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44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顶安装结构,涉及装修设计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龙骨、第二龙骨以及连接部,第一龙骨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第二龙骨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上设置有通孔,连接部包括固定套筒、固定头以及连接杆,固定套筒设置于第二侧板远离第二底板的一侧,固定头包括至少有一部分位于通孔内的固定柱以及设置于固定柱端部向固定套筒方向延伸设置的伸出柱,固定柱远离固定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方便连接杆插入的插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抗震能力好,整体吊顶连接稳定,且吊顶安装时,可以调节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之间的位置,对吊顶进行调节校准,大大降低吊杆与吊板之间安装误差,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顶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修设计
,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装饰行业正在向着工业化模块化安装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吊顶装饰是室内设计中普遍采用的装饰方法,可以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感,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目前在建筑安装施工领域,对吊顶特别是线形型材吊顶的安装,多采用吊杆吊挂主龙骨,然后安装副龙骨,最后安装线形型材。但是,这种安装结构在面对顶面内设备管线排列较多或者顶面具有有大型设备等情况时,会因为吊杆无处生根或不宜排列吊杆而使得安装和拆卸变得十分麻烦,同时由于设备需要经常检修或更换,这种安装结构也会给设备维修带来麻烦;另外,在一些地震多发地区,或者是地下场所,例如地铁站,对于吊顶的抗地震性能要求就较高,而目前的这种吊挂形式的安装结构,在出现振动时,很容易出现垮塌,从而带来人员损伤或财产损失。所以现在对于新型的安全的吊顶安装结构的开发十分重要,例如中国专利专利技术专利CN105780999A公开了一种线形型材吊顶安装结构,其包括:型材单元,其固定安装于墙顶面,该型材单元具有外板和内板,该外板上开设有通孔,该内板上固定设置有正对该通孔的弹性件;杆体,其端部插入通孔内并顶住和压缩弹性件。上述专利技术可以替代原先的吊挂安装方式,减少了吊筋及主、副龙骨的安装,给顶部灯具及其他设备的安装创造了有利空间,实现型材的快速拆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施工速度,利于标准化作业,同时节省维修费用并缩短维修工期,规避后期因人为损坏或维修造成拆卸的风险,且拆卸过程中自身及对其他型材无损坏,可以实现快速且无损的恢复但是上述吊顶安装结构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尽管两块龙骨板之间的弹性件可以增强了抗震性,但是型材单元的两块龙骨板之间仅仅依靠杆体和弹性件的连接,稳定性差,且两块龙骨板安装之后,两块龙骨板之间位置无法调节,无法消除实时安装时的板材误差,造成大面积吊顶时吊杆与吊板可能错位,安全性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高效的吊顶安装结构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震能力好,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之间连接稳定,整体吊顶安装稳定性好,且吊顶安装时,可以通过固定套筒与固定头调节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之间的距离,对吊顶进行调节校准,大大降低吊杆与吊板之间安装误差,安全性高的吊顶安装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吊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龙骨、设置于所述第一龙骨上的第二龙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龙骨包括第一底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端部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二龙骨包括第二底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端部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套筒、与所述固定套筒连接的固定头以及与所述固定头连接的连接杆,所述固定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所述固定头包括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的固定柱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柱端部向所述固定套筒方向延伸设置的伸出柱,所述固定柱远离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连接杆插入的插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二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所述连接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龙骨至少有一部分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平行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伸出柱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套筒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套筒内远离所述伸出柱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龙骨上设置有吊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插孔内侧壁设置有磁性件层,所述连接杆端部为铁质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柱外侧设置有拧动凸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二龙骨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实际上所述第二龙骨上的第二侧板和第二底板连接处为弧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的通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多个通孔均位于一条直线上。本专利技术一种吊顶安装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固定套筒、固定头以及连接杆的结构,通过固定头的伸出柱延伸至固定套筒内,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之间连接稳定;通过连接杆延伸至固定头上的插孔内,第一龙骨与相邻的第一龙骨之间连接稳定;结构简单;2、伸出柱延伸至固定套筒内采用螺纹连接,便可以通过拧动固定头,使得伸出柱延伸至固定套筒内的距离变化,从而调节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之间的位置,可以对吊顶进行调节校准,大大降低吊杆与吊板之间安装误差,安全性高;3、固定套筒内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与螺纹连接的伸出柱相接触,即能限制伸出柱延伸至固定套筒内的最大距离,又能抑制伸出柱的轴向振动,提高吊顶安装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吊顶安装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吊顶安装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吊顶安装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吊顶安装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多组吊顶安装结构的拼接示意图;图中:1、第一龙骨,11、第一底板,12、第一侧板,13、通孔,2、第二龙骨,21、第二底板,22、第二侧板,3、连接部,31、固定套筒,311、内螺纹,312、弹性件,32、固定头,321、固定柱,322、伸出柱,323、插孔,324、外螺纹,325、磁性件层,33、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模块和步骤的相对布置和步骤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的流程并不仅仅是单独进行,而是多个步骤相互交叉进行。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及系统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一:如图1至4所示,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的实施例,一种吊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龙骨1、第二龙骨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龙骨(1)、设置于所述第一龙骨(1)上的第二龙骨(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的连接部(3),所述第一龙骨(1)包括第一底板(1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11)端部的第一侧板(12),所述第二龙骨(2)包括第二底板(2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21)端部的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12)上设置有通孔(13),所述连接部(3)包括固定套筒(31)、与所述固定套筒(31)连接的固定头(32)以及与所述固定头(32)连接的连接杆(33),所述固定套筒(31)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2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21)的一侧,所述固定头(32)包括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13)内的固定柱(321)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柱(321)端部向所述固定套筒(31)方向延伸设置的伸出柱(322),所述固定柱(321)远离所述固定套筒(3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连接杆(33)插入的插孔(3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龙骨(1)、设置于所述第一龙骨(1)上的第二龙骨(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的连接部(3),所述第一龙骨(1)包括第一底板(1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11)端部的第一侧板(12),所述第二龙骨(2)包括第二底板(2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21)端部的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12)上设置有通孔(13),所述连接部(3)包括固定套筒(31)、与所述固定套筒(31)连接的固定头(32)以及与所述固定头(32)连接的连接杆(33),所述固定套筒(31)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2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21)的一侧,所述固定头(32)包括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13)内的固定柱(321)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柱(321)端部向所述固定套筒(31)方向延伸设置的伸出柱(322),所述固定柱(321)远离所述固定套筒(3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连接杆(33)插入的插孔(3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11)的两端;所述第二侧板(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21)的两端;所述连接部(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龙骨(2)至少有一部分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静姿简齐超李稳稳王祎娜范淼芳楼银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