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07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包括冲洗管、吸引管和造瘘袋,所述冲洗管包括冲洗主管和冲洗次管,所述冲洗主管的进液端和所述冲洗次管的进液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冲洗主管和所述冲洗次管从所述造瘘袋处相分;所述造瘘袋包括底盘和开口,所述冲洗主管的出液端从一侧插入所述造瘘袋,所述冲洗次管的出液端从一侧插入所述底盘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冲洗主管冲洗伤口,冲洗次管冲洗底盘中不易清理的脓液,主次管配合,提高了医护人员在冲洗伤口时的便利性,保证了脐部伤口内浓疮的冲洗效果;还能通过患者创面的范围进行调节伸缩软管的方向,对伤口进行无死角的清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
技术介绍
在胃肠外科诊疗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由于脐部周围细菌感染范围较大,内部长有脓疱,并伴有脓水溢出,临床上通常采用脐部引流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做法是:将脐部感染部位切开,放入消毒的凡士林纱布卷,将脓液通过引流条排出,并配合抗生素治疗。脐部引流术能避免感染蔓延至腹腔引起腹腔感染发生,能促进感染部位愈合。临床上现在主要依靠造瘘袋和吸痰管对患者进行脐部引流,吸痰管有两个,一个往里面打水冲洗,另一个接负压瓶将分泌物吸出,这种冲洗装置结构简陋,存在一些问题:一、引流冲洗装置装置不是一整套,每次使用都要找到造瘘袋和吸痰管进行组装,组装过程麻烦,影响工作效率,且接头处密封效果不好容易漏液;二、正常情况下,为了防止保持管路卫生,管子需要一天换一次,而外包装则是一周换一次,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将整个装置拆掉才能将管子拆除,才能将管子拆除,操作繁琐,浪费时间;同时更换成本大,也增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换不方便;三、造瘘袋的底盘是扁平状,脓性分泌物在扁平状的区域不易向前移动,导致冲洗造瘘袋内部冲洗不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包括冲洗管(1)、吸引管(2)和造瘘袋(3),所述冲洗管(1)以及所述吸引管(2)分别与所述造瘘袋(3)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冲洗管(1)包括冲洗主管(11)和冲洗次管(12),所述冲洗主管(11)和所述冲洗次管(12)并排粘连在一起,所述冲洗主管(11)的进液端和所述冲洗次管(12)的进液端在靠近所述造瘘袋(3)处相分离。优选的,所述造瘘袋(3)包括底盘(31)和开口(32);所述冲洗主管(11)的出液端从侧面插入在所述造瘘袋(3)中,所述冲洗次管(12)的出液端插入在所述底盘(31)中,所述冲洗主管(11)的出液端与所述冲洗次管(12)的出液端均位于所述开口的左侧。优选的,所述冲洗主管插入所述造瘘袋中的部分为伸缩软管。优选的,所述伸缩软管的前端连接有冲洗头。优选的,所述冲洗头上均匀布有出液孔。优选的,所述冲洗次管与所述底盘的接口处设有单向进液阀。优选的,所述冲洗次管置于所述底盘中的出液前端设有冲洗孔,所述冲洗孔有若干个。优选的,所述吸引管(2)具有吸引接口(21),吸引接口(21)与所述造瘘袋(3)密封连通,所述吸引接口(21)为漏斗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冲洗管分为冲洗主管和冲洗次管,冲洗次管用于冲洗造瘘袋底盘中不易清理的浓疮,冲洗主管用于清理患者伤口以及脓液,主次管配合,提高了医护人员在冲洗伤口时的便利性,保证了脐部伤口内浓疮的冲洗效果。二、冲洗次管与底盘的接口处设有单向进液阀,可以防止底盘中的脓液逆流到冲洗次管造成堵塞,影响清理效果。三、冲洗主管插入造瘘袋的部位为伸缩软管,可以根据患者伤口范围自由改变方向,全方位无死角冲洗伤口和脓液;伸缩软管前端连接有带有均匀出液孔的冲洗头,分散了一注水流力度,防止冲洗水流力度过大给患者带来痛苦。四、吸引管与造瘘袋的吸引接口为漏斗状,增大了吸引接口与造瘘袋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吸收残留液体的范围,在吸引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时更容易将造瘘袋中的液体吸引出来,使脐部冲洗过程更彻底。