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乐华专利>正文

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78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包括安装板、下料单元、进料单元、出料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安装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混合桶,所述混合桶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下料单元包含下料管、第一电磁阀、连接管、第一液位传感器和储料桶,所述混合桶的上端面上固定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混合桶的内腔相通,所述下料管的上端固定在第一电磁阀的出液阀门内,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液阀门内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固定在储料桶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管与储料桶的内腔相通,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配置不同浓度的麻醉液,并且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调整不同的给药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
本技术涉及麻醉装置
,具体为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
技术介绍
麻醉是指使有机体全部或局部暂失知觉,以便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麻醉的方法有多种,如针刺麻醉、注射麻醉及吸进麻醉等,目前医院使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还是以吸进麻醉为主,吸进麻醉是通过回路将麻醉药送进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到血液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从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效果,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在麻醉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进行不同深度的麻醉,目前的麻醉装置不方便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进行麻醉药物浓度的调节,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很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配置不同浓度的麻醉液,并且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调整不同的给药方式,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包括安装板、下料单元、进料单元、出料单元和搅拌单元;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混合桶,所述混合桶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液位传感器;下料单元:所述下料单元包含下料管、第一电磁阀、连接管、第一液位传感器和储料桶,所述混合桶的上端面上固定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混合桶的内腔相通,所述下料管的上端固定在第一电磁阀的出液阀门内,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液阀门内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固定在储料桶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管与储料桶的内腔相通,所述储料桶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麻醉液经过下料单元进入到混合桶的内部;进料单元:所述进料单元包含第一连接软管、第一液压泵、固定管和储存桶,所述第一连接软管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软管分别固定在混合桶与储料桶圆周面的下端,两个第一连接软管分别与在混合桶和储料桶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的左端固定在第一液压泵的出液阀门内,两个第一液压泵均安装在安装板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一液压泵的进液阀门内固定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左端固定在储存桶圆周面的下端,所述固定管与储存桶的内腔相通,两个储存桶均固定在安装板的上侧面上,麻醉液和水通过进料单元进入到储料桶和混合桶的内部;出料单元:所述出料单元包含第二固定管、第二液压泵、三通管、第二连接软管、第二电磁阀和安装管,所述第二固定管固定在混合桶圆周面的下端,所述第二固定管与混合桶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固定管的右端固定在第二液压泵的进液阀门内,所述第二液压泵安装在安装板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二液压泵的出液阀门内固定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远离第二液压泵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二连接软管,所述第二连接软管的左端固定在第二电磁阀的进液阀门内,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液阀门内固定有安装管,混合后的药液通过出料单元进入到注射器和雾化喷头的内部;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安装在混合桶的内部,通过设置搅拌单元将药液和麻醉液混合;其中:还包括雾化喷头、注射器、橡胶套、把手和PLC控制器,所述雾化喷头安装在前侧的安装管的右端面上,所述橡胶套固定在前侧的安装管圆周面的右端,后侧的安装管的右端固定在注射器圆周面的下端,后侧的安装管与注射器的内腔相通,所述把手固定在安装板的左侧面上,所述把手的上侧面上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和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双向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单元包含电机、转轴和搅拌块,所述电机安装在安装板的下侧面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在转轴的下端面上,所述转轴位于混合桶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圆周面上固定有两个相对应的搅拌块,所述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储存桶的上端面上固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储存桶的内腔相通,所述进液管圆周面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盖帽。