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片材容器(90),其是由具有多个膜层(20a、20b、20c)的片材(20)构成的具备主体部(12)及与载置面相对配置的底部(25)的片材容器,构成主体部(12)的主体部薄片(93a)在周缘部分具备将片材(20)彼此接合的接合部(94)。在构成底部(25)的底面薄片(93b),在多个膜层(20a、20b、20c)的层间设置有非粘结区域(99)。非粘结区域(99)形成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96b)。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96b)包围非封入部(96j)并以环状延伸设置,且具备载置于载置面并使容器(90)自立的至少3处的突出脚部(96m)。突出脚部(96m)通过脚部形成部(100)而较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96b)的其他部分更向载置面侧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片材容器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9月8日、申请号为201680052125.6、专利技术名称为片材容器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具有多个膜层的片材而形成的片材容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于收容各种液体或其他内容物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也谋求环境负荷的降低,开发出各种减少了使用的树脂量的薄壁容器。另外,作为收容各种洗涤剂或食品等的容器,大多使用袋等袋状容器。袋等袋状容器使用具备可挠性且富有柔软性的合成树脂制的薄壁片材而形成。由于袋等片材容器是富有柔软性的薄壁容器,因此,与瓶容器相比,商品陈列时的自立性和落下时的耐冲击性较差,所以也开发出如下的片材容器(自立袋),其通过在一对正面薄片部和角撑部薄片部的周缘部分的接合部形成独立气室(增强用填充材料封入部),封入空气或水等流体作为填充材料,从而提高了自立性和耐冲击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片材容器中,构成正面薄片部和角撑部薄片部的片材具备由例如聚乙烯等构成的密封胶层作为最内层,将这些密封胶层重叠并进行加热来进行热封,由此在周缘部分形成接合部。另外,独立气室通过在将正面薄片部和角撑部薄片部的周缘部分进行热封时设置不加热的区域而形成非接合部,并在该非接合部送入并封入空气或水,由此设置于接合部。另外,也开发出如下技术,即,在片材容器(盒中袋用袋体)中,通过分别在一对平面部及2个侧面部逐一地设置至少一个沿袋体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状气体填充层,从而提高袋体的自立性、缓冲性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69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044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片材容器,其是由具有多个膜层的片材构成的具备主体部及与载置面相对配置的底部的片材容器,构成所述主体部的主体部薄片在周缘部分具备将片材彼此接合的接合部。在构成所述底部的底面薄片中,在所述多个膜层的层间设置非粘结区域,该非粘结区域中封入有填充材料,形成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该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围底面薄片的非封入部并以环状延伸设置,并且形成载置于载置面并使容器自立的至少3处的突出脚部。所述突出脚部通过设置于所述底部的脚部形成部而相比所述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的其他部分更向载置面侧突出。另外,本专利技术是上述片材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形成所述片材的原片的工序,其中,在所述片材的原片中,在所述底面薄片设置有所述非粘结区域;将所述原片的与各片材容器对应的部分的片材彼此的周缘部分接合的工序;将已接合的所述原片切断成规定尺寸的工序;及在所述非粘结区域封入填充材料,形成所述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的工序。另外,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容器用薄片材料,所述容器用薄片材料用于所述片材容器并且是使用具有多个膜层的片材而形成的,包含主体部薄片、形成于该主体部薄片的周缘部分的接合部及底面薄片,该底面薄片具备折叠用的折线,该底面薄片经由该折叠用的折线平坦地重叠而成为折叠的状态。所述底面薄片在所述多个膜层的层间设置有封入填充材料的非粘结区域。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简略立体图。图2(a)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将外部连通口密封之前的状态的简略前视图。图2(b)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将外部连通口密封之前的状态的简略后视图。图3是自底面侧观察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将外部连通口密封之前的状态的简略立体图。图4(a)是说明在非粘结区域封入流体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状况的沿图2(a)的A-A的简略剖视图。图4(b)是例示在非粘结区域封入流体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简略剖视图。图4(c)是例示在非粘结区域封入流体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简略剖视图。图4(d)是例示设置非粘结区域的片材的其他层结构的简略剖视图。图5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制品化之前的容器用薄片材料的前视图。图6(a)是使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简略前视图。图6(b)是自底面侧观察使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简略立体图。图6(c)是用于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用薄片材料的展开前视图。图7(a)是自底面侧观察使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简略立体图。图7(b)是用于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用薄片材料的展开前视图。