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现浇薄壁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394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直径现浇薄壁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桩的施工方法,步骤为:(1)钻设桩孔;(2)将携带有锚盘的钢结构骨架下沉到桩孔内;该钢结构骨架包括内钢套管、钢筋笼和若干钢绞线,该钢筋笼套设在该内钢套管的外侧,若干钢绞线位于内钢套管的外侧、且环绕该内钢套管布置;钢绞线的底端固定在该锚盘上;(3)向内钢套管的外侧浇注混凝土,形成环形混凝土结构;(4)施工圈梁并养护至设定强度,使钢绞线穿过圈梁后、施加预应力并锁定;(5)地下结构施工至地面正负零,拔出内钢套管。本申请还公开采用上述施工方法所形成的大直径现浇薄壁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桩。本申请在各种土质中均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所形成的桩身质量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现浇薄壁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直径现浇薄壁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大直径现浇凝土薄壁筒(管)桩为混凝土薄壁筒状结构,目前常用的外径在1000~1500mm之间,并正在向2000mm或更大的方向发展,壁厚在120-250mm,也可根据工程需要另行设计。成桩时利用内外两层钢管套装在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环形桩靴上,通过上部特制的夹持器,在顶部中高频振动器的作用下,将钢管沉入地基土内并到达设计标高。套入内管的部分土芯可从外管的排土孔排出。移开夹持器,放入钢筋笼,在外钢管的灌入口中灌入混凝土,边振动边拨管直至钢管全部拔出地面,这样便形成中心填充有地基土的筒形桩体。大直径现浇凝土薄壁筒(管)桩具有承载力高、无泥浆污染、节省混凝土、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捷、挤土效应相对较少以及工后沉降小等优点。大直径现浇凝土薄壁筒(管)桩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桩架设备比较笨重、需功率较大的变电器、土芯需用挖掘机等作业设备进行清运、密实的砂层和硬塑状粘土层施工困难、拔桩容易引起桩缩颈和断桩等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直径现浇薄壁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钻设桩孔;/n(2)将携带有锚盘的钢结构骨架下沉到桩孔内;/n该钢结构骨架包括内钢套管、钢筋笼和若干钢绞线,该内钢套管连接在锚盘的上表面,该钢筋笼套设在该内钢套管的外侧,若干钢绞线位于内钢套管的外侧、且环绕该内钢套管布置;钢绞线的底端固定在该锚盘上;/n(3)向内钢套管的外侧浇注混凝土,形成环形混凝土结构;/n(4)施工圈梁并养护至设定强度,使钢绞线穿过圈梁后、施加预应力并锁定;/n(5)地下结构施工至地面正负零,完成基坑侧壁回填后,拔出内钢套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现浇薄壁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钻设桩孔;
(2)将携带有锚盘的钢结构骨架下沉到桩孔内;
该钢结构骨架包括内钢套管、钢筋笼和若干钢绞线,该内钢套管连接在锚盘的上表面,该钢筋笼套设在该内钢套管的外侧,若干钢绞线位于内钢套管的外侧、且环绕该内钢套管布置;钢绞线的底端固定在该锚盘上;
(3)向内钢套管的外侧浇注混凝土,形成环形混凝土结构;
(4)施工圈梁并养护至设定强度,使钢绞线穿过圈梁后、施加预应力并锁定;
(5)地下结构施工至地面正负零,完成基坑侧壁回填后,拔出内钢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内钢套管固定连接在该锚盘的上表面上,且在第一设定外力下,该内钢套管能够脱离该锚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钢套管点焊在该锚盘的上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钢套管的外壁上涂刷有隔离剂、并包裹有HDPE土工膜。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民王建兰陈静葛立瑞王涛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深地智能建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