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44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体系包括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沉降后浇带、左侧预埋槽钢、右侧预埋槽钢、钢板;将左侧预埋槽钢和右侧预埋槽钢预埋于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与之形成受力整体,左侧预埋槽钢和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在沉降后浇带内通过螺栓连接并允许左侧预埋槽钢和右侧预埋槽钢能在竖向方向上相对位移,在左侧预埋槽钢和右侧预埋槽钢下挂钢板作为沉降后浇带的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以预埋槽钢和与预埋槽钢连接的花纹钢板作为受力体系代替常规钢管扣件式后浇带支模架,解决了沉降后浇带处支架存留时间过长、影响后续工序施工进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的说,是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附带低层裙房和地下车库的建筑形式越来越普遍,为了避免相邻的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因荷载不同而产生沉降差异,通常会在高层建筑周边的低层建筑、地下车库设置沉降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一般会保留至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45天左右,待沉降量稳定后再浇筑,在此期间,沉降后浇带处的结构钢筋连接而混凝土未连接,沉降后浇带两侧的结构处于一种类似悬臂结构的状态中,与原设计简支或连续梁结构受力状态不同。目前,对于沉降后浇带,在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前,多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进行回顶,后浇带处的模板则采用木模板、木方制作,与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形成沉降后浇带模架体系。沉降后浇带模板及支架支撑时间视建筑高度和施工进度而定,一般30层住宅楼周边车库的沉降后浇带,支模架支撑时间需长达1年之久。在此期间,沉降后浇带支撑架处的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工程无法进行。因此,在进行沉降后浇带处模板支架设计时,寻求一种高效、可靠、便捷的模板支架体系,代替传统的钢管扣件支架体系,是解决沉降后浇带处支模架存留时间过长、影响后续工序施工进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的重要途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以预埋槽钢和与预埋槽钢连接的花纹钢板作为受力体系代替常规钢管扣件式后浇带支模架,解决了沉降后浇带处支架存留时间过长、影响后续工序施工进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的问题,具有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施工方便、节约施工成本且更能保证施工质量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包括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沉降后浇带、左侧预埋槽钢、右侧预埋槽钢和钢板;所述沉降后浇带的左右两侧为通过结构钢筋连接而未通过混凝土连接的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位于沉降后浇带左侧的所述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内连接水平设置的所述左侧预埋槽钢的嵌固段,位于沉降后浇带右侧的所述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内连接水平设置的右侧预埋槽钢的嵌固段;所述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于所述沉降后浇带内活动连接,所述左侧预埋槽钢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能在竖向上相对移动;所述钢板设置于所述左侧预埋槽钢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的下方作为所述沉降后浇带的底侧模板,所述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一同连接有所述钢板。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左侧预埋槽钢的嵌固段和右侧预埋槽钢的嵌固段与相应的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受力整体,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和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下挂钢板作为沉降后浇带的模板,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和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活动连接,允许在竖向上的相对移动。该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的连接结构简单,易于施工,沉降后浇带处的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可及时施工,以此解决沉降后浇带支模架需长期保留而影响地下室后续工序施工的问题,具有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施工方便、节约施工成本且更能保证施工质量的优点,在高层带周边车库建筑中实际应用效果显著。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左侧预埋槽钢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在同一水平面上沿所述沉降后浇带的轴向依次设置并错位设置,所述左侧预埋槽钢的基板与所述右侧预埋槽钢的基板相贴。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的基板处设置有竖向的长圆孔,所述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的基板处设置有与所述长圆孔对位的圆孔,所述圆孔和所述长圆孔内穿入水平设置的槽钢连接螺栓,所述槽钢连接螺栓通过带设的螺帽将所述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与所述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活动连接。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槽钢连接螺栓将左侧预埋槽钢和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连接起来,并通过长圆孔和圆孔的组合允许沉降后浇带两侧的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竖向位移。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均分别连接有竖向设置的连接槽钢,所述连接槽钢的底端连接所述钢板。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连接槽钢连接于相应的所述左侧预埋槽钢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的基板上。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钢板为花纹钢板。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钢板30mm厚。