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下侧面上安装有四个相对应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侧面安装有刹车板,通过设置万向轮使得本技术能够非常方便的进行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桶的前侧面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固定有透明板,通过设置透明板使得用户能够非常方便的对混合桶内部的情况进行观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具有以下好处:将麻醉液和水分别输送进两个储存桶的内部,当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通过把手推动本技术到患者处,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在PLC控制器的内部输入进所需要的麻醉液配比,输入完毕后,PLC控制器自动控制两个第一液压泵工作,两个第一液压泵工作分别将水和麻醉液注入进混合桶和储料桶内部,此时安装在混合桶和储料桶内部的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一液位传感器持续对混合桶和储料桶内部的液位进行测量,当达到与PLC控制器内部输入的数值相同后,PLC控制器自动关闭两个第一液压泵,然后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打开后,储料桶内部的麻醉液通过下料管进入到混合桶的内部,然后打开电机,电机打开后带动两个搅拌块转动将水和药液充分混合,混合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注射麻醉时,通过PLC控制器依次打开后侧的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液压泵,第二液压泵打开后混合药液通过后侧的安装管进入到注射器的内部,药液进入到注射器的内部后,关闭后侧的第二电磁阀就能够很方便的对患者进行注射麻醉,当患者需要进行喷洒麻醉时,将橡胶套盖在患者脸上,并且使得患者的口鼻位于橡胶套的内部,然后依次打开前侧的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液压泵,使得药液通过前侧的安装管进入到雾化喷头的内部,然后通过雾化喷头喷向患者对患者进行麻醉,通过以上装置使得本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配置不同浓度的麻醉液,并且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调整不同的给药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搅拌单元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混合桶、3下料单元、31下料管、32第一电磁阀、33连接管、34第一液位传感器、35储料桶、4进料单元、41第一连接软管、42第一液压泵、43固定管、44储存桶、5出料单元、51第二固定管、52第二液压泵、53三通管、54第二连接软管、55第二电磁阀、56安装管、6雾化喷头、7搅拌单元、71电机、72转轴、73搅拌块、8注射器、9橡胶套、10把手、11PLC控制器、12进液管、13盖帽、14万向轮、15刹车板、16透明板、17第二液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包括安装板1、下料单元3、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下料单元(3)、进料单元(4)、出料单元(5)和搅拌单元(7);/n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混合桶(2),所述混合桶(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液位传感器(17);/n下料单元(3):所述下料单元(3)包含下料管(31)、第一电磁阀(32)、连接管(33)、第一液位传感器(34)和储料桶(35),所述混合桶(2)的上端面上固定有下料管(31),所述下料管(31)与混合桶(2)的内腔相通,所述下料管(31)的上端固定在第一电磁阀(32)的出液阀门内,所述第一电磁阀(32)的进液阀门内固定有连接管(33),所述连接管(33)的上端固定在储料桶(35)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管(33)与储料桶(35)的内腔相通,所述储料桶(35)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34);/n进料单元(4):所述进料单元(4)包含第一连接软管(41)、第一液压泵(42)、固定管(43)和储存桶(44),所述第一连接软管(4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软管(41)分别固定在混合桶(2)与储料桶(35)圆周面的下端,两个第一连接软管(41)分别与在混合桶(2)和储料桶(35)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连接软管(41)的左端固定在第一液压泵(42)的出液阀门内,两个第一液压泵(42)均安装在安装板(1)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一液压泵(42)的进液阀门内固定有固定管(43),所述固定管(43)左端固定在储存桶(44)圆周面的下端,所述固定管(43)与储存桶(44)的内腔相通,两个储存桶(44)均固定在安装板(1)的上侧面上;/n出料单元(5):所述出料单元(5)包含第二固定管(51)、第二液压泵(52)、三通管(53)、第二连接软管(54)、第二电磁阀(55)和安装管(56),所述第二固定管(51)固定在混合桶(2)圆周面的下端,所述第二固定管(51)与混合桶(2)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固定管(51)的右端固定在第二液压泵(52)的进液阀门内,所述第二液压泵(52)安装在安装板(1)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二液压泵(52)的出液阀门内固定有三通管(53),所述三通管(53)远离第二液压泵(52)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二连接软管(54),所述第二连接软管(54)的左端固定在第二电磁阀(55)的进液阀门内,所述第二电磁阀(55)的出液阀门内固定有安装管(56);/n搅拌单元(7):所述搅拌单元(7)安装在混合桶(2)的内部;/n其中:还包括雾化喷头(6)、注射器(8)、橡胶套(9)、把手(10)和PLC控制器(11),所述雾化喷头(6)安装在前侧的安装管(56)的右端面上,所述橡胶套(9)固定在前侧的安装管(56)圆周面的右端,后侧的安装管(56)的右端固定在注射器(8)圆周面的下端,后侧的安装管(56)与注射器(8)的内腔相通,所述把手(10)固定在安装板(1)的左侧面上,所述把手(10)的上侧面上安装有PLC控制器(11),所述PLC控制器(1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PLC控制器(11)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电磁阀(32)、第一液压泵(42)、第二液压泵(52)和第二电磁阀(55)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11)分别与第一液位传感器(34)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7)双向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下料单元(3)、进料单元(4)、出料单元(5)和搅拌单元(7);
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混合桶(2),所述混合桶(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液位传感器(17);
下料单元(3):所述下料单元(3)包含下料管(31)、第一电磁阀(32)、连接管(33)、第一液位传感器(34)和储料桶(35),所述混合桶(2)的上端面上固定有下料管(31),所述下料管(31)与混合桶(2)的内腔相通,所述下料管(31)的上端固定在第一电磁阀(32)的出液阀门内,所述第一电磁阀(32)的进液阀门内固定有连接管(33),所述连接管(33)的上端固定在储料桶(35)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管(33)与储料桶(35)的内腔相通,所述储料桶(35)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34);
进料单元(4):所述进料单元(4)包含第一连接软管(41)、第一液压泵(42)、固定管(43)和储存桶(44),所述第一连接软管(4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软管(41)分别固定在混合桶(2)与储料桶(35)圆周面的下端,两个第一连接软管(41)分别与在混合桶(2)和储料桶(35)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连接软管(41)的左端固定在第一液压泵(42)的出液阀门内,两个第一液压泵(42)均安装在安装板(1)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一液压泵(42)的进液阀门内固定有固定管(43),所述固定管(43)左端固定在储存桶(44)圆周面的下端,所述固定管(43)与储存桶(44)的内腔相通,两个储存桶(44)均固定在安装板(1)的上侧面上;
出料单元(5):所述出料单元(5)包含第二固定管(51)、第二液压泵(52)、三通管(53)、第二连接软管(54)、第二电磁阀(55)和安装管(56),所述第二固定管(51)固定在混合桶(2)圆周面的下端,所述第二固定管(51)与混合桶(2)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固定管(51)的右端固定在第二液压泵(52)的进液阀门内,所述第二液压泵(52)安装在安装板(1)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二液压泵(52)的出液阀门内固定有三通管(53),所述三通管(53)远离第二液压泵(52)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二连接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乐华周仁龙
申请(专利权)人:卢乐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