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TPU胶带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199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TPU胶带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可折叠TPU胶带自其一面至另一面依次包括第一离型膜、第一胶粘剂层、基层、第二胶粘剂层和第二离型膜,所述基层为TPU基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和/或第二离型膜的表面为网格多孔结构,所述TPU基膜层胶水配方包括25‑35%有机多元异氰酸酯和端羟基化合物的预聚物、30~40%甲苯、10%~20%异丙醇、20%~30%二甲基甲酰氨,以上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折叠TPU胶带拉伸100%时,弹性模量E<200Mpa,耐折弯性能好,可以降低折叠断裂的风险;钢板或玻璃剥离力大于20N/25mm,附着力好,且大小合适,不会由于剥离力过大而导致不易剥离;耐环境性能好,断裂伸长率>1000%,剥离时弹性变形大,无残胶,重工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TPU胶带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粘剂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TPU胶带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市场新需求,柔性可折叠智能手机于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面世,为了迎合当下消费者追求便携和功能多样统一的需求,各大手机厂商致力于研究可折叠只能手机。为满足折叠需求,手机内部零件链接胶带需匹配柔性可重复折叠;本专利技术是依据现有普通双面胶带方案,结合柔性AMOLED折叠屏发展的趋势,提出的一种弹性模量低、耐折弯性能好,应用手机屏幕与钢板链接的可折叠TPU胶带。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屏胶带由上到下一般包括50μm的离型膜、15-20μm的压敏胶层、25-50μm的普通TPU或泡棉、15-20μm的压敏胶层、50μm的离型膜,所采用的工艺一般为,一工程:普通TPU或泡棉直涂15~20umPSA,复合离型膜;二工程:将一工程半成品普通TPU或泡棉非涂胶面直涂15~20umPSA,复合离型膜。如此带来的缺陷有以下几点,1、泡棉为发泡工艺,外观存在橘皮,贴合屏幕后影响外观效果。>2、双面附50u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TPU胶带,所述可折叠TPU胶带自其一面至另一面依次包括第一离型膜、第一胶粘剂层、基层、第二胶粘剂层和第二离型膜,所述基层为TPU基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和/或第二离型膜的表面为网格多孔结构,所述TPU基膜层胶水配方包括25-35%有机多元异氰酸酯和端羟基化合物的预聚物、30~40%甲苯、10%~20%异丙醇、20%~30%二甲基甲酰氨,以上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TPU胶带,所述可折叠TPU胶带自其一面至另一面依次包括第一离型膜、第一胶粘剂层、基层、第二胶粘剂层和第二离型膜,所述基层为TPU基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和/或第二离型膜的表面为网格多孔结构,所述TPU基膜层胶水配方包括25-35%有机多元异氰酸酯和端羟基化合物的预聚物、30~40%甲苯、10%~20%异丙醇、20%~30%二甲基甲酰氨,以上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TPU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的厚度为80-100μm和第二离型膜的厚度为36-7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TPU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TPU基膜层的厚度为40-6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TPU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二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5-2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TPU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多孔结构为若干个连续间隔排列的网纹格,网纹格的大小长宽不超过5μm*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TPU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多元异氰酸酯和端羟基化合物的预聚物包括乙二酸丁酯、聚己内酯、聚醚性多元醇、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2-丁二醇、半重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聚氨酯、1,6六亚甲级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萘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多元异氰酸酯和端羟基化合物的预聚物中各个组份占其的重量百分比为乙二酸丁酯0-21%、聚己内酯0-23%、聚醚性多元醇0-12%、聚碳酸酯0-1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东超郑章勤李洁周晓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晶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