本专利技术还根据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左侧预埋槽钢的基板上悬挑段处加工出长圆孔,在右侧预埋槽钢基板上的悬挑段处加工出加工出圆孔;步骤S2,在沉降后浇带左右两侧的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前,将左侧预埋槽钢的嵌固段和右侧预埋槽钢的嵌固段预埋在后浇带侧方结构中,之后将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和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通过水平向穿过长圆孔和圆孔的槽钢连接螺栓连接起来;步骤S3,在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和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上焊接上钢板,使钢板与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形成后浇带模板;步骤S4,对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浇筑混凝土。进一步的,该施工方法中,在步骤S1中,加工出长圆孔和圆孔后,在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的基板上和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的基板上分别焊接竖向设置的连接槽钢;在步骤S3中,将钢板与连接槽钢焊接。进一步的,该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5,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混凝土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下方模板支架,进行后续施工;步骤S6,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封顶、建筑物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后,浇筑沉降后浇带处混凝土。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左侧预埋槽钢的嵌固段和右侧预埋槽钢的嵌固段与相应的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受力整体,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和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下挂钢板作为沉降后浇带的模板,左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和右侧预埋槽钢的悬挑段活动连接,允许在竖向上的相对移动。该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的连接结构简单,易于施工,沉降后浇带处的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可及时施工,以此解决沉降后浇带支模架需长期保留而影响地下室后续工序施工的问题,具有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施工方便、节约施工成本且更能保证施工质量的优点,在高层带周边车库建筑中实际应用效果显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的平面布置图;图2是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的板间钢梁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的梁间钢梁示意图;图5是左侧预埋槽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右侧预埋槽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

【技术保护点】
1.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1)、沉降后浇带(2)、左侧预埋槽钢(3)、右侧预埋槽钢(4)和钢板(5);/n所述沉降后浇带(2)的左右两侧为通过结构钢筋连接而未通过混凝土连接的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1);/n位于沉降后浇带(2)左侧的所述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1)内连接水平设置的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的嵌固段,位于沉降后浇带(2)右侧的所述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1)内连接水平设置的右侧预埋槽钢(4)的嵌固段;/n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的悬挑段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的悬挑段于所述沉降后浇带(2)内活动连接,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能在竖向上相对移动;/n所述钢板(5)设置于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的下方作为所述沉降后浇带(2)的底侧模板,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的悬挑段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的悬挑段一同连接有所述钢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1)、沉降后浇带(2)、左侧预埋槽钢(3)、右侧预埋槽钢(4)和钢板(5);
所述沉降后浇带(2)的左右两侧为通过结构钢筋连接而未通过混凝土连接的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1);
位于沉降后浇带(2)左侧的所述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1)内连接水平设置的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的嵌固段,位于沉降后浇带(2)右侧的所述沉降后浇带侧方结构(1)内连接水平设置的右侧预埋槽钢(4)的嵌固段;
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的悬挑段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的悬挑段于所述沉降后浇带(2)内活动连接,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能在竖向上相对移动;
所述钢板(5)设置于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的下方作为所述沉降后浇带(2)的底侧模板,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的悬挑段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的悬挑段一同连接有所述钢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在同一水平面上沿所述沉降后浇带(2)的轴向依次设置并错位设置,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的基板与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的基板相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的悬挑段的基板处设置有竖向的长圆孔(31),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的悬挑段的基板处设置有与所述长圆孔(31)对位的圆孔(41),所述圆孔(41)和所述长圆孔(31)内穿入水平设置的槽钢连接螺栓(6),所述槽钢连接螺栓(6)通过带设的螺帽将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的悬挑段与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的悬挑段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后浇带免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预埋槽钢(3)的悬挑段和所述右侧预埋槽钢(4)的悬挑段均分别连接有竖向设置的连接槽钢(7),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亚团骆发江王伟许广兴李鹏李守富王腾严新建陈晨张栋景鹏超续育飞姚明利杨耿李文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