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部队用急救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88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部队用急救包,包盖和包底通过拉链连接;包底为槽体结构,包盖或包底的槽体结构内由卡制条分为若干个放置区域,卡制条一端与包底内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包底内侧面间隔一定距离,每一放置区域内均固定设有一弹性绑带,弹性绑带上设有若干个吸附固定装置,吸附固定装置包括微型吸盘、吸盘接头、连通杆,其中吸盘接头穿设固定于弹性绑带上,吸盘接头的底端与微型吸盘固定连接,吸盘接头的中部开设有贯通孔,且贯通孔与微型吸盘相连通,贯通孔中可匹配插入连接有连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拿放时药品排放无序的情况,后续寻找各种药品也很方便,提高了救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部队用急救包
本技术涉及医疗卫生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部队用急救包。
技术介绍
战伤急救是战场卫勤保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战场急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及时有效地自救互救。资料显示,如能在现场进行早期有效的自救互救急救,可挽救20%-30%伤员的生命。通过单兵的自救互救,可尽早稳定伤情,为后续的救治创造条件。急救装备包括急救包是紧急抢救伤病员的重要器材,主要包括包扎、止血、固定、通气等几个主要类别,对挽救伤病员的生命,提高救治率、治愈率,减少伤死率、伤残率和愈后康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急救包内的各种物品在救助情况下需要紧急拿放,由于药品种类混杂,会出现紧急拿放时药品时物品排放无序的情况,导致后续寻找各种药品也很不方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耽搁救治时间,同时由于药品、物品混放,箱内的物品互相接触,增大了药剂被污染和人手被刀片划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部队用急救包,解决了拿放时药品排放无序的情况,后续寻找各种药品也很方便,提高了救治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部队用急救包,包括包盖和包底,所述包盖和包底通过拉链连接;所述包底为槽体结构,所述包盖或包底的槽体结构内由卡制条分为若干个放置区域,所述卡制条一端与包底内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包底内侧面间隔一定距离,每一放置区域内均固定设有一弹性绑带,所述弹性绑带上设有若干个吸附固定装置,所述吸附固定装置包括微型吸盘、吸盘接头、连通杆,其中所述吸盘接头穿设固定于所述弹性绑带上,所述吸盘接头的底端与微型吸盘固定连接,所述吸盘接头的中部开设有贯通孔,且贯通孔与微型吸盘相连通,所述贯通孔中可匹配插入连接有连通杆。优选的,所述包盖的放置区域中具有刀具放置区域,此区域远离其弹性绑带的一端还设有魔术贴组件,刀具的刀口首端可包覆于所述魔术贴组件中。优选的,所述连通杆与所述弹性绑带通过一牵引绳连接。优选的,所述卡制条与包底内侧面间隔的距离为所述包底的槽体区域相应宽度的1/3-1/2。优选的,所述包盖和包底的外表层采用牛津布防水面料制成。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部队用急救包设置了卡制条,将包底槽体结构内分为若干个放置区域,在紧急拿放时,也可以快速摆回相应的放置区域内,不会出现拿放时药品排放无序的情况,由于卡制条分隔了,后续寻找各种药品也很方便,提高了救治效率;由于药品、物品不混放、分隔开来,箱内的物品不再互相接触,降低了药剂被污染和人手被刀片划伤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弹性绑带与吸附固定装置主视图。图中:1、包盖;2、包底;3、放置区域;4、卡制条;5、弹性绑带;6、微型吸盘;7、吸盘接头;8、连通杆;9、魔术贴组件;10、牵引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一种部队用急救包,包括包盖1和包底2,包盖1和包底2通过拉链连接。包底2为槽体结构,包盖1或包底2的槽体结构内由卡制条4分为若干个放置区域3,卡制条4一端与包底2内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包底2内侧面间隔一定距离,此距离为包底的槽体区域相应宽度的1/3-1/2,间隔一定距离的目的在于为了急救时能便于快速将各种药物制品从弹性绑带中取出,卡制条4的高度可设置为比包底2的槽深略低。包盖和包底的放置区域内可分别放置绷带制品(包括三角绷带、弹性绷带、止血带等),刀具(绷带剪刀、敷料镊子等)、消毒制品(酒精棉片、碘伏棉棒等)、胶布手电筒体温计口罩等等。每一放置区域内均固定设有一弹性绑带5,弹性绑带5上设有若干个吸附固定装置,吸附固定装置包括微型吸盘6、吸盘接头7、连通杆8,其中吸盘接头7穿设固定于弹性绑带5上,吸盘接头7的底端与微型吸盘6固定连接,吸盘接头7的中部开设有贯通孔,且贯通孔与微型吸盘6相连通,贯通孔中可匹配插入连接有连通杆8,连通杆与弹性绑带通过一牵引绳10连接,可防止连通杆掉落遗失。包盖1的放置区域中具有刀具放置区域,此区域远离其弹性绑带的一端还设有魔术贴组件9,刀具的刀口首端可包覆于魔术贴组件9中,魔术贴组件9包括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刀具刀口首端伸入到魔术贴组件的刺毛上时,再在刀具刀口首端上粘贴上魔术贴组件的柔软纤维,起到在紧急取刀具时保护不被划伤。本部队用急救包的包盖和包底的外表层采用牛津布防水面料制成,可防泼洒,污渍轻松擦除。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急救包中各种制品按照分类摆放至各放置区域内,以一条弹性绑带固定即可,此时弹性绑带下端的微型吸盘将各种药品制品牢牢吸附住(连通杆是封堵住贯通孔的),不会出现在急救包移动、或者摔下时,各种药品移动、甩出,导致药品排放无序、混淆的情况。之前的急救包中一种制品一般采用至少两根弹性绑带来固定,分别位于首端、尾端,而本吸附固定装置的增设将弹性绑带减少至一根即可牢牢吸附与固定,需要将药品拿出时,将连通杆从贯通孔中取出,微型吸盘不再有吸附作用,其药品取出也较多根弹性绑带更加简单和方便。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部队用急救包,包括包盖和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盖和包底通过拉链连接;/n所述包底为槽体结构,所述包盖或包底的槽体结构内由卡制条分为若干个放置区域,所述卡制条一端与包底内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包底内侧面间隔一定距离,每一放置区域内均固定设有一弹性绑带,所述弹性绑带上设有若干个吸附固定装置,所述吸附固定装置包括微型吸盘、吸盘接头、连通杆,其中所述吸盘接头穿设固定于所述弹性绑带上,所述吸盘接头的底端与微型吸盘固定连接,所述吸盘接头的中部开设有贯通孔,且贯通孔与微型吸盘相连通,所述贯通孔中可匹配插入连接有连通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部队用急救包,包括包盖和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盖和包底通过拉链连接;
所述包底为槽体结构,所述包盖或包底的槽体结构内由卡制条分为若干个放置区域,所述卡制条一端与包底内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包底内侧面间隔一定距离,每一放置区域内均固定设有一弹性绑带,所述弹性绑带上设有若干个吸附固定装置,所述吸附固定装置包括微型吸盘、吸盘接头、连通杆,其中所述吸盘接头穿设固定于所述弹性绑带上,所述吸盘接头的底端与微型吸盘固定连接,所述吸盘接头的中部开设有贯通孔,且贯通孔与微型吸盘相连通,所述贯通孔中可匹配插入连接有连通杆。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湘北融合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