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19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包括底座和上套筒,底座和上套筒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上套筒一侧设有与灭火器软管相配合的第一放置槽,上套筒另一侧设有与灭火器压把相配合的第二放置槽,上套筒上设有便于拿取的提手部;灭火器放置于底座上时上套筒的上端面高于灭火器压力表的最上端设置,上套筒的下端面低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的最上端设置,上套筒下部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轻便,实用性强,具有便于移动手提干粉灭火器,同时保护移动过程中手提干粉灭火器不被撞伤或摔伤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施工现场和维修现场用消防器材的附属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手提干粉灭火器是最常见的一种灭火器,手提干粉灭火器结构包括筒体,筒体包括标准圆柱形的筒体和由下至上直接逐渐减小的筒口,筒口处分别连接有压力表、软管和压把。由于手提干粉灭火器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可扑灭固体、液体、气体、带电设备等常见的火灾等优点,在港口、工厂等众多设备需要进行现场安装和现场维修的场合,例如在港口煤炭、木片等易燃物堆积区域动火作业,必须携带手提干粉灭火器。目前,在现场安装和现场维修的场合中发现,手提干粉灭火器经常从车间带到施工维修现场,而且还根据施工维修地点不同而频繁移动,这些手提干粉灭火器的压力表和喷射软管在移动过程中容易摔坏、撞坏,进而降低这些手提干粉灭火器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容易因移动损伤造成施工现场和维修现场的灭火延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少移动过程中损伤的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上套筒,底座和上套筒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上套筒一侧设有与灭火器软管相配合的第一放置槽,上套筒另一侧设有与灭火器压把相配合的第二放置槽,上套筒上设有便于拿取的提手部;灭火器放置于底座上时上套筒的上端面高于灭火器压力表的最上端设置,上套筒的下端面低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的最上端设置,上套筒下部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间隙配合。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还包括侧套筒,侧套筒上端与上套筒固定连接,侧套筒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侧套筒内径大于灭火器软管外径设置,侧套筒靠近第一放置槽设置,侧套筒的上端面低于第一放置槽的下端面设置。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提手部为设置于上套筒上的手提通孔,提手部位于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之间;提手部的数量为一个,提手部位于上套筒远离灭火器压力表的一侧或者提手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提手部对称设置。手提通孔相较于其他结构形式具有减轻保护罩重力,方便拿取的作用。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手提通孔的长度为100-120mm,手提通孔的高度为20-40mm。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连接件为连接板或连接杆,连接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一种具体优化方案,侧套筒与一个连接件沿上套筒对称设置或者侧套筒与多个连接件沿上套筒周向依次排布设置。一种具体优化方案,底座包括下套筒和底部支撑件,底部支撑件固定连接于下套筒底部,底部支撑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一种具体优化方案,底部支撑件为支撑板或支撑杆,底部支撑件两端分别与下套筒固定连接;底部支撑件的数量为一个,底部支撑件位于下套筒中部;或者底部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部支撑件对称设置或交叉设置;或者底部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底部支撑件平行设置或交叉设置。一种具体优化方案,下套筒沿周向设有多个减重通孔,多个减重通孔沿下套筒周向均布。减重通孔相较于其他结构形式具有减轻保护罩重力,方便拿取的作用。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连接件设置于两个减重通孔之间和/或侧套筒设置于两个减重通孔之间,连接件设置于提手部中部或连接件靠近第二放置槽设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手提干粉灭火器的压力表受到上套筒的保护,喷射软管受到侧套筒的保护。需要移动时,手握上柱体的提手部即可移动,整体结构简单、轻便,实用性强,具有便于移动手提干粉灭火器,同时保护移动过程中手提干粉灭火器不被撞伤或摔伤的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部分公开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其中:附图1是本技术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的使用状态图。附图3是本技术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的使用状态图。附图4是本技术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1-上套筒;2-底座;3-连接件;4-侧套筒;5-第一放置槽;6-第二放置槽;7-提手部;8-减重通孔;21-下套筒;22-底部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附图1-4所示,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包括底座2和上套筒1,底座2和上套筒1通过连接件3固定连接,上套筒1一侧设有与灭火器软管相配合的第一放置槽5,上套筒1另一侧设有与灭火器压把相配合的第二放置槽6,上套筒1上设有便于拿取的提手部7。灭火器放置于底座2上时上套筒1的上端面高于灭火器压力表的最上端设置,上套筒1的下端面低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的最上端设置,上套筒1下部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上套筒1的上端面高于或齐平于灭火器的最上端设置,从而当通过手提部提拿保护罩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先与上套筒1接触,由于压力表此时距离上套筒1有很大的距离,因而可以避免大量碰撞或摔打所造成的的损伤。还包括侧套筒4,侧套筒4上端与上套筒1固定连接,侧套筒4下端与底座2固定连接,侧套筒4内径大于灭火器软管外径设置,侧套筒4靠近第一放置槽5设置,侧套筒4的上端面低于第一放置槽5的下端面设置。实际应用是,侧套筒4位于第一放置槽5正下方。通过设置侧套筒4,使用时,将灭火器软管下端插入侧套筒4内,从而防止移动过程中,灭火器软管因各种固定不牢固所造成的的摔伤和碰伤,有效延长灭火器的使用寿命。侧套筒4内周可设置弹性层,例如海绵层等,从而进一步加强对灭火器软管的保护。提手部7为设置于上套筒1上的手提通孔,提手部7位于第一放置槽5和第二放置槽6之间;提手部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提手部7对称设置。此外,也可以设置成提手部7的数量为一个,提手部7位于上套筒1远离灭火器压力表的一侧。手提通孔的长度为110mm,此外,还可以在100-120mm范围内选择;手提通孔的高度为30mm,此外,还可以在20-40mm范围内选择。便于成人手部伸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为与灭火器筒体相配合的弧形连接板,连接件3的数量至少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上套筒,底座和上套筒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上套筒一侧设有与灭火器软管相配合的第一放置槽,上套筒另一侧设有与灭火器压把相配合的第二放置槽,上套筒上设有便于拿取的提手部;/n灭火器放置于底座上时上套筒的上端面高于灭火器压力表的最上端设置,上套筒的下端面低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的最上端设置,上套筒下部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上套筒,底座和上套筒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上套筒一侧设有与灭火器软管相配合的第一放置槽,上套筒另一侧设有与灭火器压把相配合的第二放置槽,上套筒上设有便于拿取的提手部;
灭火器放置于底座上时上套筒的上端面高于灭火器压力表的最上端设置,上套筒的下端面低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的最上端设置,上套筒下部与灭火器标准圆柱形筒体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套筒,侧套筒上端与上套筒固定连接,侧套筒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侧套筒内径大于灭火器软管外径设置,侧套筒靠近第一放置槽设置,侧套筒的上端面低于第一放置槽的下端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提手部为设置于上套筒上的手提通孔,提手部位于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之间;
提手部的数量为一个,提手部位于上套筒远离灭火器压力表的一侧或者提手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提手部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干粉灭火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手提通孔的长度为100-120mm,手提通孔的高度为20-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维修现场用手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彦志林相刚李大伟王栋伟李浩杰李艳杨纪伟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港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