图8(a)是自底面侧观察使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简略立体图。图8(b)是用于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用薄片材料的展开前视图。图9(a)是自底面侧观察使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简略立体图。图9(b)是用于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用薄片材料的展开前视图。图10是自底面侧观察使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简略立体图。图11是自底面侧观察使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简略立体图。图12是自底面侧观察使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容器制品的简略立体图。图13是例示片材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前视图。图14是例示片材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前视图。图15是例示片材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前视图。图16(a)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仰视图。图16(b)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仰视图。图17(a)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7(b)是沿图17(a)的B-B的简略剖视图。图17(c)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7(d)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7(e)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7(f)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8(a)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8(b)是沿图18(a)的C-C的简略剖视图。图18(c)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8(d)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8(e)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9(a)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9(b)是沿图19(a)的D-D的简略剖视图。图19(c)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9(d)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19(e)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20(a)是例示脚部形成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薄片的俯视图。图20(b)是沿图20(a)的E-E的简略剖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片材容器,其中,/n是由具有多个膜层的片材构成的具备主体部及与载置面相对配置的底部的能够自立的片材容器,所述片材包含前后一对的正面部薄片和底面角撑部薄片,能够在由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底部包围的收容部收容内容液,/n所述片材容器具备:所述前后一对的正面部薄片的周缘部分和所述底面角撑部薄片的周缘部分相互接合的接合部,所述底面角撑部薄片能够经由折叠用的折线而对折地折入至这些正面部薄片的内侧,/n在所述前后一对的正面部薄片的沿着底边部分的部分及所述底面角撑部薄片中,在所述多个膜层的层间设置有非粘结区域,该非粘结区域中封入有填充材料,形成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n接合所述前后一对的正面部薄片的下端部分的两侧的侧缘部和对折地折入至这些正面部薄片的下端部分的两侧的所述底面角撑部薄片的两侧的侧缘部而形成的下部接合部的下端部通过所述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而未相较于设置于由所述底面角撑部薄片形成的底面薄片的载置部更向下方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09 JP PCT/JP2015/0755821.一种片材容器,其中,
是由具有多个膜层的片材构成的具备主体部及与载置面相对配置的底部的能够自立的片材容器,所述片材包含前后一对的正面部薄片和底面角撑部薄片,能够在由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底部包围的收容部收容内容液,
所述片材容器具备:所述前后一对的正面部薄片的周缘部分和所述底面角撑部薄片的周缘部分相互接合的接合部,所述底面角撑部薄片能够经由折叠用的折线而对折地折入至这些正面部薄片的内侧,
在所述前后一对的正面部薄片的沿着底边部分的部分及所述底面角撑部薄片中,在所述多个膜层的层间设置有非粘结区域,该非粘结区域中封入有填充材料,形成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
接合所述前后一对的正面部薄片的下端部分的两侧的侧缘部和对折地折入至这些正面部薄片的下端部分的两侧的所述底面角撑部薄片的两侧的侧缘部而形成的下部接合部的下端部通过所述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而未相较于设置于由所述底面角撑部薄片形成的底面薄片的载置部更向下方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容器,其中,
在所述非粘结区域封入有填充材料的状态下,所述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具备突出脚部,所述突出脚部相较于该底部填充材料封入部的其他部分更向载置面侧突出。
3.一种片材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容器的制造方法,
包括:形成所述片材的原片的工序,其中,在所述片材的原片中,在所述前后一对的正面部薄片的沿着底边部分的部分设置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川义则,岩坪贡,大塚贵博,千胁正仁,儿玉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