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38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包括:槽柱,可拆卸的竖向安装于地下空间的入口处,多个所述槽柱沿地下空间入口处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槽柱设有竖向的插槽,相邻所述槽柱的插槽正对设置;挡水部件,安装于相邻所述槽柱之间,所述挡水部件的端部与槽柱的插槽配合,形成挡水结构。通过可拆卸的槽柱可将叠梁板横向串连起来,使得防涝挡水的宽度不受限制,方可满足城市大型地下空间入口对阻止涝水涌入的要求,在内涝防灾方面,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槽柱、叠梁板便于收纳,不影响地面日常通行,不影响设施景观。装置简洁,易于组装成型,应急响应时,可立即投入使用和见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
本专利技术用于市政、建筑、人防及地下轨道工程的内涝预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
技术介绍
对大型地下空间的内涝危害虽有管控,但补救代价很大——对下穿隧道的防涝减灾,往往是采用涉水线提示,交通灯管控及交警封路的措施,限制车辆通行,防止人员财产损失;但由于地下空间入口太宽,难以及时有效垒沙袋挡水,洪水溢入,使得地下空间成为一个大型地下调蓄池。因此,即使交通管制及时,虽然可避免人车损失,但涝水带来了机电设备水浸损失,需要大量人员抢险、长时间抽排积水,并需对内涝后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加之应急抽水和清理期间,地下空间无法使用,会对城市运行和形象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包括:槽柱,可拆卸的竖向安装于地下空间的入口处,多个所述槽柱沿地下空间入口处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槽柱设有竖向的插槽,相邻所述槽柱的插槽正对设置;挡水部件,安装于相邻所述槽柱之间,所述挡水部件的端部与槽柱的插槽配合,形成挡水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部件包括叠梁板,多个所述叠梁板自地面开始向上叠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地下空间入口处的地面上设有槽柱孔,所述槽柱插装于所述槽柱孔。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杆,倾斜的支撑于所述槽柱和地面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柱孔的后方地面上设有支杆孔,所述槽柱后侧表面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杆的一端插装于所述支杆孔,所述支杆的另一端嵌于所述支撑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柱孔和支杆孔设置于车行道边线和车行道分界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柱孔设置于地下空间入口处的坡顶或下沉入口段。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通过可拆卸的槽柱可将挡水部件横向串连起来,使得防涝挡水的宽度不受限制,方可满足城市大型地下空间入口对阻止涝水涌入的要求,在内涝防灾方面,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槽柱、挡水部件便于收纳,不影响地面日常通行,不影响设施景观。装置简洁,易于组装成型,应急响应时,可立即投入使用和见效。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防涝工况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槽柱位置剖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叠梁板位置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日常工况平面布置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剖面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其中,图2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参考方向坐标系,以下结合图2所示的方向,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图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包括槽柱1和叠梁板2,槽柱1可拆卸的竖向安装于地下空间的入口处,地下空间的入口处具有向下延伸的坡度,多个槽柱1沿地下空间入口处的宽度方向排列,槽柱1的数量可根据地下空间入口的宽度以及叠梁板2的长度来确定。槽柱1设有竖向的插槽11,相邻槽柱1的插槽11正对设置,槽柱1形成连接挡水叠梁板2的支撑结构。挡水部件安装于相邻槽柱1之间,挡水部件的端部与槽柱1的插槽11配合,形成挡水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部件包括叠梁板2,多个叠梁板2自地面开始向上叠置。叠梁板2安装于相邻槽柱1的插槽11中,叠梁板2通过相邻的槽柱1支撑、限位,多个叠梁板2自地面开始向上叠置,形成挡水结构,叠梁板2的叠置数量可根据来水高度以及每个叠梁板2的高度来确定。多个叠梁板2自地面开始向上叠置,提升挡水高度;多个叠梁板通过槽柱联排,挡水累计总宽度不受限制,可在城市大型地下空间入口段起到有效的挡水防涝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可拆卸的槽柱1可将叠梁板2横向串连起来,使得防涝挡水的宽度不受限制,方可满足城市大型地下空间入口对阻止涝水涌入的要求,在内涝防灾方面,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城市大型地下空间车行、人行通行量大,防涝装置需要简洁便于收纳,不影响入口日常使用,不影响入口景观,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来水侧积水消退后,拆除槽柱1、叠梁板2及支杆,就近存放于三防物资库中。槽柱1、叠梁板2便于收纳,不影响地面日常通行,不影响设施景观。而且,装置简洁,易于组装成型,应急响应时,可立即投入使用和见效。槽柱1可通过设置于地面上的地脚螺栓、安装座等方式安装于地面,例如在图2、图4、图5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地下空间入口处的地面上设有槽柱孔3,槽柱孔3可在地面预留或钻孔,槽柱1则插装于槽柱孔3,实现快速安装,易于组装和收纳。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防涝装置还包括支杆4,支杆4倾斜的支撑于槽柱1和地面之间,起到支撑加固槽柱1作用,提升防涝装置的挡水能力。进一步的,参见图2、图4、图5,为了提升支杆4支撑的有效性,避免支杆4与地面或槽柱1分离,槽柱孔3的后方地面上设有支杆孔5,槽柱1后侧表面设有支撑孔12,支杆4的一端插装于支杆孔5,支杆4的另一端嵌于支撑孔12。为了能够降低槽柱孔3和支杆孔5对于地下空间入口行车的不利影响,提升车行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参见图4,槽柱孔3和支杆孔5设置于车行道边线和车行道分界线,从而使槽柱孔3和支杆孔5避开车行道。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槽柱,可拆卸的竖向安装于地下空间的入口处,多个所述槽柱沿地下空间入口处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槽柱设有竖向的插槽,相邻所述槽柱的插槽正对设置;/n挡水部件,安装于相邻所述槽柱之间,所述挡水部件的端部与槽柱的插槽配合,形成挡水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柱,可拆卸的竖向安装于地下空间的入口处,多个所述槽柱沿地下空间入口处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槽柱设有竖向的插槽,相邻所述槽柱的插槽正对设置;
挡水部件,安装于相邻所述槽柱之间,所述挡水部件的端部与槽柱的插槽配合,形成挡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部件包括叠梁板,多个所述叠梁板自地面开始向上叠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地下空间入口处的地面上设有槽柱孔,所述槽柱插装于所述槽柱孔。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日锦蔡剑波彭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