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引瓶移动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08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胸引瓶移动固定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前后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减震支柱,所述减震支柱一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内侧前后壁通过键连接有下支撑架,所述底座的内侧左右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的两端通过榫卯连接有置物架,所述下支撑架的两端与置物架通过榫卯连接,所述置物架的内侧开设有纵向槽,所述纵向槽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置物架的内侧通过弹性卡扣连接有胸引瓶,所述胸引瓶的两侧对应通过挂钩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把手,所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均为弧形,所述底座是由圆杆通过榫卯连接构成矩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强和具有减震作用及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引瓶移动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胸引瓶移动固定器。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对脓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而现有的胸引瓶在搬动病人时,不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瓶内液体倒流,导致感染,实用性差;同时现有的胸引瓶移动主要靠人为拎起移动,费力且不方便。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具有减震作用及方便的胸引瓶移动固定器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胸引瓶移动固定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胸引瓶移动固定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前后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减震支柱,所述减震支柱一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内侧前后壁通过键连接有下支撑架,所述底座的内侧左右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的两端通过榫卯连接有置物架,置物架通过连接上支撑架、下支撑架,与底座连接固定。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撑架的中段通过间隙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一侧与下支撑架通过间隙配合,所述连接套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配重块,所述下支撑架的两端与置物架通过榫卯连接,下支撑架、上支撑架与配重块配合保持置物架的垂直度,当上下坡时,由于配重块的作用带动上支撑架转动,保持置物架水平面与地平线平行,当两万向轮不在同一高度时,由于配重块的作用带动下支撑架转动,保持置物架水平面与地平线平行。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置物架的内侧开设有纵向槽,所述纵向槽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置物架的内侧通过弹性卡扣连接有胸引瓶,将胸引瓶四条棱分别放入置物架的纵向槽,纵向槽的一端与胸引瓶的底部接触连接,弹性卡扣将胸引瓶固定在置物架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胸引瓶的两侧对应通过挂钩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把手,两个所述牵引绳的交叉处通过接触连接有导向块,通过移动把手,把手带动牵引绳,牵引绳带动胸引瓶移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支柱的内部设置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通过配合连接有活塞组,所述活塞组的一端与底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均为弧形,所述置物架为圆环形,所述底座是由圆杆通过榫卯连接构成矩形,减震支柱将万向轮在不平地面移动产生的力通过气弹簧缓冲。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块是由两个半圆台通过螺纹连接组成,所述半圆台的台面开设有十字形通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牵引绳为两段相互套接的外套和内绳组成,且外套的内壁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与内绳相互配合,锁扣用于将外套和内绳相互锁止,从而实现牵引绳6长度的调节,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1)通过设置有减震支柱与万向轮,减震支柱将万向轮在不平地面移动产生的力进行缓冲,实现平稳移动,节省人力;(2)通过设置有弧形支撑架与配重块,下支撑架、上支撑架与配重块配合保持置物架的垂直度,当上下坡时,由于配重块的作用带动上支撑架转动,保持置物架水平面与地平线平行,当两万向轮不在同一高度时,由于配重块的作用带动下支撑架转动,保持置物架水平面与地平线平行,防止引流瓶瓶内液体晃动引发的倒流,避免感染;(3)通过设置有导向块,将牵引绳卡在两个导向块之间,使牵引绳相对运动,增加了交叉稳定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卡扣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连接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导向块内部线路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减震支柱;3、上支撑架;4、置物架;5、万向轮;6、牵引绳;7、把手;8、活塞组;9、气弹簧;10、卡扣;11、导向块;12、胸引瓶;13、下支撑架;14、配重块;15、连接套;16、纵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胸引瓶移动固定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前后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减震支柱2,减震支柱2一端设置有万向轮5,底座1的内侧前后壁通过键连接有下支撑架13,底座1的内侧左右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上支撑架3,上支撑架3的两端通过榫卯连接有置物架4,置物架4通过连接上支撑架3、下支撑架13,与底座1连接固定;上支撑架3的中段通过间隙连接有连接套15,连接套15一侧与下支撑架13通过间隙配合,连接套15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配重块14,下支撑架13的两端与置物架4通过榫卯连接,下支撑架13、上支撑架3与配重块14配合保持置物架4的垂直度,当上下坡时,由于配重块14的作用带动上支撑架3转动,保持置物架4水平面与地平线平行,当两万向轮5不在同一高度时,由于配重块14的作用带动下支撑架13转动,保持置物架4水平面与地平线平行;置物架4的内侧开设有纵向槽16,纵向槽16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10,置物架4的内侧通过弹性卡扣10连接有胸引瓶12,将胸引瓶12四条棱分别放入置物架4的纵向槽16,纵向槽16的一端与胸引瓶12的底部接触连接,弹性卡扣10将胸引瓶12固定在置物架4上;胸引瓶12的两侧对应通过挂钩连接有牵引绳6,牵引绳6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把手7,两个牵引绳6的交叉处通过接触连接有导向块11,通过移动把手7,把手7带动牵引绳6,牵引绳6带动胸引瓶12移动;减震支柱2的内部设置有气弹簧9,气弹簧9的一端通过配合连接有活塞组8,活塞组8的一端与底座1通过螺纹连接,上支撑架3与下支撑架13均为弧形,置物架4为圆环形,底座1是由圆杆通过榫卯连接构成矩形,减震支柱2将万向轮5在不平地面移动产生的力通过气弹簧9缓冲;导向块11是由两个半圆台通过螺纹连接组成,半圆台的台面开设有十字形通道;牵引绳6为两段相互套接的外套和内绳组成,且外套的内壁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与内绳相互配合,锁扣用于将外套和内绳相互锁止,从而实现牵引绳6长度的调节,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原理:将胸引瓶12四条棱分别放入置物架4的纵向槽16,纵向槽16的一端与胸引瓶12的底部接触连接,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胸引瓶移动固定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前后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减震支柱(2),所述减震支柱(2)一端设置有万向轮(5),所述底座(1)的内侧前后壁通过键连接有下支撑架(13),所述底座(1)的内侧左右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上支撑架(3),所述上支撑架(3)的两端通过榫卯连接有置物架(4)。/n

【技术特征摘要】
1.胸引瓶移动固定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前后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减震支柱(2),所述减震支柱(2)一端设置有万向轮(5),所述底座(1)的内侧前后壁通过键连接有下支撑架(13),所述底座(1)的内侧左右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上支撑架(3),所述上支撑架(3)的两端通过榫卯连接有置物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引瓶移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3)的中段通过间隙连接有连接套(15),所述连接套(15)一侧与下支撑架(13)通过间隙配合,所述连接套(15)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配重块(14),所述下支撑架(13)的两端与置物架(4)通过榫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引瓶移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4)的内侧开设有纵向槽(16),所述纵向槽(16)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10),所述置物架(4)的内侧通过弹性卡扣(10)连接有胸引瓶(12)。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娟束余声李勇孙秀云陆世春孙超朱业邹鑫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