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用高效驱油型表面活性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20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活性剂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油田用高效驱油型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重量比原料:双子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2%、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3%、螯合剂2~4%、生物酸2~3%、阻垢剂5~8%、大分子稳泡剂1~2%以及水60~70%。油田用高效驱油型表面活性剂,通过油田用高效驱油型表面活性剂,使用时将其注入后,可以有效防止油田内由于地层水与储存岩石不配伍从而会对储层造成伤害,有效防止金属离子沉淀对地层造成伤害,由于本身的湿润性分散性强,洗油效率高,很好地解决了注水井能力扩散慢、油井产油量低的问题,能起到降低注水压力、增加注水量的作用,有效地提高驱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田用高效驱油型表面活性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剂
,具体为油田用高效驱油型表面活性剂。
技术介绍
在三次采油中,二元复合驱是有效利用聚合物的粘度和活性剂的活性的驱油技术,与单一注聚相比,能更加有效地获得降水增油效果,更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油田复合驱项目规模逐年扩大,驱油效果逐渐显现,在复合驱中活性剂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组分起着增加洗油效率的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区块的油藏地质条件差别较大,需要研究适用于不同区块复合驱的活性剂,在注入水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以及化学成分与储层中的粘土矿物不配伍时,将会引起粘土矿物水化膨胀和分散,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形成水敏性损害,固相堵塞,都将对储层喉道造成堵塞,使得有效渗透率降低,在储层流体与外来流体不配伍时,产生有机物沉淀或无机物沉淀,这些沉淀吸附在岩石表面成垢、缩小孔道或随液流运移堵塞流动通道,使储层造成严重的损害,常见的沉淀有碳酸钙、硫酸钡、氢氧化铁和硫酸钙,由于岩性致密、渗透率低,界面作用进一步增大了油水的渗流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油田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田用高效驱油型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比原料:双子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2%、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3%、螯合剂2~4%、生物酸2~3%、阻垢剂5~8%、大分子稳泡剂1~2%以及水60~70%,所述油为C7~C9的正构烷烃并根据原油的等效烷烃碳数相等原则进行选择,所述双子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由一种或者两种以上化合物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油田用高效驱油型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比原料:双子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2%、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3%、螯合剂2~4%、生物酸2~3%、阻垢剂5~8%、大分子稳泡剂1~2%以及水60~70%,所述油为C7~C9的正构烷烃并根据原油的等效烷烃碳数相等原则进行选择,所述双子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由一种或者两种以上化合物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用高效驱油型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用高效驱油型表面活性剂的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加入到反应釜中,并将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置于80℃的氮气风进行吹扫30min;
步骤二,将双子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螯合剂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在搅拌的同时应将反应釜的温度升至140℃,而后在300~480r/min的搅拌速率下,向反应釜中加入大分子稳泡剂并保持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150℃,得到混合液;
步骤三,将生物酸加入到混合液中,对其进行搅拌并加热回流3h,待其反应结束后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对反应釜进行抽滤,并进行洗涤,将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纯化处理,再进行保存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固体物质放置到反应釜中,再将发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伟胡小雷王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四新界面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