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10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造口灌洗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包括加注液组件、滴速控制组件和灌洗组件,所述加注液组件包括密封袋、注液管和输液管,所述密封袋为中空袋装结构,所述密封袋的前端面上侧固定有所述注液管,所述注液管贯穿所述密封袋的前端面并延伸至所述密封袋内,所述密封袋的底面固定有所述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贯穿所述密封袋的底面并与所述密封袋相连通;所述滴速控制组件包括观察管、控制阀和螺旋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螺纹开口的注液管,加注液时将带有液体的瓶子与注液管螺旋固定,不容易发生外溢,方便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灌洗口位置开设有多个侧孔,不容易发生堵塞,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
本技术属于造口灌洗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
技术介绍
造口即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形成一个开口造口可达到行肠道减压、减轻梗阻、保护远端肠管的吻合或损伤,促进肠道、泌尿道疾病的痊愈,甚至挽救病人的生命,造口一般是针对直肠、膀胱病变(如直肠癌、膀胱癌、肠梗阻等),为了保住患者的性命,医生手术切除病变的部位,例如,直肠癌会切除直肠、肛管,膀胱癌会切除膀胱,然后在患者的腹部左侧或者右侧开一个口,大便或者小便通过该造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这类患者在出院以后将需要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出的东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造口进行灌洗等护理。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患者在使用造口灌洗装置,居家时不易操作,液体不能全部流入肠腔,液体容易外溢,给用户带来不便;用户在使用造口灌洗装置时,不好得知灌洗液的温度,不易控制灌洗速度速度,灌洗时容易发生堵塞,给用户带来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具有防止液体外溢,方便得知温度,不容易发生堵塞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包括加注液组件、滴速控制组件和灌洗组件,所述加注液组件包括密封袋、注液管和输液管,所述密封袋为中空袋装结构,所述密封袋的前端面上侧固定有所述注液管,所述注液管贯穿所述密封袋的前端面并延伸至所述密封袋内,所述密封袋的底面固定有所述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贯穿所述密封袋的底面并与所述密封袋相连通;所述滴速控制组件包括观察管、控制阀和螺旋开关,所述观察管设置在所述密封袋的下侧,所述观察管与所述输液管固定,并且所述输液管贯穿所述观察管的两端,并与所述观察管相连通,所述观察管的下方设有所述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套设在所述输液管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输液管滑动连接,所述控制阀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旋开关,所述螺旋开关贯穿所述控制阀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输液管的表面贴合;所述灌洗组件包括气囊、充气管、充气支管和灌洗管,所述灌洗管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灌洗管的上端与所述输液管的底端相连,所述灌洗管与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灌洗管的中部外侧壁套设有所述气囊,所述气囊的外侧壁固定有所述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充气支管,所述充气支管与所述充气管相连通。作为本技术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优选的,所述灌洗管的底端外侧壁开设有若干侧孔。作为本技术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优选的,所述密封袋的前端面右侧粘贴有刻度线。作为本技术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优选的,所述密封袋的左侧固定有温度计。作为本技术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优选的,所述密封袋的上表面固定有吊带。作为本技术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优选的,所述气囊为橡胶制中空环形结构,所述充气管与所述气囊的内部连通。作为本技术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优选的,所述注液管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螺纹开口的注液管,加注液时将带有液体的瓶子与注液管螺旋固定,不容易发生外溢,方便用户使用;本技术灌洗口位置开设有多个侧孔,不容易发生堵塞,方便用户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密封袋、注液管和温度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控制阀和螺旋开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灌洗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注液组件;11、密封袋;12、注液管;13、温度计;14、吊带;15、刻度线;16、输液管;2、滴速控制组件;21、观察管;22、控制阀;23、螺旋开关;3、灌洗组件;31、气囊;32、充气管;33、充气支管;34、灌洗管;35、侧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密封袋、注液管和温度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控制阀和螺旋开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灌洗组件结构示意图。