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02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包括:对原有氢氧化钙投加方式中6套独立的投加设备及管路进行改造,保留加药泵、出药阀,将出药阀后端的6条独立管路合并为两条主管路,且主管道1和主管道2并联运行,即第一主管道、第二主管道,其中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
技术介绍
原有氢氧化钙加药管路设计为每座高密度沉淀池池体对应一个加药点、一台加药泵、一条加药管路。全部六座高密度沉淀池根据处理水量调整运行方式,当处理水量小或池体检修时,池体对应药剂加药泵停运。停运期间,氢氧化钙药剂因溶解性差,极易沉积造成管路堵塞,清理难度极大;氢氧化钙药剂投加点与其后端混凝剂投加点相邻较近,氢氧化钙与水作用时间短,药效发挥不充分,影响水处理效果。高密度沉淀池日常运行方式为4用2备,因此需运行4台氢氧化钙加药泵,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以解决现有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技术存在能耗高、药效无法充分发挥、水处理效果差的运行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对原有氢氧化钙投加方式中6套独立的投加设备及管路进行改造,保留加药泵、出药阀,将出药阀后端的6条独立管路合并为两条主管路,且主管道1和主管道2并联运行,即第一主管道、第二主管道,其中1#加药泵、2#加药泵、3#加药泵出药经第一主管道进入投加点,4#加药泵、5#加药泵、6#加药泵出药经第二主管道进入投加点,且所述投加点均设置在总进水渠进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1、改进后的氢氧化钙投加方式解决了原方式停运期间管路堵塞、清理难度大的问题。改进后的投加方式主管道1和主管道2长期运行,有效避免了氢氧化钙药剂因溶解性差在独立管路中的沉积。且主管道1和主管道2并联运行,有利于六座池体检修维护与运行调整的安排。2、高密度沉淀池前端投加氢氧化钙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调节PH值至10~11,去除水中暂时硬度;二是在水中形成碱性环境,易于混凝剂的水解与药效的发挥;三是在碱性环境下对水中微生物起到杀菌作用。因此,氢氧化钙的投加点应与混凝剂的投加点有足够的空间距离,以保证氢氧化钙投入水中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利于药效的发挥。在改造中,将氢氧化钠投加点由每座池体进水口改至总进水渠进水口,增加了氢氧化钙的作用时间,药效发挥充分,其水处理效果的提升在改造后的运行实践中得以体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原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对原有氢氧化钙投加方式中6套独立的投加设备及管路进行改造,保留加药泵、出药阀,将出药阀后端的6条独立管路合并为两条主管路,且主管道1和主管道2并联运行,即第一主管道、第二主管道,其中1#加药泵、2#加药泵、3#加药泵出药经第一主管道进入投加点,4#加药泵、5#加药泵、6#加药泵出药经第二主管道进入投加点,且所述投加点均设置在总进水渠进水口。以下为改造前后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统计数据:表1:2017年、2018年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统计表月份悬浮物均值(mg/l)浊度均值(NTU)2017年1月21.004.132017年2月29.104.382017年3月29.464.532017年4月26.744.412017年5月24.264.432017年6月33.864.362017年7月42.614.112017年8月41.384.232017年9月33.684.032017年10月42.614.162017年11月41.574.832017年12月41.234.872018年1月36.045.08改造前均值34.124.432018年2月17.033.942018年3月19.503.902018年4月24.503.592018年5月24.683.862018年6月21.233.552018年7月22.403.952018年8月26.433.552018年9月18.333.282018年10月25.352.212018年11月22.932.912018年12月22.603.85改造后均值22.273.51降幅34.72%20.73%对2017年、2018年两年的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进行统计。从统计数据可见,自氢氧化钙投加方式改进后的2018年2月起,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悬浮物与浊度均有所降低,悬浮物均值由改造前的34.12mg/l降至22.27mg/l,降幅34.72%;浊度均值由改造前的4.43NTU降至3.51NTU,降幅20.73%。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明显改善。3、改进后的氢氧化钙投加方式解决了原投加方式中单池投加药剂浓度不均匀问题。药剂均衡经由总进水渠进入各座运行高密度沉淀池,且可根据水质及时调整加药量。同时,因增加了氢氧化钙的反应时间,提高了药效,氢氧化钙药剂消耗量有所降低。以下为改造前后氢氧化钙消耗量统计数据:表2:2017年、2018年氢氧化钙用量统计表对2017年、2018年两年氢氧化钙用量进行统计。从统计数据可见,自氢氧化钙投加方式改进后的2018年2月起,氢氧化钙用量有所降低,由改造前的24.42吨/月降至22.3吨/月,降幅8.7%,节省氢氧化钙药剂费用:(24.42-22.3)×12月×500元/吨=1.27万元/年。4、原投加方式日常运行4座高密度沉淀池时需投运4台加药泵。改进后的氢氧化钙投加方式只需运行两台加药泵即可满足生产要求。节省2台加药泵备件消耗费用:2台×4次×4000元=3.2万元/年(定子更换周期为3个月);节省电耗:(4kw×2台×24h×365天)×0.38元/kwh=2.66万元/年。综上所述,改造取得年经济效益为:1.27+3.2+2.66=7.13万元/年。技术创新点:1、改进氢氧化钙药剂投加点。将投加点由单池进口处投加改为总进水渠进口处投加。使得药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原有氢氧化钙投加方式中6套独立的投加设备及管路进行改造,保留加药泵、出药阀,将出药阀后端的6条独立管路合并为两条主管路,且主管道1和主管道2并联运行,即第一主管道、第二主管道,其中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氢氧化钙投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原有氢氧化钙投加方式中6套独立的投加设备及管路进行改造,保留加药泵、出药阀,将出药阀后端的6条独立管路合并为两条主管路,且主管道1和主管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丽丹郑树盛姚国将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