五、冲洗装置为整体套件,无需额外找管子组装,且无需每天更换,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六、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冲洗清洁脐部伤口的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吸引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冲洗管1、吸引管2和造瘘袋3,冲洗管1以及吸引管2分别与造瘘袋3固定密封连接;冲洗管1包括冲洗主管11和冲洗次管12,冲洗主管11和冲洗次管12并排粘连在一起,冲洗主管11的进液端和冲洗次管12的进液端在靠近造瘘袋3处相分离。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造瘘袋3包括底盘31和开口32;冲洗主管11的出液端从侧面插入在造瘘袋3中,冲洗次管12的出液端插入在底盘31中,冲洗主管11的出液端与冲洗次管12的出液端均位于开口的左侧。在实际运用中,冲洗管1分为冲洗主管11和冲洗次管12,冲洗主管11和冲洗次管12均接入生理盐水输液瓶,冲洗次管12用于冲洗造瘘袋3底盘中不易清理的浓疮,冲洗主管11用于清理患者伤口以及脓液,主次管配合,提高了医护人员在冲洗伤口时的便利性,保证了脐部伤口内浓疮的冲洗效果。进一步的,冲洗主管11插入造瘘袋3中的部分为伸缩软管111。更进一步的,伸缩软管111的前端连接有冲洗头112。更进一步的,冲洗头112上均匀布有出液孔113。在实际运用中,冲洗主管11插入造瘘袋3中的部分为伸缩软管111,伸缩软管111可以根据患者伤口范围自由改变方向,全方位无死角冲洗伤口和脓液,有助于伤口的充分清洁;伸缩软管111前端连接冲洗头112,冲洗用的生理盐水从出液孔113出来,出水均匀,分散了仅一注水流对伤口的冲洗力度,防止冲洗水流力度过大给患者带来痛苦。具体应用时,根据伤口的大小范围,先拉伸或者压缩好伸缩软管111到相应的长度,并可以根据伤口的位置任意弯折伸缩软管111,保证冲洗头112最终位于伤口的边缘,然后,从伤口一侧开始冲洗,能有效的将伤口上的脓液从伤口的一侧冲洗到另一侧并流出伤口范围,直至伤口冲洗干净。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冲洗次管12与底盘31的接口处设有单向进液阀121。进一步的,冲洗次管12置于底盘31中的出液前端设有冲洗孔122,冲洗孔122有若干个。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在冲洗主管11冲洗时,经常会将脓液等脏水冲到底盘与皮肤之间的缝隙内,不及时清理容易残留并滋生细菌,因此冲洗次管12的主要作用即是将底盘缝隙中的脓液冲洗干净。使用时,将冲洗次管12一端接入生理盐水输液瓶,当底盘31出现残留脓性分泌物时,打开单向进液阀121,生理盐水从冲洗次管12前端的冲洗孔122流出,将底盘中的脓液冲走,单向进液阀121可以在冲洗时防止底盘31中的脓液逆流到冲洗次管12的管道中造成堵塞,影响清理效果。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吸引管2具有吸引接口21,吸引接口21与造瘘袋3密封连通,吸引接口21为漏斗状。漏斗的形状能有效增大吸引接口与造瘘袋的接触面积,增加抽吸造瘘袋中残留液体的范围,在吸引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时更容易将造瘘袋中的液体吸引出来,使脐部冲洗过程更彻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洗管(1)、吸引管(2)和造瘘袋(3),所述冲洗管(1)以及所述吸引管(2)分别与所述造瘘袋(3)固定密封连接;/n所述冲洗管(1)包括冲洗主管(11)和冲洗次管(12),所述冲洗主管(11)和所述冲洗次管(12)并排粘连在一起,所述冲洗主管(11)的进液端和所述冲洗次管(12)的进液端在靠近所述造瘘袋(3)处相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洗管(1)、吸引管(2)和造瘘袋(3),所述冲洗管(1)以及所述吸引管(2)分别与所述造瘘袋(3)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冲洗管(1)包括冲洗主管(11)和冲洗次管(12),所述冲洗主管(11)和所述冲洗次管(12)并排粘连在一起,所述冲洗主管(11)的进液端和所述冲洗次管(12)的进液端在靠近所述造瘘袋(3)处相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瘘袋(3)包括底盘(31)和开口(32);所述冲洗主管(11)的出液端从侧面插入在所述造瘘袋(3)中,所述冲洗次管(12)的出液端插入在所述底盘(31)中,所述冲洗主管(11)的出液端与所述冲洗次管(12)的出液端均位于所述开口的左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主管(11)插入所述造瘘袋(3)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娟张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