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包括加注液组件1、滴速控制组件2和灌洗组件3,加注液组件1包括密封袋11、注液管12和输液管16,密封袋11为中空袋装结构,密封袋11的前端面上侧固定有注液管12,注液管12贯穿密封袋11的前端面并延伸至密封袋11内,密封袋11的底面固定有输液管16,输液管16贯穿密封袋11的底面并与密封袋11相连通;滴速控制组件2包括观察管21、控制阀22和螺旋开关23,观察管21设置在密封袋11的下侧,观察管21与输液管16固定,并且输液管16贯穿观察管21的两端,并与观察管21相连通,观察管21的下方设有控制阀22,控制阀22套设在输液管16的外侧壁,并与输液管16滑动连接,控制阀22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旋开关23,螺旋开关23贯穿控制阀22的外侧壁,并与输液管16的表面贴合;灌洗组件3包括气囊31、充气管32、充气支管33和灌洗管34,灌洗管34为中空管状结构,灌洗管34的上端与输液管16的底端相连,灌洗管34与输液管16连通,灌洗管34的中部外侧壁套设有气囊31,气囊31的外侧壁固定有充气管32,充气管32远离气囊31的一端连接有充气支管33,充气支管33与充气管32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有用于充气的手动充气囊配合使用。本实施方案中:用户在使用本技术时,先将灌洗液的瓶子与本技术的注液管12螺纹连接,然后将本技术通过吊带14挂在高处,用户将灌洗管34的末端插入造口,用户将灌洗管34插入造口后,捏动手动充气囊,将气囊31充气,实现本技术灌洗组件3的固定,转动螺旋开关23开启本技术,灌洗液收到重力影响向下流出灌洗液,用户通过观察管21处观察灌洗液的滴速,通过转动螺旋开关23挤压输液管16来调节滴速的快慢,灌洗液从灌洗管34的末端和侧孔35处流出,实现对造口的灌洗,方便用户使用。如图1和图4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灌洗组件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灌洗管34的底端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注液组件(1)、滴速控制组件(2)和灌洗组件(3),所述加注液组件(1)包括密封袋(11)、注液管(12)和输液管(16),所述密封袋(11)为中空袋装结构,所述密封袋(11)的前端面上侧固定有所述注液管(12),所述注液管(12)贯穿所述密封袋(11)的前端面并延伸至所述密封袋(11)内,所述密封袋(11)的底面固定有所述输液管(16),所述输液管(16)贯穿所述密封袋(11)的底面并与所述密封袋(11)相连通;/n所述滴速控制组件(2)包括观察管(21)、控制阀(22)和螺旋开关(23),所述观察管(21)设置在所述密封袋(11)的下侧,所述观察管(21)与所述输液管(16)固定,并且所述输液管(16)贯穿所述观察管(21)的两端,并与所述观察管(21)相连通,所述观察管(21)的下方设有所述控制阀(22),所述控制阀(22)套设在所述输液管(16)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输液管(16)滑动连接,所述控制阀(22)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旋开关(23),所述螺旋开关(23)贯穿所述控制阀(22)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输液管(16)的表面贴合;/n所述灌洗组件(3)包括气囊(31)、充气管(32)、充气支管(33)和灌洗管(34),所述灌洗管(34)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灌洗管(34)的上端与所述输液管(16)的底端相连,所述灌洗管(34)与所述输液管(16)连通,所述灌洗管(34)的中部外侧壁套设有所述气囊(31),所述气囊(31)的外侧壁固定有所述充气管(32),所述充气管(32)远离所述气囊(31)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充气支管(33),所述充气支管(33)与所述充气管(3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居家造口灌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注液组件(1)、滴速控制组件(2)和灌洗组件(3),所述加注液组件(1)包括密封袋(11)、注液管(12)和输液管(16),所述密封袋(11)为中空袋装结构,所述密封袋(11)的前端面上侧固定有所述注液管(12),所述注液管(12)贯穿所述密封袋(11)的前端面并延伸至所述密封袋(11)内,所述密封袋(11)的底面固定有所述输液管(16),所述输液管(16)贯穿所述密封袋(11)的底面并与所述密封袋(11)相连通;
所述滴速控制组件(2)包括观察管(21)、控制阀(22)和螺旋开关(23),所述观察管(21)设置在所述密封袋(11)的下侧,所述观察管(21)与所述输液管(16)固定,并且所述输液管(16)贯穿所述观察管(21)的两端,并与所述观察管(21)相连通,所述观察管(21)的下方设有所述控制阀(22),所述控制阀(22)套设在所述输液管(16)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输液管(16)滑动连接,所述控制阀(22)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旋开关(23),所述螺旋开关(23)贯穿所述控制阀(22)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输液管(16)的表面贴合;
所述灌洗组件(3)包括气囊(31)、充气管(32)、充气支管(33)和灌洗管(34),所述灌洗管(34)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罗敏胡笑姗于静静赵楠赵存存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