底面呈倾斜向下的下坡斜面,出口管道(3)的管腔底面呈倾斜向上的上坡斜面,入口管道(2)的中心线与出口管道(3)的底面相平齐,所述的磁铁板(4)设置于壳体出口方向的壳体内腔壁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力磁铁装置,包括壳体(1)和磁铁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两端分别形成入口管道(2)和出口管道(3),入口管道(2)和出口管道(3)的外端呈圆形,入口管道(2)和出口管道(3)的内侧管道呈方形管道,入口管道(2)的管腔底面呈倾斜向下的下坡斜面,出口管道(3)的管腔底面呈倾斜向上的上坡斜面,入口管道(2)的中心线与出口管道(3)的底面相平齐,所述的磁铁板(4)设置于壳体出口方向的壳体内腔壁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力磁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管道(2)的中心线和所述的下坡斜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的出口管道(3)的中心线和所述的上坡斜面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力磁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呈倒凸字形,壳体(1)的下段的竖截面呈脸盆式敞口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力磁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下段左侧斜面与底面的夹角小于右侧斜面与底面的夹角,所述的壳体(1)的最大截面积与入口管道(2)的圆口截面积的比值至少为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强力磁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底面设置有U形插槽(8),U形插槽(8)内滑动安装有插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东冯明青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