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29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涉及雨水过滤装置技术领域。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包括固定支架与第一过滤箱,第一过滤箱底部与固定支架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箱顶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箱,第二过滤箱顶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箱,第三过滤箱顶部设置由于箱盖,第一过滤箱与第二过滤箱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链,第二过滤箱与第三过滤箱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铰链,第三过滤箱与箱盖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铰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添加的快速卡接机构,实现了对过滤装置的快速拆卸与疏通,通过控制卡钩与钩块卡接状态,实现快速打开过滤箱,对过滤箱内的过滤管进行清理疏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过滤装置
,具体为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处理雨水的过程中,雨水过滤装置是一种很常见的配件之一,其种类很多如:精密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前置过滤器、粗虑过滤器、碟盘式过滤器等,可根据用水要求、水质及要求出水水质来选择匹配的类型,由于过滤器长期运行或长期闲置都会影响到其寿命与工作效率,所以维护与保养很重要。现阶段传统雨水过滤装置中的过滤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对过滤器进行清理,防止发生堵塞问题,而传统的过滤器通常结构较为复杂,在拆卸过滤器对过滤器进行疏通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影响人们的工作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包括固定支架与第一过滤箱,所述第一过滤箱底部与固定支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箱顶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二过滤箱顶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箱,所述第三过滤箱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第一过滤箱与第二过滤箱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链,所述第二过滤箱与第三过滤箱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铰链,所述第三过滤箱与箱盖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铰链,所述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第三过滤箱和箱盖连接处均设置有快速卡接机构。优选地,所述快速卡接机构包括推杆、弹簧与固定块,所述推杆依次贯穿箱盖、弹簧和固定块侧面,所述固定块顶部与箱盖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置于固定块与箱盖之间,所述推杆一端设置有钩块,所述第三过滤箱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卡钩,所述卡钩与推杆钩块相适配。优选地,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和第三过滤箱内均设置有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与第三过滤管,所述第一过滤管底部外壁与第二过滤管顶部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过滤管底部外壁与第三过滤管顶部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三过滤管贯穿第一过滤箱顶部内壁,所述第三过滤管底部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活性炭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管贯穿第二过滤箱顶部内壁,所述第二过滤管底部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活性炭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管贯穿第三过滤箱顶部内壁,所述第一过滤管底部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优选地,所述箱盖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底部贯穿箱盖顶部内壁与第一过滤管相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箱侧面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第一过滤箱与第三过滤管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通过添加的快速卡接机构,实现了对过滤装置的快速拆卸与疏通,通过控制卡钩与钩块卡接状态,实现快速打开过滤箱,对过滤箱内的过滤管进行清理疏通。(2)、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通过添加的过滤系统,实现了对雨水的分层过滤和快速拆卸疏通过滤管,通过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之间的相互套接,达到快速拆卸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过滤系统的放大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快速卡接机构的放大图。图中:1、固定支架;2、第一过滤箱;3、第一铰链;4、第二过滤箱;5、第二铰链;6、第三过滤箱;7、第三铰链;8、箱盖;9、进水管;10、推杆;11、阀门;12、排水管;13、第一过滤管;14、第二过滤管;15、第三过滤管;16、过滤系统;17、快速卡接机构;18、过滤网;19、第一活性炭过滤网;20、第二活性炭过滤网;21、弹簧;22、固定块;23、卡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与第一过滤箱2,第一过滤箱2底部与固定支架1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箱2顶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箱4,第二过滤箱4顶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箱6,第三过滤箱6顶部设置有箱盖8,第一过滤箱2与第二过滤箱4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链3,第二过滤箱4与第三过滤箱6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铰链5,第三过滤箱6与箱盖8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铰链7,相邻第一过滤箱2、第二过滤箱4、第三过滤箱6和箱盖8连接处均设置有快速卡接机构17。参照图5所示,快速卡接机构17包括推杆10、弹簧21与固定块22,推杆10依次贯穿箱盖8、弹簧21和固定块22侧面,固定块22顶部与箱盖8底部固定连接,弹簧21设置于固定块22与箱盖8之间,推杆10一端设置有钩块,第三过滤箱6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卡钩23,卡钩23与推杆10钩块相适配。参照图2所示,第一过滤箱2、第二过滤箱4和第三过滤箱6内均设置有过滤系统16,过滤系统16包括第一过滤管13、第二过滤管14与第三过滤管15,第一过滤管13底部外壁与第二过滤管14顶部内壁相接触,第二过滤管14底部外壁与第三过滤管15顶部内壁相接触,第三过滤管15贯穿第一过滤箱2顶部内壁,第三过滤管15底部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活性炭过滤网20,第二过滤管14贯穿第二过滤箱4顶部内壁,第二过滤管14底部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活性炭过滤网19,第一过滤管13贯穿第三过滤箱6顶部内壁,第一过滤管13底部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8。参照图1所示,箱盖8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进水管9底部贯穿箱盖8顶部内壁与第一过滤管13相接触。参照图1所示,第一过滤箱2侧面设置有排水管12,排水管12贯穿第一过滤箱2与第三过滤管15相连通。参照图1所示,排水管12上设置有阀门11。工作原理:在过滤收集来的雨水时,先将雨水通过进水管9流入第三过滤箱6中的第一过滤管13,雨水在通过第一过滤管13内的过滤网18时,体积较大的杂质被过滤网18拦截下来,当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与第一过滤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2)底部与固定支架(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箱(2)顶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箱(4),所述第二过滤箱(4)顶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箱(6),所述第三过滤箱(6)顶部设置有箱盖(8),所述第一过滤箱(2)与第二过滤箱(4)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链(3),所述第二过滤箱(4)与第三过滤箱(6)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铰链(5),所述第三过滤箱(6)与箱盖(8)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铰链(7),所述第一过滤箱(2)、第二过滤箱(4)、第三过滤箱(6)和箱盖(8)连接处均设置有快速卡接机构(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与第一过滤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2)底部与固定支架(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箱(2)顶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箱(4),所述第二过滤箱(4)顶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箱(6),所述第三过滤箱(6)顶部设置有箱盖(8),所述第一过滤箱(2)与第二过滤箱(4)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链(3),所述第二过滤箱(4)与第三过滤箱(6)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铰链(5),所述第三过滤箱(6)与箱盖(8)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铰链(7),所述第一过滤箱(2)、第二过滤箱(4)、第三过滤箱(6)和箱盖(8)连接处均设置有快速卡接机构(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卡接机构(17)包括推杆(10)、弹簧(21)与固定块(22),所述推杆(10)依次贯穿箱盖(8)、弹簧(21)和固定块(22)侧面,所述固定块(22)顶部与箱盖(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1)设置于固定块(22)与箱盖(8)之间,所述推杆(10)一端设置有钩块,所述第三过滤箱(6)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卡钩(23),所述卡钩(23)与推杆(10)钩块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用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箱(2)、第二过滤箱(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德波龚伦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涵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