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础托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48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基础托换,包括原地面和原天然基础,所述原天然基础设置于原地面顶部,所述原地面底部设有桩,所述桩贯穿原地面与原天然基础且延伸至原天然基础顶部,所述原天然基础顶部设有桩帽,所述桩帽与桩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原地面底部设有地下室地面,所述原地面与地下室地面之间形成土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桩,有利于对原地面做一个辅助支撑,通过原地面与地下室地面之间形成土体,将土体挖空形成空腔后,在原地面与地下室地面之间制作支撑柱,通过支撑柱固定,将原天然基础、桩帽和桩顶部割断,将支撑柱固定后,将桩帽和桩均割断,即可得到所需要的使用空间,此过程简单方便,使用效率高,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础托换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基础托换。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对自身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已建的建筑物往往因为沉降过大、自身倾斜、开裂及邻近工程建设的影响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目前此类事件时常引发社会纠纷。对于已建的建(构)筑物进行基础托换,改善建筑原有基础的功能,控制建筑沉降、倾斜与开裂,减小邻近工程建设对已建建(构)筑物的影响是基础工程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现有的基础托换技术主要采用逐步掏空原基础下的土体,然后置入新基础结构的形式予以实现,该方法在掏土过程中经常出现较大的沉降,对建筑物损伤严重,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基础托换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基础托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基础托换,包括原地面和原天然基础,所述原天然基础设置于原地面顶部,所述原地面底部设有桩,所述桩贯穿原地面与原天然基础且延伸至原天然基础顶部,所述原天然基础顶部设有桩帽,所述桩帽与桩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原地面底部设有地下室地面,所述原地面与地下室地面之间形成土体,所述土体挖空后形成腔体,所述桩之间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与原地面固定连接以及底部与地下室地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桩与地下室地面连接处通过割断工艺处理。优选的,所述原天然基础、桩帽和桩顶部均通过割断工艺处理。>优选的,所述桩由钢筋制成。优选的,所述桩帽与支撑柱均由混凝土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置桩,有利于对原地面做一个辅助支撑,通过原地面与地下室地面之间形成土体,将土体挖空形成空腔后,在原地面与地下室地面之间制作支撑柱,通过支撑柱固定,将原天然基础、桩帽和桩顶部割断,将桩帽和桩均割断,即可得到所需要的使用空间,此过程简单方便,使用效率高,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地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桩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桩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土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切割结构。图中:1原地面、2原天然基础、3桩、4桩帽、5地下室地面、6土体、7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建筑基础托换,包括原地面1和原天然基础2,所述原天然基础2设置于原地面1顶部,所述原地面1底部设有桩3,所述桩3贯穿原地面1与原天然基础2且延伸至原天然基础2顶部,所述原天然基础2顶部设有桩帽4,所述桩帽4与桩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原地面1底部设有地下室地面5,所述原地面1与地下室地面5之间形成土体6,所述土体6挖空后形成腔体,所述桩3之间设有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顶部与原地面1固定连接以及底部与地下室地面5固定连接。所述桩3与地下室地面5连接处通过割断工艺处理,所述原天然基础2、桩帽4和桩3顶部均通过割断工艺处理,当支撑柱7固定后,将桩帽4和桩3均割断,使土体6形成一个独立的空腔,从而达到托换效果,所述桩3由钢筋制成,钢筋钢性强,硬度大,有利于提高支撑效果,所述桩帽4与支撑柱7均由混凝土制成。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1)如图1-2所示,在原有原天然基础2设置于原地面1上向下打下若干桩3;(2)如图3所示,在桩3的顶部制作桩帽4;(3)如图4所示,原地面1与地下室地面5之间形成土体6,将土体6挖空形成空腔后,在原地面1与地下室地面5之间制作支撑柱7;(4)如图5所示,最后当支撑柱7固定后,将原天然基础2、桩帽4和桩3顶部割断,将桩帽4和桩3均割断,即可得到所需要的使用空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础托换,包括原地面(1)和原天然基础(2),所述原天然基础(2)设置于原地面(1)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地面(1)底部设有桩(3),所述桩(3)贯穿原地面(1)与原天然基础(2)且延伸至原天然基础(2)顶部,所述原天然基础(2)顶部设有桩帽(4),所述桩帽(4)与桩(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原地面(1)底部设有地下室地面(5),所述原地面(1)与地下室地面(5)之间形成土体(6),所述土体(6)挖空后形成腔体,所述桩(3)之间设有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顶部与原地面(1)固定连接以及底部与地下室地面(5)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础托换,包括原地面(1)和原天然基础(2),所述原天然基础(2)设置于原地面(1)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地面(1)底部设有桩(3),所述桩(3)贯穿原地面(1)与原天然基础(2)且延伸至原天然基础(2)顶部,所述原天然基础(2)顶部设有桩帽(4),所述桩帽(4)与桩(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原地面(1)底部设有地下室地面(5),所述原地面(1)与地下室地面(5)之间形成土体(6),所述土体(6)挖空后形成腔体,所述桩(3)之间设有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顶部与原地面(1)固定连接以及底部与地下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翔毅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